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從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衝擊,全球仍持續發酵;台灣的大罷免引起黨派對立,使社會情緒起伏更加不安;兩岸局勢尚未穩定。對於當前普遍存在的不確定感與焦慮現象,中台神學院院長趙大衛受訪時,從台灣過去的經驗與聖經教導,提醒我們「變」與「不變」的原則。
他表示,台灣曾歷經許多巨變,如與美斷交、退出聯合國、921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我們常說「以不變應萬變」,但「會變」的是什麼?「不變」的又是什麼?我們知道,上帝是不變的,祂的話語、祂的應許也是不變的,我們要抓住與我們患難同在的神。
有些事我們需要隨之改變
隨著社會與科技快速發展,有些事我們需要隨之改變。譬如AI的進展,若我們不去認識、學習與應用,就會變成「摩登原始人」,難以與人們對話。具有生物科技背景的趙院長指出,科技不斷進步,若這些科技的應用能讓我們受益,就應該與時俱進。但若有些應用有害,就需要明白不變的聖經原則,不能隨波逐流。這正是基督信仰最重要也最寶貴之處,因為我們有信仰,就不懼怕變化。
從聖經來看,神也在不同時代興起先知向人說話、提出警戒。雖然先知們多遭受迫害,但他們皆不辱使命。使徒保羅一生經歷諸多磨難(參哥林多後書十一章23—27節),然而,肉體所受的苦難並未使他膽怯退縮,他甚至在亞基帕王面前見證說:「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即便面對殺害與監禁,保羅仍能堅定發言,正因他抓住了不變的原則,明白自己所做一切是為了福音和將來的榮耀。
保羅、約伯苦難經歷 知道為何
無辜的約伯遭逢的巨變更加劇烈,一日之內連遇天災人禍,約伯的幸福人生轉瞬變為災難,雖極度傷痛,他卻未反抗,也未離棄神,仍在神面前敬拜祂。因他知道:「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約伯記一章21節),約伯明白萬物皆屬神,因此能坦然面對變動,這也是基督信仰中最寶貴之處。
趙院長指出,聖經中的每一句話都帶著能力。我們若真心相信,就會抓住祂的應許;上帝是信實的,祂說了就會成就。只要抓住祂的信實,無論遭遇何種危機或困難,都能挺得過去。
屬靈同伴彼此守望支持
然而,他也提到,一群人的陪伴、禱告和屬靈同伴的彼此守望與支持亦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單靠自己,因為獨行會很孤單,「柴火也會冷掉!」但若聚在一堆炭火中,就會持續燃燒。因此,教會應多建立這類團體,不論是情緒輔導、信仰陪伴或危機處理,都應與信仰結合。在情緒低谷中,需要有人伸出援手,協助需要者走出困境,重新連結於神。
趙院長表示,他過去在高雄的家中有一個「大衛小組」,後來到台中服事,轉為線上的群組,叫做「大衛小組延續」,成員無論分散到世界各地,仍能持續彼此關懷。
如今許多人在面對社會動盪與快速的科技發展時感到焦慮,他認為,這可能與成長背景帶來的不確定感或不安全感有關。唯有信仰能賦予我們信心與力量,使心中的恐懼與不安消除,即便面對世局變化,也能用信仰的方式應對,因為深知,唯有靠著神的恩典才能勝過。
從「心」根本解決內在空缺問題
趙院長提到,中台設有名為「會心園」的諮商輔導中心,不少教會會轉介個案前來談話;另設有教牧輔導碩士科培育人才,課程以聖經和神學為基礎,結合基督教信仰與教牧輔導理論與實習,專為有志於教牧輔導事工的基督徒設計。
他也表示,未來受傷的人將會愈來愈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發布的《世界心理健康報告:改變所有人的心理健康》指出,2019年有9億7千萬人罹患精神障礙疾病,主因來自焦慮症(31%),其次是憂鬱症(28.9%),而高所得國家的精神病患比例明顯高於低所得國家。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十七章22節)這段經文耳熟能詳,但要如何實踐?除了個人與神建立關係,也需透過團體輔導與支持,幫助受傷的人從醫治走向信主,與人一同得著福音的好處。
他提醒,我們不可忽視日常該盡的責任,要主動行動。他舉例,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極端氣候造成火災、地震頻繁發生,雖我們無法掌控天氣,但若不正視暖化問題,情況將日益惡化。若各國都重視減碳,便能緩解暖化;否則我們將錯失改變的機會。神並未要我們袖手旁觀,在信靠的同時,也要行動,完成我們當行的工。
抓住不變信仰 面對萬變世界
趙院長表示,我們必須抓住不變的核心信仰,才能面對萬變的世界。「不變的核心」就是基督信仰的根基──聖經的話語與神的應許,是我們可緊緊抓住的根源。當我們抓住這「不變」,就不會被「萬變」拉走;最重要的是明辨什麼可以改變、什麼不能妥協,才能站穩腳步。
他指出,我們的信仰並不是讓我們逃避變動,而是賜給我們力量去面對變動,並持續建立與神的關係及與人的連結。我們不是孤單一人,因神與我們同在,也有一群人與我們同行,無論未來遭遇什麼,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