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在保守與改革之間:從電影《教宗的承繼》回望教宗方濟各辭世的意義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柏格里歐樞機(右)和本篤十六世在花園散步對談,宛如保守與改革派的神學交鋒。(劇照提供:Netflix)

◎彭盛有(台灣浸會神學院專任教授)

2025年4月21日,教宗方濟各溘然長逝,全球天主教徒與教會觀察者皆陷入震撼與緬懷。這位以親民作風著稱的牧者,任內以社會公義為牧職核心,在弱勢關懷、生態保護與性少眾接納等議題展現革新動向,短短數年間便跨越教派藩籬,贏得普世敬重。值此歷史時刻重探其紀錄影像與傳記作品,不僅為梳理當代教廷發展脈絡,更可藉此審視其與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歷史性互動、宗座傳承的憲制意義,乃至普世教會在後現代社會中的信仰實踐定位。

 由巴西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執導、安東尼‧麥卡滕編劇的《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2019),透過安東尼‧霍普金斯詮釋的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與喬納森‧普萊斯飾演的伯格里歐樞機(Jorge Mario Bergoglio,即教宗方濟各)之思想交鋒,戲劇化地勾勒兩位牧者從神學理念、治教方略到人格特質的多維度差異。

影片尤其以倒敘手法,將二人置身拉丁美洲軍事獨裁與歐洲世俗化浪潮等相異歷史情境,具象化呈現當代天主教如何在傳統與變革的角力中尋覓出路;更儼然成為梵二會議以來,天主教內部持續半世紀的革新辯證之影像註腳──這場攸關教會本質的對話,至今仍在進行。

《教宗的承繼》雖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卻充滿藝術性的改編。現實中,本篤十六世在2013年主動請辭,打破教宗終身制的歷史傳統;接任的方濟各不僅是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其選擇「方濟各」為名號,更彰顯他效法聖方濟各關懷貧弱、謙卑服務的精神。

(劇照提供:Netflix)

然而電影並未停留在史實複述,而是虛構了許多動人場景──在梵蒂岡花園的散步私語、共同觀看足球賽的會心一笑、彈奏鋼琴時的靈性對話,甚至直面阿根廷軍事獨裁時期的道德掙扎。這些情節雖非真實發生,卻巧妙拉近觀眾與教廷高牆的距離,讓我們得以想像:當保守與改革的理念,在教宗權力的核心相遇時,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

飾演前後任教宗的霍普金斯與普萊斯,皆為英國頂尖演員,他們並未刻意模仿本尊的口音或細節,而是著墨於演繹角色的精髓。霍普金斯將本篤十六世的嚴謹、內省與偶爾的幽默詮釋得細緻入微,而普萊斯則生動地展現了方濟各作為「人民的牧者」之特質,包含他對足球的熱愛,對自我過往歷史、政治紛擾抱持的反省,以及在個人靈性上不斷尋求寬恕的特質。

兩位演員的化學反應成為全片最精彩的看點之一。從討論神學時的激烈交鋒,到分享人生故事的真心時刻,兩人的默契演出讓觀眾看見:即便理念不同,真誠對話仍能在鴻溝間架起橋梁──這或許正是當代教會最需要的智慧。

片中描繪兩位前後任教宗即便神學關懷大不同,卻也能輕鬆聊著音樂和足球。(劇照提供:Netflix)

雙教宗的辯證法:對話中尋找教會未來
整部電影的結構核心幾乎都圍繞在「兩位主角的一次又一次對談」,它更像一部舞台劇,讓兩位教宗在密集對話中迸發思想火花。從告解亭內的靈魂剖白、花園漫步的神學激辯,到淚之室共飲可樂的意外幽默,電影透過場景轉換與回憶片段的交錯,將原本可能枯燥的理念之爭,化為充滿張力的信仰劇場。

劇中兩位靈魂人物被巧妙塑造成光譜兩端:本篤十六世猶如守護信仰DNA的學者,緊握教理正統與理性思辨;方濟各則化身傾聽街頭心跳的牧者,主張教會應沾染人間塵土。

這種略帶戲劇化的對比雖非史實全貌──現實中的方濟各在改革步調上其實審慎,而本篤十六世任內亦推動過財務透明化──卻精準提煉出梵二大公會議以來教會的核心課題:當世界已從黑白膠捲轉為4K直播,千年信仰傳統該如何既持守真理,又能溫柔接住每個時代墜落的人?在彌撒經文與各種人權議題之間、在告解聖事與氣候危機之間,教會究竟該成為永不動搖的燈塔,抑或與人間潮汐共起伏的方舟?

柏格里歐回溯在阿根廷獨裁政體牧養的掙扎與學習。(劇照提供:Netflix)

教宗職權的神聖性與人性
在天主教會的神學體系中,教宗作為聖彼得的繼承者,始終被賦予至高牧者與信仰權威的光環。然而《教宗的承繼》揭開了這層神聖面紗,呈現出教宗作為「人」的真實樣貌:他們同樣背負個人情感、歷史包袱與道德掙扎。

劇中的本篤十六世為未能遏止教會醜聞蔓延而自責,更因體衰力竭萌生退意;伯格里歐則深陷軍政府時期抉擇的愧疚陰影,質疑自己能否肩負改革使命。這些內在糾結讓觀眾看見:即便身披白袍,教宗依舊會焦慮、悔恨、自省──正是神聖職權與凡人性情的拉扯,讓電影中的教宗形象格外立體豐滿。

「寬恕」是貫穿全片的關鍵詞。無論是伯格里歐對自身過往的懺悔、傾聽信徒告解時的慈悲,或是本篤十六世直面教會危機的良心叩問,所有情節都圍繞著「如何面對錯誤」展開。這種反思不僅屬於兩位教宗,更延伸至整個教會體系:天主教傳統中的告解聖事,本質正是人與上主的修和儀式。電影巧妙將這項神學實踐,轉化為兩位宗教領袖的相互聆聽與告解──當身穿白袍的長者在密室中坦露軟弱,權力穹頂下的慈悲對話便有了普世意義:無論地位高低,人都需要正視自身的不完美,並向他人伸出和解之手。

本篤十六世和柏格里歐樞機在西斯汀教堂互相聆聽與告解,令人動容。(劇照提供:Netflix)

藝術表現形式:細節、對白與演技
以電影《無法無天》與《盲流感》奠定風格的導演梅里爾斯,此次在《教宗的承繼》中再次展現其平衡寫實與美學的功力。透過梵蒂岡實景拍攝的莊嚴穹頂、阿根廷街頭的斑駁牆面,佐以暖金色調與聖詠吟唱的穿插,成功將教廷的威儀轉化為人性的溫度。即便故事圍繞著全球最高宗教權力機構,鏡頭始終聚焦於兩位長者的眉眼交會──當足球賽的歡呼聲穿透宮牆,當鋼琴聲在寂靜長廊迴盪,觀眾看見的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聖座,而是靈魂與靈魂的真誠對話。

編劇麥卡滕繼《最黑暗的時刻》與《波希米亞狂想曲》後,再次示範傳記電影的對白藝術。他讓兩位教宗的辯論既充滿神學思辨的重量,又不失幽默靈動的火花:從探討教會改革的嚴肅議題,到調侃彼此音樂品味的輕鬆時刻,每句台詞都同時推進劇情與刻畫角色。尤其當保守派與改革派的思想碰撞,被轉譯為兩位長者圍著披薩談論上帝時,麥卡滕證明了深邃的信仰探討,也能飄散人間煙火氣。

霍普金斯以收放自如的肢體語言,詮釋本篤十六世威儀下的孤獨感,連輕撫經書的指尖都帶著神學家的執著;普萊斯則用溫暖眼神與爽朗笑聲,塑造方濟各「人民的教宗」形象,卻在回憶軍政府往事時,讓顫抖的聲線洩露深埋的愧疚。當他們從激烈爭辯漸次走向互相理解,那些停頓的呼吸、遲疑的苦笑,遠比任何華麗台詞更令人動容──這正是頂尖演員賦予角色的生命厚度。

電影同時呈現柏格里歐樞機(教宗方濟各)與世界同行的牧養理念來源。(劇照提供:Netflix)

歷史與現實的交會:方濟各時代的終章
2025年,教宗方濟各以八十八歲高齡在任內安息主懷。回顧其自2013年接任以來的牧職生涯,這位首位拉美教宗始終以簡樸作風示人,無論是改革教廷財務制度,或在全球議題上為難民、貧窮與氣候危機發聲,皆展現「與世界同行」的牧靈精神。他的離世,不僅是個人生命的終點,更標誌著當代天主教一段獨特篇章的落幕──那是一個同時存在兩位教宗的時代。

現實中的「雙教宗時期」雖不如電影描繪的那般戲劇化,卻實實在在改寫了教廷憲制傳統。本篤十六世退位後以榮休教宗身分隱居梵蒂岡,方濟各則在「前任仍在世」的微妙處境中領導教會,此景實為現代史首例。隨著本篤十六世於2022年安息、方濟各於三年後辭世,為21世紀初葉的天主教會刻下深遠印記。

教會的每次新舊交替,總夾雜著傷痕與希望。如今站在方濟各時代的終點,世人不禁追問:他留下的改革火種能否延續?當全球世俗化浪潮洶湧、性別議題與性醜聞風暴持續衝擊教會,方濟各任內開啟的對話窗口,會否隨著他的離去再度緊閉?從接納性少眾的有限讓步,到中國主教任命權的外交角力,這位教宗雖以貼近塵土的風格贏得民心,卻也在教義與現實的拉鋸中屢遭質疑。這些矛盾正揭示出天主教會的當代困境──如何在千年傳統與時代進步的天平上,尋覓信仰的出路。

方濟各留給世人的,或許不是革命性的變革,而是一條「向下扎根」的路徑。當他脫下紅鞋擁抱街頭病患,當他在暴雨中為移民洗腳,這些畫面早已超越宗教儀式,成為普世價值的隱喻。然其未竟之業也提醒著:教宗的白色長袍終究染著人間塵土,要平衡「地上國度」的複雜與「天上國度」的純粹,仍是每位繼任者永恆的試煉。

若望保祿二世過世,全球樞機主教聚集進行秘密會議、投票選出下任教宗。

總結:在歷史的瞬間凝視未來
《教宗的承繼》或許存在戲劇化渲染,卻為當代信仰困境提供了多重解讀維度:它既是2013年教廷風雲的影像註腳,更是對更深層的信仰、權力、人性和寬恕等主題的探索。透過虛構的教宗對談,電影將天主教會的千年張力:保守與革新、神聖與世俗、教廷高牆與街頭塵土,濃縮成兩件白袍下的思想交鋒。

方濟各的辭世令人不禁檢視其改革遺產的韌性:那些在氣候峰會疾呼的環保承諾、擁抱街友時傳遞的貧窮關懷、向邊緣群體微啟的教會大門,是否真能在羅馬教廷的千年迴廊中找到生根之地?抑或隨著他的離世,這些倡議,終將淪為檔案室裡又一疊蒙塵的《宗座勸諭》?

總的來說,《教宗的承繼》在方濟各教宗離世之際,成為一部值得重新品味的作品。這部電影將歷史真實與戲劇虛構交織,最終向觀眾拋出深邃叩問:當代宗教領袖該如何定位自身使命?在科技主宰、資本狂奔的時代,教會與世界該建立何種對話?當改革浪潮衝擊傳統堡壘,平衡點該立於何處?而每個追尋信仰,或僅僅試圖理解信仰的人,又能從中獲得怎樣的啟蒙?

或許本片的真正價值,在於為對話開啟一扇門:引領觀眾從兩位長者的身影間,窺見更遼闊的教會圖景、更複雜的社會議題,以及人性深處共通的軟弱與盼望。片中的醫療電子提示聲「別停在此刻,繼續前行」(Don't stop now, keep moving),既是本篤十六世肉體衰微的見證,卻也意外成為對教會革新的叩問。兩位教宗在這電子音的突兀穿插間,顯露了改革進程中難以迴避的尷尬與迫切。當我們在方濟各辭世的此刻重溫此片,那些相遇、爭辯與和解的場景,終將化為一份溫柔提醒: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信仰的核心從未遠離「愛」與「謙卑」的初心──而踐行這份初心,需要的正是正視那聲「繼續前行」的勇氣,即便前路佈滿荊棘。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