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近日世局如同天氣一般瞬息萬變,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衝擊全球政經局勢,台灣的社會和產業也深受連動,國內的政局和兩岸關係的對立、緊張又充滿不確定性,「不知明天將如何?」的焦慮充斥人心,面對動盪的時代,如何倚靠不變的真理成為定心錨,在風暴和變局中仍站立得穩、不至害怕?
教會在這時代應扮演什麼角色,是心靈避風港?還是行動關懷據點?基督信仰如何幫助世人面對動盪、給人力量?教會如何參與這些公共議題,同時仍保有屬靈的本質?如何透過牧養幫助信徒「不被風浪搖動」?
神從未應許天色常藍 遭遇變動是常態
台北樣教會主任牧師吳必然受訪時表示,從古至今,「變動」是世界原本就存在,而且常態發生的,「神從未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不遇苦難憂慮、勞苦擔重擔」,但神藉著以賽亞書三十章20節賜下「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的應許。
吳牧師說,很多人在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時,常會問「這事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呢?」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便給了教會很好的榜樣和提醒;耶穌用「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全然順服天父的態度和行動去面對。
馬太福音二十四章35節也提醒我們,「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末後的日子各樣天災人禍和政治經濟的變動,看似倏然而至,但其實神早已透過希伯來書十二章27-29節提醒世人:「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世界的國會有震動,屬神的兒女和教會,因著有聖經神的話語當作定心錨,就能在多變的世局中,照神所喜悅的,用虔敬和敬畏神的心志和行動,去事奉神和過生活。
如何幫助信徒不被風浪搖動?基督信仰如何幫助世人面對動盪?擁有執業律師與牧師雙職身分的吳必然認為,就是幫助每個教會所接觸到的人,心中有著「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一篇2節)的確據,在充滿變動的世界中,得著從神而來的「不能震動的國」。教會既要扮演心靈的避風港,更要成為走出去安慰與關懷行動者。
保羅在混亂的時局中 依然靠主堅立
吳牧師說,這次的川普關稅風暴,他接觸到很多受到影響的職場工作者,各年齡層都有,其中也包括基督徒,他以「世界變化讓人抓狂,我更狂」鼓勵他們效法使徒保羅面臨變局依然靠著信仰剛強站立的榜樣;特別是對於基督徒,在風暴中,不單是被動地去尋求安慰和幫助,還可以靠主得勝,並祝福他人。
保羅當年被押到羅馬候審期間,仍然放膽傳講基督的福音,不但使福音傳進羅馬,還在獄中寫下多卷聖經新約的書卷,流傳後世並有深遠的影響。
吳牧師說,在使徒行傳二十六章記載,保羅在王的面前放膽傳講死裡復活的耶穌,當時巡撫非斯都對保羅大聲說:「保羅,你癲狂了吧。你的學問太大,反叫你癲狂了。」在他們的眼中,保羅放著自己的好日子不過,到處去傳講耶穌,被抓了,有申訴的機會,也不為自己開脫,完全不符合常理,所以在旁人的眼中,保羅恐怕是瘋了。
今日的世局也是一樣,如果教會和基督徒,都只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求自保,對於世界上所發生的苦難和受苦求助的人無感,那麼教會和信徒就對這個世局沒有任何影響力。
吳牧師引約翰一書四章4節「小子啊,你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的更大」提醒基督徒,愈是在苦難和變局臨到的時刻,教會和基督徒更要效法基督的榜樣走入世界和人群,傳那「不能震動的國」。
吳牧師鼓勵教會和信徒,現今這個變局,其實可以視為上帝給我們特別的揀選和託付;就像上帝在歷世歷代都揀選願意回應神呼召的兒女,成為祝福。全球應該沒有人終其一生沒有經歷過政治和經濟的動盪,神的兒女和眾人一樣,都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但我們的生命因著有神的話在心中作王掌權,活出在人前的樣貌和行動就不一樣,讓人很清楚就能感受屬神的兒女在變局中的馨香之氣。
變動的時局 教會和信徒更要進到人群
舉例來說,川普的關稅風暴和海峽兩岸關係的緊張,衝擊到很多職場信徒的工作和生計,他採取的關懷行動就是「主動去到信徒所在的職場,關心他們和他們未信主的同事,而非等著他們來找牧師」。耶穌在世最後的那三年半,從來沒有在會堂裡等人來,而是走出去醫治和安慰有需要的人。
教會可以開放會堂成為鄰舍和信徒的心靈關懷站,但現今更要成為「去」到有需要的人群當中,作為行動者,告訴那些因為不知明日將如何感到驚惶的人,「神所賜的平安,是這世界所不能給的」,並且用實質的關懷行動去服事他們。
吳牧師說,神從來沒有要屬祂的兒女和教會,把各人的希望和未來的盼望,建立在世局的安穩上。若基督徒只是追求個人的平安順遂,反而失去屬天生命該有的特質。耶穌在風浪的船上依然安睡,這提醒我們「祂是掌管萬有、使風浪止息的主」。聖經中許多人物,像是約瑟、摩西、大衛、基甸⋯⋯沒有一個處在「無風無浪」的局面下,但神卻大大使用他們,關鍵不在變局,而是神的教會和兒女如何反應這個時代的需要,神看重的是我們怎麼回應祂的揀選並且行動,祂希望我們就在這變動中站立得住,成為見證。
吳牧師提醒,教會關心公共議題不要選邊站,而要在這些議題中,活出信仰的價值觀,保有愛、和平、溫柔、節制。他鼓勵信徒關心公共議題的界線就是「任何的公共議題論述都不能高過於基督的名」。如果牧者和信徒,對於公共議題表達的論述和做法,會讓未信主的人對基督信仰反感,那教會和信徒就要節制,不要再講。不然教會就變成另一個世界價值觀的戰場,那不是神所悅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