2025-04-10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冒死出逃只為拍片 《一念菩提》導演揭露伊朗殘暴政權與人權迫害實況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一念菩提》劇照。(圖/IMDb)
片名的菩提樹(Sacred Fig)的生長方式是纏繞於另一棵樹上,最終並將其扼殺;片名的菩提種子究竟代表什麼?是伊朗政府嗎?主角的女兒們及伊朗年輕人都正努力掙脫它的枷鎖;還是抗議者就象徵這顆種子?懷抱著希望和承諾,期待有朝一日能真正獲得自由。

【記者汪純怡/綜合編譯】2022年,伊朗女孩瑪莎.艾米尼(Mahsa Amini)因頭巾佩戴不符規定,在被捕後不幸喪生,此事件引發全國大規模抗議,被稱為「頭巾事件」。伊朗知名導演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以此為背景,拍攝電影《一念菩提》(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這部作品不僅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亦斬獲多項國際影展大獎。電影從題材到拍攝過程,深刻揭示殘暴政權對人民的壓迫與控訴,真實呈現人權迫害的沉重現實。

這部電影獲得2024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等4項大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亞軍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國際影片歐洲電影獎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等,並在IMDb獲得7.6分評價(滿分10分),但卻不是一部輕鬆觀看的電影。

以2022年伊朗頭巾事件示威活動為背景

片名菩提樹(Sacred Fig)的生長方式是纏繞於另一棵樹上,最終並將其扼殺,隱喻批判伊朗政府,全片也讓人感受到伊朗人民忍受的恐怖氛圍。本片在伊朗祕密拍攝,導演並因此片被伊朗政府判刑,而被迫逃出,尋求德國政治庇護影片則被偷運出境並在德國完成後期製作,代表德國參加各大影展;而女主角等演員則被伊朗限制旅行並面臨起訴。

主角伊曼與妻子。(圖/IMDb)

片中主角伊曼(Iman)原是一名律師,曾任職於國家檢察機關,剛獲晉升為德黑蘭革命法庭的調查法官,正當伊曼為了更高的薪水、更大的官舍而高興時,他也發現,獲選擔任此職位,並非因為他的法律專長,而是面對愈演愈烈的示威潮,當局想要快速執法,要求他無須審視證據,就無條件接受上級決策辦事,甚至包括批准死刑。

伊曼雖認為,該國法律真正能體現伊朗對什葉派伊斯蘭的解讀,但當他被要求未經任何調查就判處抗議者死刑時,也會感到不安。

秘密拍攝 穿插示威抗議活動真實畫面

上級要求,伊曼不可對家人朋友透露工作內容,還配給他一把手槍防身,他也要女兒們遠離社群媒體。隨著示威抗議越發激烈,伊曼每天被迫簽署數百份死刑判決,而他的兩個高中年紀的女兒透過手機知道抗議活動的發展後,對父親的行為感到憤怒與不滿,親子之間起了爭執;甚至女兒的好友因參與示威抗議遭射傷,妻子和女兒們還將好友帶回家中急救。

與此同時,伊曼的手槍離奇遺失,他懷疑是妻女所偷,因而對家人失去信任;不久後,伊曼的個資被公開在社群媒體,為了保護家人,只好帶著家人逃往山區老家。在老家,全家人為了手槍下落,爆發衝突與追逐,偷走手槍的女兒在驚慌之下朝著伊曼腳下開槍,地面突然塌陷,伊曼也墜入深坑身亡。

片中穿插了當年街頭民眾用手機拍下受到暴力鎮壓的畫面,電影的最後也以婦女們大無畏地在德黑蘭街頭抗議的畫面震撼結尾。

 主角一家為抗議活動立場衝突。(圖/IMDb)

彷彿呼求:不要讓自以為神的人毀滅我

《教會時報》(Church Times)影評人史蒂芬.布朗(Stephen Brown)牧師說,主角伊曼深知自己的工作會讓家人陷入危險,卻仍然要求他們無條件順服,並將自己的職業名聲與伊斯蘭價值觀緊密連結,以情感脅迫家人來維護他的名聲,並宣稱這是「神」的旨意,本片就對這種順服的概念提出了質疑:難道絕對服從國家或父親的任何命令,就是符合「神」的旨意?

在本片中,觀眾目睹了一個家庭因奉「神」之名而被拆散,布朗牧師說,雖然全片並未對伊斯蘭教有所指責,但它卻批判了某些詮釋的方式,就是透過男性的逼迫,扼殺了象徵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樹。就如電影片名,這種會纏繞宿主樹致死的菩提樹,正象徵著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批評。

布朗牧師說,一如愛蘭詩人路易斯.麥克尼斯(Louis MacNeice)在詩作《誕生前的禱告》(Prayer Before Birth)中,尚未出世的胎兒懇求上帝保護「不要讓那些如猛獸般或自以為是神的人靠近我」(Let not the man who is beast or who thinks he is God come near me),這部電影也正發出如此呼聲。

審訊場景 一如該國基督徒遭逼迫景況

為受迫害的伊朗基督徒發聲的英國非營利組織《Article18》新聞總監史帝夫.杜-瓊斯(Steve Dew-Jones),也對此片表達觀感。他表示,主角伊曼的名字意謂「信仰」,全片凸顯出他在新職務上的掙扎,只要涉及伊斯蘭革命法庭,就幾乎看不到任何正義。

 (圖/IMDb)

杜-瓊斯說,觀眾可能會隨著劇情思考,伊曼只是奉命行事,值得同情嗎?還是他當了劊子手就應該被究責呢?本片也引人深思,片名中的「菩提樹種子」究竟代表什麼?是伊朗政府嗎?伊曼的女兒們及伊朗的年輕人都正努力掙脫它的枷鎖;還是抗議者就象徵這顆種子?懷抱著希望和承諾,期待有朝一日能真正獲得自由。

杜-瓊斯聽聞許多基督徒在伊朗受逼迫的情形,這部電影演出的審訊場景,正與受害基督徒所描述的相似:被蒙上眼睛、沉默獨坐數小時,深感恐懼;狹窄壓抑的牢房;在冰冷的環境中沒有足夠衣物、無法如廁……這些情節令人不寒而慄。

電影中描述受害者身心受折磨的狀況,正與該組織近年來所訪問受迫害基督徒的證詞不謀而合。遭受逼迫的伊朗基督徒都是溫和、正直的人,就像2022年參與抗議的伊朗民眾一樣,本不應該遭此殘酷對待。

他認為,本片最令人心碎之處在於,對受苦的伊朗人民來說,正義仍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是否會在不久的未來實現,依舊是未知數。這部片能讓人充分了解,伊朗人民在過去46年裡被迫忍受的恐怖,也能藉此窺見,當地基督徒所遭遇迫害的困境。(資料來源: Church Times, Premier Christianity, IMDb)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