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以AI、微電影與行動關懷回應復活主的呼召 朱奔野、尹可名:掌握時代趨勢實踐大使命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朱奔野牧師 (左圖/梁敬彥攝影)、尹可名牧師。(右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4月20日,復活節主日即將到來,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6-20節記載,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在加利利的山上向門徒顯現,交付歷世歷代教會和信徒大使命,耶穌從未要門徒原地等待,而是吩咐他們「(走出)去」。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社會乃至全球環境的變遷,「大使命」對今日教會的意義為何?今日的教會和基督徒,應當如何將愛與真理傳揚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朱奔野牧師 (梁敬彥攝影)

大使命是耶穌復活後對門徒的囑託

合一基督教會主任牧師暨萬民宣教院院長朱奔野牧師受訪表示,只要用Google搜尋「大使命」這個關鍵字,在首頁就跳出「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6-20節——大使命」,和「大使命是指耶穌復活後對門徒指示,將其教導傳到世界各地」的結果,大使命的意義已不言可喻。

朱牧師建議教會和信徒都要思考「大使命對你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做?要怎麼做?」這不單是只是「What」,而是「Why」的問題。要先有看見和負擔,才會有走出去的宣教行動。大使命不是口號,它是一個行動。宣教的教會,不是看會堂裡多少信徒聚會,而是看差出去多少人去做宣教事。「不單教會的傳道人做,每個學有專才的職場信徒,都要一起做」,他說。

朱奔野牧師引歌羅西書一章28節表示,教會和信徒要走出去完成大使命,關鍵就是善用當代時興的工具(傳媒),去傳那從基督而來,亙古不變的愛與真理,這就是「使用諸般的智慧」。

跨文化宣教。 (受訪者提供)

掌握時代趨勢 用諸般智慧創意宣教

從開拓合一教會以來,朱奔野牧師以身作則,帶頭做創意宣教和走出去的宣教行動。朱牧師在還是經商的企業主的時候,就推動營商宣教,並支持和協力楊為倫長老,在合一教會推動「男人是勇士」運動,興起眾多的職場弟兄成為主裡的精兵,現已在全球開枝散葉。

此外,看到微電影浪潮的興起,朱牧師就推動傳媒宣教,教導信徒用手機拍微電影(短影音),做社群宣教;教會也在父親節和母親節推出福音微電影,並連結資源,以教會所差派的職場宣教士紀寶如的見證故事,拍攝成《珍珠人生》連續劇,在商業電視台播出後,引發社會和教會極大的迴響。

朱奔野牧師說,為了讓教會走出去,用諸般的智慧宣教,他除了成立同心傳播,也成立中華基督教合一宣教協會。像是他看到台灣「籃球熱」的潮流趨勢,就連結資源並邀請籃球宣教士Kevin Atlas領軍NCAA籃球員,和台北市政府共同推動「友善籃框」運動,從教會走向社會傳揚從耶穌而來的愛的影響力。

電視劇  《珍珠人生》拍攝場景。(受訪者提供)

近日,因著看到台灣已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很多經濟不豐且乏親人照顧的老牧師、宣教士和社區長者日常行動的需要,朱牧師和師母羅敏慧牧師,以合一教會和所經營公司的名義,推動享愛健行車捐贈;以台北市社會局和優質生命協會為受贈對象。這是在超高齡化社會,教會走出去具體關懷長者的宣教行動。

朱牧師說,這些年他陪伴因為中風行動不便的師母,靠著信仰走過漫長的復健期後,上帝把「愛人如己」的呼召放在他們夫妻心中。他們深知,自由的行動對許多長者與行動不便者而言,是優化生活品質的關鍵,以人性需求及公益和家人照顧需求出發,推己及人。

享愛健行車捐贈。(受訪者提供)

朱奔野牧師也已經應用現今最夯的AI生成技術,來進行傳媒宣教。他說:「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已經善用AI,那麼教會的宣教,怎能不趕快讓AI為宣教效力。」

朱牧師說,他今年雖然已經70歲,但感謝上帝,他一直在思想,一個有傳福音的負擔,又有宣教的異象和行動力去完成大使命的教會,應該是什麼樣貌?這兩支由他創作腳本,合一教會團隊協力完成的AI的宣教影片,在教會協會71週年感恩餐會首播後,引發廣泛的討論和回響。

用AI製作宣教影片很吸睛

他說,主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用AI技術傳遞復活的主,教導門徒不變的真理,AI是這時代的科技產品和技術,任何的創意和想法的落實,都是為了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無論是出版、拍微電影還是用AI製作影片,都是用多變的傳媒工具,「使萬民做主的門徒」。

友善籃框。(受訪者提供)

朱牧師說,如果教會的目的是宣教,就應該真心投入資源、付諸行動。例如由教會正式差派宣教士並且給予實質的支持,就是一個指標。宣教不一定是要到遙遠的地方,像是合一教會這些年正式差派了很多的職場宣教士,他們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做宣教事,牧師的角色像是陪伴者,幫助每個信徒發現和發揮他們的恩賜和呼召。

尹可名牧師。(受訪者提供)

中華基督教基層宣教訓練促進會理事長尹可名牧師受訪時,引用馬可福音一章35-39節表示,耶穌死裡復活後對門徒顯現,吩咐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的大使命,因為耶穌自己就心念,那是天父對自己道成肉身降世為人的託付。

走出去宣教 從愛鄰舍行動開始

尹可名牧師說,大使命來自於清楚領受異象,且無論遭遇任何險阻,都能繼續往前走。耶穌在世那最後三年半的時間所言所行,已經為今日的教會和信徒,做了最好的榜樣,

像他對於弱勢且失能的年長者有宣教的負擔,就去進修居服員所需要的專業技術和知識,並且通過國家考試,取得正式居服員資格,可以到宅服務。因為他從年輕的時候,就領受雙福宣教的異象,特別是對偏鄉、原鄉和窮鄉深有負擔,所以他取得了神學院的學位之後,就回應呼召在伊甸和基層宣教訓練促進會服事弱勢及殘疾人士。他建議教會和信徒可以從「愛鄰舍」的宣教行動開始,逐步完成大使命。

尹牧師提到,自己所居住的社區裡有一位精神障礙者,多數居民見到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但他遇到這個人會主動跟他講話;對方因精神疾病,造成身心狀態很不穩定。後來因著尹牧師的關心,這人因此重回教會。

尹牧師說,宣教是走到人的生命裡去的。走出去宣教最大的挑戰,是要突破自己「內心的誠實」—就是在神面前有多少信心、願不願意真誠地活出信仰並且付諸行動,敢不敢關心一下那個平常會避開的人?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行動,這就是宣教的開始。

尹可名牧師關懷。(受訪者提供)

相關新聞:走遍萬邦:從空墳墓到世界的邊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