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2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2025大阪關西世博登場: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編譯余友梅 追蹤
2025年世界博覽會現場:世博吉祥物「脈脈」(上左)、原子小金鋼(上右)、大屋頂環(下中)、卡達館(下左一)、科威特館(下右一)。(圖/expo2025)
本次世博會主題為「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呈現永續社會的願景,期盼藉由創新與對話,喚起全球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刻反思與積極行動,梵蒂岡館展出卡拉瓦喬的經典名畫〈基督下葬〉。

【編譯余友梅/報導】日本時隔20年再次舉辦的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Expo 2025 Osaka Kansai,簡稱大阪萬博)於2025年4月12日在大阪人工島夢洲舉行開幕儀式,13日上午9時正式開幕,雖然天公不作美,從一大早就開始下起小雨,但時間一到,大批民眾湧入。合計至10月13日,共184天。

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導覽

本次世博會主題為「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副標題是「拯救生命」(Saving Lives)、「給予生命力量」(Empowering Lives)和「維繫生命」(Connecting Lives)。活動將圍繞「連結」、「多樣性」和「共生」3大理念,探索如何應對當前的全球挑戰,並實現更具可持續性與包容性的社會。

13日開幕民眾湧入

主辦單位官網稱,世博會是一個「未來社會的實驗場」,不僅僅是參觀展示,更為世界80億人交換創意,共同創造未來社會,建立可以共享全世界課題和解決方案的平台,以解決人類共同課題,收集尖端技術等世界智慧,創造新想法的場所。預計整個展期將吸引超過2,800萬人次參觀。

12日的開幕式,日本天皇德仁和皇后雅子、秋篠宮文仁和紀子妃、首相石破茂等海內外政要、皇族,大約1500人出席。此次開幕式融合了音樂、傳統藝術與科技,展現了日本文化的多元與創新,不僅展現了日本文化的深度與廣度,也傳遞了對未來社會與環境的關注與期待。

德仁天皇:共創未來、守護地球

日本德仁天皇在開幕式致詞時提到,1970年大阪首次舉辦世博會,當時10歲的他多次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與創新,種下了對科技、人類未來與國際理解的興趣。他記得看了月球的石球、無線電話等,對於當時的科技感到驚奇。如今世界面對的是更多複雜而深刻的挑戰。

他希望這次的大阪關西世博會,能加深孩子們對於世界各國、地區以及人民的了解,透過體驗新一代的技術,和全球為實踐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做的努力,去思考社會的未來。。

德仁天皇強調,永續發展與和平共處是當代人類社會不可迴避的課題,呼籲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資源危機、疾病、戰爭與社會分化等全球性問題。他語重心長地說道:「面對全球挑戰,我們必須攜手合作,設計一個讓生命更加閃耀的未來社會。」

他希望這場世博會能成為一個「連結人與人、世代與世代、國與國之間的橋梁」,並藉由創新與對話,喚起全球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刻反思與積極行動。

最後,天皇德仁以「共創未來、守護地球」為結語,期盼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能成為通往希望與和諧的里程碑。

開幕式在夏恩帽舉行,該場地約1900個座位,有可投影360度影像的圓形舞台。靈感來自往年日本世博會的「太陽之塔」,白色的外牆上有着金黃色的圓形大屋頂。(圖/翻攝自FB@World Expo Osaka 2025)

日本基督徒首相石破茂致詞時,強調世博會在當前全球挑戰下的重要性。他指出,經歷新冠疫情的挑戰後,全球正面臨各種「分裂」的危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齊聚一堂,共同面對「生命」這一主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

他表示,期待在接下來為期184天的盛會,各國參觀者能夠加深交流,並促使世界重新緊密連結,也希望世界各地來賓能以大阪關西為起點,挖掘日本全新的魅力。大阪關西世博將提供一個讓世界人民進行對話與交流的舞台,並從這裡向世界傳達日本的新形象。

12日開幕式表演

表演亮點:可苦可樂唱出最感人一刻

日本國民雙人組合可苦可樂(コブクロ)創作並演唱了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曲〈地球的延續〉(この地球の続きを),​用音樂傳達希望與永續的訊息,很符合本屆世博的主題「為生命設計未來」。在社群平台與媒體回饋中,這段表演被稱為「最感動人心的一刻」,不少人說看著聽著就忍不住眼眶泛淚,也象徵著疫後時代人們對未來的希望與團結。

​八大主題館特色與創新設計

本屆博覽會設有八大主題館,每館由不同領域的專家策劃,展現多元與永續的提案:​

國內展館:大阪保健館 Nest for Reborn

1. 生命動態的平衡館:​探討人與環境的動態平衡,強調人類行動對未來的影響。​.生命巡迴的冒險:​以細胞為靈感,結合天體投影,帶領觀眾進行星際冒險。​

2. 生命巡迴的冒險:用沉浸式體驗描繪生命從宇宙到微觀的誕生歷程。

3. 生命的證據:​以「對話劇場」的方式,探索個體的獨特性與人際關係。​

4. EARTH MART:​聚焦未來飲食、糧食永續與地球資源利用。

5. 生命的未來:​展現 AI 與機器人如何擴展人類能力與生命形態。​

6. 生命遊樂場──水母館:​以水母為靈感,鼓勵每個人展現潛在的多樣性。​

7. null2:​體驗虛實交錯的空間,探索數位與生命的交界。

8. Co-being(共生之森):​用藝術與科技連結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未來。​

null2館

保聖那集團(Pasona Group Inc.)和手塚治虫製作合作PASONA NATUREVERSEh展館。原子小金鋼擔任展館的總導航員,而黑傑克將介紹未來醫學、人類和環境友善食品等。

各國展館亮點與創舉

會場有84個展館,以創新的方式,融合建築設計、材料選擇和互動體驗,體現了對環境保護與未來社會的承諾。以下是部分展館的亮點:

.梵蒂岡館:設置在義大利展館內,以「美帶來希望」為主題,呈現愛、敬虔與信仰所激發的轉化力量。館內展出卡拉瓦喬的經典名畫〈基督下葬〉(The Entombment of Christ,亦稱為The Deposition)。深刻展現信仰中的悲憫與盼望。展館標誌融合了日本與天主教傳統,將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與日本的旭日意象結合,象徵基督是「世界之光」。這一空間以藝術和信仰為共通語言,慶祝心意更新與人類的合一。

梵蒂岡館以「美帶來希望」為主題。

館內展出卡拉瓦喬的經典名畫〈基督下葬〉。

.瑞士館:其三大主題分別是「生命」、「地球」、「增強人類」(Augmented Human)。展館的目標是成為今年世博會上生態足跡最小的展館。鬱鬱蔥蔥的綠色景觀從花壇升起。展覽空間被包裹在由超輕結構支撐的箔片,重量僅400公斤。展館的鋁箔可回收,世博會結束後,它們將被重新用作別緻的家具。

瑞士館展覽空間被包裹在由超輕結構支撐的箔片,重量僅400公斤。

日本館:以「生命之間」為主題,將展示利用世博會食物垃圾進行沼氣發電等日本尖端碳回收技術,形成循環,激勵參觀者採取永續的行為,建立永續社會。

日本館。

法國館:​主題是「一首愛的讚歌和勇敢及奉獻的邀請」,展現未來的新願景是「愛自己」、「愛他人」和「愛自然」等各種形式的愛為指導。展覽​以「未來城市的生態與智慧」為主軸,展示可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

美國館:​是美國創新和獨創性的視覺體現,由兩座楔形建築連結一個LED立方體組成,外牆為木質,兩邊均裝有巨型LED螢幕。中間廣場的拱形地板。類似日本傳統的人行天橋。完美地融合美日文化。展館的材料來自東京奧運拆除的建築結構。展館邀請參觀者透過五個沉浸式展覽展示美國在人工智慧、太空探索、教育、文化和創業方面的領導地位。​

美國館。

澳洲館:攜其自然美景亮相 2025年大阪世博會,其主題為「追逐太陽」,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尤加利果,建築師與一位原住民文化顧問合作,以確保展館反映了澳洲原住民與土地和水的深厚聯繫,參觀展館的遊客將體驗反映太陽穿越澳洲路徑的旅程。

澳洲館。

新加坡館:被稱為「夢之球體」的新加坡展館,體現了新加坡將夢想變成現實的過程。這個17米高的球體被覆蓋了2萬張由回收材料製成的光碟。這個球體的靈感來自新加坡的暱稱「小紅點」。在館內,遊客可以透過沉浸式藝術裝置、表演和刺激五種感官的當地美食,探索新加坡如何將夢想變成現實。夢想球體現了新加坡對創新、韌性、永續性和包容性的承諾。

新加坡館。

德國館:以「Wa!德國」為主題,展示循環經濟的概念。「Wa」在日文有三個意思:「Wa輪」是「圓圈」,表示循環,「Wa和」是「和諧」,「Wa わ」是「哇」,表示驚訝。

館內採用可重複使用的材料和最小化的不可逆連接,體現零廢棄和資源最小化的原則。它將建築、景觀和展覽融為一體,並透過獨特的遊客體驗展示通往循環未來的道路。

德國館。

荷蘭館:作為對一個充滿韌性的未來所傳遞的希望訊息,荷蘭館設計了一顆人造太陽。它象徵旭日初升——一個以合作為基礎,擁有潔淨、無限且普及能源的未來;一個嶄新的曙光時代。展館的主題圍繞著水及再生能源,透過互動展覽,參觀者將了解水可以產生零排放能源,讓他們看到更永續的未來。世博會後,展館材料可以被完全重新組裝。設計本身就將美麗、創新和永續性完美地融為一體。

荷蘭館展出人造的太陽。

奧地利館:以音樂為比喻,展示人類、自然與技術之間的和諧。館內的螺旋雕塑象徵音樂的五線譜,主要由木材等永續材料建造,強調環保建築實踐。

奧地利館。

阿聯館:棕櫚樹的再生應用。採用農業廢棄物中的棕櫚樹幹作為建材,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館內展示阿聯酋在創新和研發方面的努力,並提供互動展覽。

英國館的設計零感來自玩具積木。

英國館:靈感來自玩具積木,每一個想法k就像積木一樣,隱藏著成長為什麼好東西的可能性。展館模組化,便於組裝、拆卸和重新利用。館內並結合可再生能源系統,如太陽能或風能,強調低能源消耗和永續性。

.科威特館:大膽的建築風格,以優雅的「張開的翅膀」呈現,象徵著開放和接受,反映科威特作為該地區進步和賦權燈塔的作用。

科威特館。

.卡達館:設計靈感源自卡達傳統的單桅帆船建造工藝和日本的木製細木工傳統。參觀該館可了解卡達沿海地區的歷史和當代意義。

至於台灣則是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推出TECH WORLD館,展覽內容以「連結世界,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為主軸,結合多元的智慧科技,透過4座多媒體數位科技劇場、沈浸式展演、以「臺灣杉」為題的制服、AI藝廊等形式,展現台灣科技實力、自然人文風貌、多元包容價值等多重面向,描繪對未來生活的想像。

台灣TECH WORLD館。(圖/翻攝自FB@Taiwan in Osaka)

官方吉祥物「脈脈」(Mayku-Mayku)由插畫家山下浩平所設計,是一個由紅色細胞與藍色水元素組成的謎之生物,象徵創造與連結。​其名字結合了英文「Make」與日文「まいく」,脈脈的形象已被製作成各式周邊商品。​

世博會吸睛展館及創新措施:

2025年大阪世博會引入多項創新措施:​

.全球最大木造建築「大屋頂環」(大屋根リング):大阪世博的地標建築「大屋根環」,由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圍繞展區打造出周長約2公里、高約20公尺、直徑615公尺的木造圓環。融合日本神社傳統使用的「貫」工法,與現代金融結構進行建築,兼具美學與耐震功能,象徵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表達「多元卻也一致」的理念,體現了分裂日益加劇的時代背景下的團結與和諧。

「大屋頂環」

.水上舞台的燈光秀:「藍色與夜晚的彩虹遊行」噴泉表演​,結合光雕投影與音樂,打造震撼的視覺饗宴。​

.永續的莫比烏斯(Sustainable Mobius):飯田集團控股株式會社(Lida Group Holdings)、大阪公立大學共同出展展館,外觀設計的概念是「永續的莫比烏斯」(Sustainable Mobius),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不變渴望,對美好人生的期盼。別具和風色彩的日本傳統紋樣外牆,由經過特殊處理的西陣織錦覆蓋整個表面,把「傳統」和「未來」融合得淋漓盡致!場館內展出活用新能源和技術的「未來型住宅」和社區規劃!

永續的莫比烏斯,展現使用新能源的無碳未來型住宅和社區。

鋼彈巨像展出:​萬代南夢宮的「鋼彈 NEXT 未來館」(GUNDAM NEXT FUTURE PAVILION)展出高達17公尺的巨型鋼彈,象徵人類對未來的探索。​

展出高達17公尺的巨型鋼彈。

.原子小金鋼和怪醫黑傑克任展館導覽員。PASONA NATUREVERSE 以「感謝生命」為理念,以「身心靈紐帶」為主題,展出包括 iPS 細胞衍生心肌片等尖端技術在內的多種展品,這些技術可以修復象徵生命的心臟。保聖那集團(Pasona Group Inc.)和手塚治虫製作合作此展館。原子小金鋼擔任展館的總導航員,而怪醫黑傑克將介紹未來醫學、人類和環境友善食品等。

原子小金鋼和怪醫黑傑克介紹未來醫學

.藍色海洋穹頂(Blue Ocean Dome):特定非營利法人ZERI JAPAN推出,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和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為理念,在遊玩的同時向大家宣揚2050年海洋塑料垃圾零污染為目標。外型是三個夢幻紫色和藍色的半球體,分別代表:循環、海洋和叡智,設計上非常有巧思。

.山丘上的微笑球體:吉本waraii myraii館以一個漂浮在山丘上的微笑球體(直徑約 20 公尺)作為主要入口,讓參觀者體驗「微笑的未來」,世界各地的孩子都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用笑聲連結在一起。

吉本waraii myraii館入口處有漂浮在山丘上的微笑球體。

本屆創新技術和概念

本屆世博還有其他令人驚喜的創新技術和概念,從透明太陽能電池、生物發光植物到波浪能源DAC技術等,以下是一些特別值得關注的亮點:​

首創全域無現金交易:會場內所有購物與飲食消費均無法使用現金,除了普遍使用的信用卡、行動或電子支付,預計大阪世博現場可使用約六十多種支付品牌,包括專為本屆世博設計的預付卡。

.AI智慧洗澡機:科技與舒適的結合。由山谷榮司(Eiji Yamaya)與Science Co.合作開發的AI智慧洗澡機,融合了超音波清洗、氣泡浴、吹風乾燥等功能,並能監測使用者的壓力與生命體徵。​這項技術不僅提升了個人衛生的便利性,也展示了科技如何改善日常生活品質。

.可再生能源的創新應用:多家企業在博覽會上展示了可再生能源的創新應用:​

.Coca-Cola氫能自動販賣機:利用氫氣產生電力,無需外部電源,展示了未來販賣機的可能性。 ​

.Panasonic ​展示生物發光微生物產生光的照明技術,以及可生物降解的植物纖維材料「Kinari」,強調了環保材料在未來生活中的應用。

.海洋與能源的結合:Yellow Duck Inc.​展示了利用海浪產生氫氣並捕捉二氧化碳的技術,提供了可再生能源的新途徑。 ​

.機器水母:​在大阪灣中部署的機器水母能夠收集微塑膠,幫助清潔海洋,展示了科技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這些創新技術不僅展示了可持續發展的多樣性,也啟發了人們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想像。​世博會成為了一個展示和探索未來社會可能性的舞台,讓人們對可持續發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體驗。

相關資訊:

 

大阪萬博官網大阪萬博FB粉專大阪萬博Instagram大阪萬博X帳號(日文)大阪萬博X帳號(英文)、大阪萬博YouTube頻道

2025EXPO Visitors:網站 , iPhone載點, Android Google Play載點

 

會場位置圖。(圖/expo2025)

相關新聞:

日本準首相石破茂是第四代基督徒!外曾祖父是牧師 當地教會盼為他有智慧謀略的靈代禱

認識Luce:梵蒂岡推出禧年吉祥物 二次元特徵融入流行文化元素吸引年輕世代

相關新聞:日出東方 閃耀生命的未來亞洲影響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