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馨
初至日本四國,感覺和南台灣遼闊質樸的市鎮ㄧ樣親切。透過村上春樹小說《海邊的卡夫卡》主角,為反抗宿命、追求精神獨立到高松流浪的歷程;夏目漱石的著作《少爺》,到松山教書的敘述;以及幕末志士坂本龍馬的加持,讓這個日本面積最小的國土飽含文史況味。
在第八世紀分屬讚岐國、阿波國、土佐國和伊予國的四國,現由香山、德島、高知、愛媛四縣及小豆島、大三島等多個島嶼組成。其著名的柑橘汁、烏龍麵、橄欖冰淇淋滿足旅人嚐鮮的味蕾,歷史悠久的溫泉蘊含著庶民日常的小確幸。
倉敷美觀史蹟散步
下榻的高松市,既是香山縣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四國政經中心和對外交通門戶。在此既可搭乘渡輪到小豆島,看電影版《魔女宅急便》的取景地,也可搭乘橫跨瀨戶內海的電車,到本州素有「桃太郎故鄉」之稱的岡山旅遊。
屹立在山丘近七百年的岡山城,因天守閣的黑色外牆又稱烏城或金烏城,居高臨下可俯瞰綠水盪漾的旭川和烏城公園。岡山城歷代城主中,最知名的是深獲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支持,多次對該領地進行增建並發展城下町的宇喜多秀家;然而在1600年的關原之戰,被德川家康打敗的他被流放到八丈島,岡山城便由陣前倒戈的小早川秀秋入主。不料這個凶殘的戰狼早逝又無嗣,遂由陸姬城主池田家後代接管。
岡山縣最知名的景點是保留江戶時代街景和近代摩登房舍的「倉敷美觀地區」。徜徉其間,可以欣賞近400年隨著歷史演進的各類傳統建築。有開發鹽田及金融業,累積巨大財富的大橋家宅;以棉業致富,再涉足金融、紡織業的大原家族本宅;有1930年成立,日本第一家以西洋美術為主題,收藏塞尚、莫內、高更、畢卡索等作品的「大原美術館」;有倉敷紡織工廠改建的「倉敷常春藤廣場」及傳統民宅改造的特色商店和餐廳;還有讓人聯想到中國蘇州水鄉的船舶和運河。由於每棟建築都保留昔日風格,漫遊其中就像走入日本江戶時代和明治維新的近代。
跨海到小豆島欣賞幸福景點
僅有2.8萬居民的小豆島,向來有醬油、佃煮(用淡醬油和白糖一起煮到黏稠的燒菜方式)、素麵、胡麻油等各式名產,其中最讓人刮目相看的是100多年歷史的橄欖。
從高松港搭渡輪到小豆島約一小時,由於渡輪可運載各類車輛,對搭遊覽車和自駕遊客都很方便。自助旅行者可以租車或搭公車到各景點,繞島一圈不過130公里。
在島上,可搭乘同時將天空、大海、溪谷盡收眼底的纜車,欣賞素有日本三大美麗溪谷之一的寒霞溪谷,怪石林立的山巖,隨四季變化的林木,還能遠眺瀨戶內海上參差錯落,如同蓬萊仙境的小島。到達山頂平台視野更加遼闊,在日落時分或秋楓時節,則可觀賞到氤氳靉靆、白雲隱隱的黃昏或滿山色彩斑斕的楓葉。若有體力還可以走步道下山,沿途從不同的高度觀賞海景。
位於小豆島南端,有條曾為電影和電視劇拍攝地,也是熱門散步景點的「天使之路」──每日兩次退潮時會從海中浮現,連接四個小島嶼,長約500公尺的沙灘小徑──據傳情人們只要牽手走完就能得到幸福的戀人聖地。
在小徑入口還有名為「約束之丘」的展望台,傳說若與戀人一起敲響上面的「幸褔鐘」,便可結為夫婦得到幸福。日文「約束」,意指約定、承諾,可見欲得幸褔須先落實約定和承諾,絕非單靠浪漫的散步、許願就能成就。
參觀橄欖公園與世界最窄海峽
再者,以真人版電影《魔女宅急便》取景地聞名的「小豆島橄欖公園」,是日本最早種植橄欖的發源地。1908年日俄戰爭後,想要擴展海域的日本,因為需要優質橄欖油來保存遠洋漁獲,明治新政府開始催生國產橄欖,最後只有小豆島試栽的橄欖成功。
對島民來說,橄欖是自幼熟悉的植物,小學新生一入學,每人就會拿到一株橄欖樹苗帶回家自己照顧,以至當地家庭或街道都種滿橄欖樹。中小學會使用橄欖油製作營養午餐,高中會舉辦橄欖料理大賽,橄欖樹完全融入島民的生活中。在橄欖公園內,有2千多棵橄欖樹、130多種香草植物,還有電影取景的白色風車,充滿地中海風情的紀念館和橄欖油工廠等。有趣的是,紀念館設立了希臘女神雅典娜雕像,館內也販售手工飾品、橄欖製的冰淇淋,至於擺在館內成排的掃把,則是讓遊客滿足一下手持掃把飛翔的想像。
另外,小豆島有個世界之最,那就是只要花上10秒就能通過的「世界最窄的海峽」。這條位在瀨戶內海的前島與小豆島之間,全長2.5公里,最寬和最窄處分別為400公尺和近10公尺的「土渕海峽」,1996年登上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窄的海峽。其他值得拜訪的景點,包括1954年為電影《二十四之瞳》打造的電影村、丸金醬油紀念館、中山千枚田的梯田、小豆島妖怪美術館等。
到松山泡溫泉、訪烏龍麵故鄉
回到四國本島,可以享用幾乎成為香山縣代名詞的「讚岐烏龍麵」。這個源於該縣古名「讚岐國」 的新鮮小麥麵條,主要以正方形、末端平坦的麵體,及深受當地人喜愛的嚼勁為特色。
而到「柑橘聖地」愛媛縣造訪松山城,這裡是作家夏目漱石早年教書的地方。在這裡最特殊體驗是飲用從水龍頭流出的各類柑橘汁,還有到最古溫泉鄉的「道後溫泉館」參觀泡湯。
「道後溫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是日本最古老的溫泉,曾出現在七至八世紀期間的和歌紀錄裡。最廣為流傳的是以下兩種起源傳說。ㄧ是有白鷺在道後溫泉治癒了腳傷,所以當地居民便建造一塊「鷺石」作紀念。另則日本神話中某位神明,曾在身患重疾時泡在溫泉得以恢復,甚至還能在石頭上起舞,所以那塊石頭就被稱為「玉石」。目前這兩個石塊都放在該站附近。
由於「道後溫泉」鹼性泉水的成分柔和又不刺激,適合療養和美容,現今擁有百年歷史、建築宏偉的「道後溫泉本館」,可說是道後溫泉的地標,也是日本重要的文化財產與本區的象徵。該館位在道後溫泉街的中心,沿途有許多商店和其他溫泉館,受到許多旅人歡迎。
到高知探訪坂本龍馬足跡
至於對日本歷史有興趣者,自然不會忽略促成日本從封建走向現代體制的坂本龍馬。這位出身四國高知縣,具有卓越遠見、不畏權勢、力挽狂瀾的重要人物,因勇敢提議要求執政的江戶幕府把政權歸還天皇(此事件稱為「大政奉還」),和許多幕末志士促成日本近代的明治維新,讓原本即將淪為歐美列強侵略目標的日本,成為煥然一新的國家,也讓被禁200多年的基督信仰重新進入日本。
談到日本與基督信仰的關係,其實在十六世紀天主教就已傳到日本。後因與當地信奉的神道教及佛教發生衝突,豐臣秀吉時代便開始禁教。到了江戶時代,傾向鎖國政策的德川幕府,因擔心信徒對教會的忠誠勝過對統治者的服從,也害怕外國勢力影響其政權,加上基督信仰強調平等、一神的觀念及敬拜方式,與主張階級、堅持傳統信仰的日本格格不入,所以當幕府懷疑傳教士參與地方內亂時,便開始屠殺天主教徒,還在1633年頒布「禁教令」,強迫天主教徒更改信仰或流放外地。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才重新允許傳教。
可惜的是,曾在長崎與外國傳教士有頻繁互動的坂本龍馬,縱使以包容的胸懷廣納各方意見,以靈活通融的能力成就大事,卻在31歲時遭刺殺身亡。雖然史料沒有他成為基督徒的紀錄,不過他的姪子坂本直寬,後來成為基督教的牧師。
相較東京、京都等大城,四國雖沒有讓人驚艷的繁榮或恢宏的建築,但是在純樸之中,依然享有清新的風景和特有的確幸,而可以呼應「再簡單的生活,都可以找到生命亮點」的人生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