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好牧人

我們需要更新「復活」的盼望與想像力

檢舉
白恩拾 白恩拾 追蹤
耶穌的解經和親身的復活,成為我們盼望的根據。右圖:"Ascension of Christ", by Giacomo Cavedone
那些曾經愛祂、忠心信靠祂、捨己服事祂的人們,雖已死了,今天仍然活在上帝面前。他們在等待祂再度因信實和大能,使他們跟我們一起復活,並且榮耀相會──那是人間最大的圓滿!

◎白恩拾(恩約全人轉化協會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二十章27-40節(和修訂)

我的妻子Dove於2022年安息主懷。三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我一生最靠近死亡的經驗,死亡卻強烈激發我對復活的盼望。

我信復活!不像耶穌遇見的撒都該人,對來世沒有盼望。等復活後,她會是我在人群中最想找到的人。我期待以我們熟悉的方式、語言和親密,去分享分別之後發生的大小事;在永世裡,無論到哪,我都要帶著她,不再分開。

但當我讀懂耶穌與撒都該人間關於復活的辯論,我發現,我正把不少個人的期望,藉著「我信復活」投射到未來。耶穌對撒都該人說:「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二章29節)也適用於我。耶穌在那段不友善的對話中,向他們、也向我澄清,如何盼望復活。

撒都該人不相信復活
撒都該人與今天相信科學自然主義的人一樣,都不信復活。但他們會搬出摩西五經有所本地說:「小心,聖經可沒講復活!」撒都該人的聖經,只限於摩西五經才有權威。他們是最早堅持「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的人,凡五經沒講的,一概不採信。摩西沒有明講復活,他們拒絕去猜測,要求人準確解經!

他們想出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考耶穌:如果有個女人的丈夫死了,沒有子嗣。按照摩西律法(申命記二十五章5節、創世記三十八章8節),她應與丈夫的弟弟們相繼結婚,直到生出兒子。不幸的,她一共結了七次婚,都沒有孩子,男人卻都死了。請問在復活相認時,女人該歸誰?

其實,撒都該人把情境想得太難,太荒謬了!只要有兩個人分別娶過這婦女,復活的歸屬問題,就夠耶穌傷腦筋了。過往,耶穌曾在法利賽人的家,公開承認復活,那次祂沒碰到刁難(路加福音十四章14節),因為在場的人都信復活。然而撒都該人覺得,耶穌沒把復活的複雜議題想清楚;這次他們來讓祂知難而退,不要再附和相信復活的法利賽人了。

"The Pharisees Question Jesus", by James Tissot

耶穌論證基礎是聖經和神大能
如果我們把馬太(二十二章29節)和馬可(十二章24節)的記載,和路加福音放在一起就會清楚看到,耶穌把辯論帶到兩個基礎──聖經和上帝的大能。就算順著撒都該人的「唯獨聖經」,耶穌也可以更新他們對復活的理解(參Hans Boersma, Sacramental Preaching, 125-138)。他們和一些現代讀者犯相似的錯:讓科學自然主義的偏執,囿限對復活的想像力。或許我們該謝謝撒都該人的挑釁,讓耶穌有機會澄清對復活的盼望。

耶穌直指撒都該人不信復活的關鍵,在於既「不明白聖經」,「也不知道上帝的大能」。他們以極荒謬的假想,要證明復活的荒謬──把今生的人際關係,不合理地延續到未來。

耶穌要打破他們僵硬的解經,也要教他們不知道的事:復活的人將「和天使一樣」(路加福音二十章36節)。當復活來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將超越人間經驗,進入嶄新的層次。今天看為好的,並不一定繼續存在於永恆,婚姻是其中之一。

人復活後將和天使一樣
首先,復活後我們將「和天使一樣」──就是我們會like)天使(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0節)──不死亡、不朽壞,活到永恆。這是不相信天使的撒都該人,無法想像的。

天使不會死亡,也沒有婚姻與性愛。所以,復活後,我們人間的婚姻和性關係──無論好或壞,將成為過去。性和愛帶來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生兒育女的循環,都要告終。我們不再用婚姻中繁複的關係,去定義「我是誰」。和耶穌一樣,我們將獲得全新而唯一的身分──上帝的兒子(36節)。

這不只是稱謂上的改變,更是本質上的轉化──我們將成為無罪和不朽。婚姻與性愛只屬於「這世代的人」,天上來世沒有這些了。路加特別加記,復活是屬於「配得那要來的世代」之人──保羅日後解釋道:就是那不「棄絕這道」的歷代聖徒(使徒行傳十三章46節),凡願意接受耶穌基督做救主,領受永生的人。

復活對我們而言是一種再生,使新的肉體「不再歸於朽壞」(33-37節)──不再和罪惡、偏情抗爭,所有的哀哭、疼痛、疾病、死亡都將不再。

"Supper at Emaus", by Carl Bloch

上帝對先祖應許沒有改變
撒都該人或許要問:耶穌,你怎麼知道?聖經哪裡有講?耶穌沒等他們問,就切入他們所看重的摩西荊棘篇(出埃及記三章6節),領他們穿越字面、直探經文深處多元的亮光。

當撒都該人讀這段宏偉的宣告,只能看懂字面歷史的意義:那是信經式、理性平面的解釋;對經文中的上帝大能,則毫無想像力。這和20世紀當代科學式、化約式解經法相似,只在意重構歷史現場,卻看不見經文多重豐富的屬靈、神學意涵。人們對上帝的認識限縮,也窄化他們想像力的地平線(Boersma, 137)。

耶穌抓住這個機會要回答復活問題,還要清理那些思想桎梏的解經學,提升人們對上帝的認識。耶穌不必等看到五經的某章直白說「有復活」,才知復活。當上帝對摩西宣告:「我是(I am)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埃及記三章6節),祂就看到復活。因它預示了上帝的信實和大能,並導向死人復活,死人仍活在上帝面前的結論。

1. 上帝的信實。
上帝曾答應先祖亞伯拉罕,對於從他而起的每一代人,要拯救和保護他們脫離艱險和死亡。即或列祖已死,上帝告訴摩西,到現在「我仍是(I am)」列祖他們的上帝。縱然他們死了,那拯救他們脫離艱險的應許,沒有改變。

這不但保證上帝的信實,足以讓摩西信靠,必能帶領以色列人出離埃及;它還強烈暗示,列祖們已經/或終將走過死亡,進入永生。如此,列祖們才能成為後人的典範,向摩西和以色列人證實:上帝是信實可靠的(Boersma, 133)。

上帝使人活著,才能繼續「」(is)他們的上帝。上帝在荊棘篇多次宣告「我是」(I AM),並說這是祂的稱號,直到萬代(出埃及記三章15節)。從摩西到耶穌、到今天21世紀,祂的信實使任何人都可以信靠。即或人死了,祂的信實也必救人脫離死亡。

上帝應許摩西可以帶以色列人平安出埃及,祂也必把那「一生因怕死而作奴隸的人」(希伯來書二章15節),帶出受死亡驚嚇的囚牢。耶穌從那句話,清楚地讀出復活的教導。

2.上帝的大能。
接著,耶穌提出一個驚天結論:「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因為對他來說,人都是活的(all are alive)」(路加福音二十章38節)。

如果上帝至今仍「」(is)列祖的上帝,還說明一件事,那帶領以色列人成功出埃及的上帝,今天正以大能使死去的列祖,繼續活在祂面前!因為如果他們死了,上帝只能說祂「曾是」(was)他們的上帝,但今天不是(is not)。如果上帝說祂至今仍「」(is)死人的上帝,就證明一件事:死人因上帝的大能,接受了上帝所賜的生命,以某種形式仍繼續活著──「因為對他來說,人都是活的」。

所以,即便人死了,仍可以繼續認識/接受祂上帝的事實;至少說,他們的死是暫時的,因為上帝在將來,會使他們活過來,所以祂現在仍然(is)他們的上帝經文的裡層宣示了上帝的大能,仍使死人活著、或會使死人復活。撒都該人,你們為什麼讀不出來呢?

撒都該人只讀到經文字句,卻看不見屬靈含意。耶穌以嶄新的解經亮光,啟發這群想像力受限制的人們,令他們「非常驚訝」叫好(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3節)。不久,上帝使耶穌從死裡復活,向人們證實復活確實發生了。這次,連彼得也「心裡驚訝」(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2節)。有一天,上帝還要本著同樣的信實和大能,使我們這些不「棄絕這道」的人,即使已化為灰燼,也不會被撇在陰間,得著復活,身體全然轉化。

令我們寬慰的是,不必等到那一天,祂今天依舊是死之人的上帝。那些曾經愛祂、忠心信靠祂、捨己服事祂的人們,雖已死了,今天仍然活在祂面前。在上帝的眼中,祂們「都是活的」。現在我們雖見不到所愛的人,但上帝可以見到他們。他們也可以繼續認識上帝,知道祂現在是、將來也是他們的上帝。他們在等待祂再度因信實和大能,使他們跟我們一起復活,並且榮耀相會──那是人間最大的圓滿!

耶穌親身復活成為盼望根據
我不確定復活時,會得到哪個年齡或哪種身體的狀態。但我很清楚,我必和讀者一樣,有「像天使一樣」的身體。復活之後,我們都不需藉著婚姻、愛情和肉體的親密,就可以無私、無保留地去彼此認識和相愛,也可以無阻礙地與聖徒相通。

我們會像天使一樣,不必擔心生病,受傷或死亡;也會和耶穌一樣,可以享受食物的美味、卻不再受到飢餓和貪慾的催逼、轄制。我期待靈魂的罪惡病徵,都完全得醫治。

我們和所愛的人,都可以自由、無罪地參透在聖三一愛的連結中。再也沒有偏情的干擾,沒有兇惡的試探和欺騙,只按照至真、至善和至美活在天地間,並親見至尊上帝。

耶穌的解經和親身的復活,成為我們盼望的根據。我們和地上的友人、親人、仇人間的恩怨情仇,都將因死亡告終,不帶入永世。讀完這段經文,我依舊確信地說:我信復活,也期待和Dove見面。但我知道見面時,我們不會再以配偶關係續前緣。我和她,就像我和您一樣,將進入全新關係──「不再分男的女的」,因上帝已成就最大的事:我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三章28節)。我們都是基督的新娘,將在我們的婚宴中,狂喜地敬拜聖父聖子聖靈,直到永世。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