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上帝要祝福萬民,祂透過我們的宣教行動來祝福萬民!」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主任邱顯正牧師受訪時表示,復活節,再次提醒我們,耶穌賜給我們復活的生命,也祝福我們的生活,祂的心意是什麼?最終是指向宣教大使命。
邱牧師表示,福音書都清楚記載關於「耶穌復活」的經文,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10節、馬可福音十六章1-8節、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12節、約翰福音二十章1-18節。耶穌的「空墳墓」,對當時第一代信徒來講,一定非常震撼,他們雖然跟著耶穌,但是好像沒有真的聽懂耶穌預言,祂要受難,第三天從死裡復活。所以,當耶穌被抓之後,門徒四散逃跑,甚至回到船上打魚。
「空墳墓」為耶穌復活證據
耶穌復活以後,竟然首先向婦女顯現「空墳墓」,是耶穌復活非常重要的證據;天使說:「祂不在這裡」,指出空墳墓的事實。復活是神的作為,也是祂親自打破死亡權勢的行動。然而在當時的文化,女性的證詞是不被接受的。
然而,因著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使軟弱者變成剛強,承接主耶穌大使命的託付,甚至為此殉道。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耶穌復活後三次向他顯現,然後告訴彼得說「你要牧養我的羊」;甚至指著彼得會怎樣死並榮耀神。耶穌已經預告了彼得的後半生,是全然在聖靈的引導跟掌管之下,這對歷代的門徒都是很大的啟發。
復活主在我生命 交給祂掌管
邱顯正牧師說,如果真的認識耶穌是復活的主,並認識祂是生命的主,我們生命的主權就會交給祂來掌管,祂會引導我們到主想要我們去的地方。邱牧師強調約翰福音二十章21節:「父怎樣差遣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這是復活後的主、向眾門徒聚集時所說的話、所頒布的命令,讀到這段經文的信徒也都已經受差遣。
復活節的意義,主要核心還是信徒到底有沒有得到耶穌復活的生命?他表示,耶穌的大使命,藉著祂的死與復活戰勝死亡的權勢,救人脫離罪的挾制,帶出門徒,改變世界。但是,比較可惜的是,教會很容易把主耶穌的國度使命,轉變成一種宗教儀式或屬靈消費。
他說,許多教會都專注把會友需求放在第一位,大部分會友也容易以自己為中心,帶領的牧者每天也非常忙碌,很容易不小心就把耶穌給的大使命異象,從改變世界變成讓教堂的位子都坐滿。另外,會從門徒培育轉向會眾人數的維持,變得非常矛盾。
教會所有活動指向宣教使命
他提醒,教會培育門徒,然後去改變世界,不是為了維持會眾人數,也不是討好會眾。教會整個儀式、設計、講道和各種活動,就應是指向普世宣教使命。
邱牧師說,從兒童主日學到大人的活動,都要反映上帝最終普世宣教的目的。他舉例,大衛打敗歌利亞的故事,主日學很容易強調大衛的勇敢,卻忘記上帝透過小小大衛想要完成的,是「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
摩西帶領以色列出埃及之前,上帝降下十災,最終目的,是讓眾人知道普天下唯有耶和華是神(出埃及記八章22節、十章2節);但以理被丟在獅子坑裡獲得拯救,更重要的是「祂是活的上帝,永遠長存,祂的國度永不敗壞,祂的權柄永存無極!祂庇護,搭救,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但以理書六章26、27節,和修訂)。
邱牧師表示,上帝賜福的目的,在於「好讓全地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詩篇六十七篇2節),以及「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列國中受尊崇,在全地也受尊崇」(四十六篇10節)。我們常會強調要休息,要倚靠神!卻忽略經文後半段最終目的。
上帝祝福人 人也要分享祝福
他說,上帝應許賜福給亞伯拉罕,使其成為大國,子孫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一樣多,但亞伯拉罕領受祝福的同時,也肩負著將祝福帶給萬民的責任,也要帶出宣教的行動。
他指出,上帝是莊稼的主,現今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透過一些宣教機構走出去,或是透過華神的宣教課程,用不同的管道去到世界各地。他常提醒老師、同學和牧者,研究聖經、神學,以及教會所有工作,最終都指向上帝祝福萬民的心意,將人從不信帶到相信,生命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向以基督為中心,進一步變成以大使命為導向。
「參與上帝的宣教大使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這也是祂祝福萬民的途徑。」邱牧師表示,上帝會呼召人,也會裝備人,也會賜下能力,這是祂的應許,直到祂再來,這也是教會永遠不改變的方向」。教會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不應偏離上帝普世宣教的心意,應積極回應上帝呼召,以各種方式向鄰舍或向遠處積極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