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馬可樓新發現:錫安山聖經遺址隱藏銘文 透露古代朝聖者背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編譯余友梅 追蹤
錫安山上的馬可樓。(圖/Heritage Conservation Jerusalem Pikiwiki Israel)

【編譯余友梅/報導】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的聖地——馬可樓(又稱「最後的晚餐廳」,Cenacle),考古學家發現了數十個中世紀的塗鴉與銘文,這些發現揭示了中世紀朝聖者的多樣性。這項研究由奧地利科學院(OeAW)與以色列古物局(IAA)合作進行,並於2025年4月16日公布。

馬可樓是位於耶路撒冷舊城錫安山的一個房間,被認為是新約聖經中許多事件的發生地,包括:最後的晚餐、耶穌為門徒洗腳、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耶穌升天後,門徒在此聚集禱告、選出馬提亞為使徒、五旬節時聖靈澆灌在門徒身上。因此自古便是無數基督徒的朝聖之地。

徽章上方的圖案顯示了與最後的晚餐相關的元素:一個高腳杯、一個盤子、一個圓形麵包。(圖/oeaw.ac.at)

國際朝聖者用母語留下塗鴉

研究人員利用多光譜攝影和反射轉換成像(RTI)等先進技術,成功辨識出約40個塗鴉,包括五個家族徽章和來自不同國家的朝聖者留言。這些發現表明,基督徒似乎在14世紀至16世紀期間,曾跋涉到該遺址,並用母語留下了訊息。這些朝聖者來自塞爾維亞、捷克、德國、亞美尼亞和敘利亞等地,顯示出中世紀朝聖活動的國際性。

其中一個銘文是一位來自敘利亞阿勒頗的女性基督徒朝聖者所留下的,她使用阿拉伯語,並留下女性專用的語尾「ya」,這在當時極為罕見。

另一個銘文上刻有來自德國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約翰內斯.波洛納 (Johannes Poloner)的名字。據《考古新聞》(Archeology News)報導,他於公元1421-22年前往耶路撒冷,後來寫了一本關於他朝聖之旅的書。

Shai Halevi 正在記錄阿拉伯文銘文。(圖/oeaw.ac.at)

證明亞美尼亞王曾到聖城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塊亞美尼亞銘文,上面寫著「1300年聖誕節」(Christmas 1300)。根據《耶路撒冷郵報》報導,他們認為,銘文的位置和標記與亞美尼亞貴族有關,這增添了以下理論的可信度:亞美尼亞王海頓二世(King Het'um II)及其軍隊於1299年12月22日,在敘利亞瓦迪卡茲納德戰役(the Battle of Wādī al-Khaznadār )獲勝後,到達耶路撒冷。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幅描繪最後的晚餐的圖像,位於一個德國家族徽章上方,圖中包括酒杯、盤子和一塊中間有洞的圓形麵包,類似於耶路撒冷的貝果。

奧地利科學院的歷史學家伊利亞.貝爾科維奇(Ilya Berkovich)指出,這些塗鴉反映了朝聖者的地理多樣性,挑戰了傳統上以西方為主的基督教朝聖觀點。這些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中世紀朝聖活動的理解,也為研究基督教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項研究成果也與近期其他基督教相關的考古發現相呼應,例如在聖墓教堂附近發現的古代花園遺跡,以及在義大利北部出土的早期基督教銀質銘文。(資料來源:CBN News, OeAW)

來自阿勒頗的敘利亞婦女的塗鴉。她的銘文(紅色)覆蓋了另一個無法辨認的阿拉伯銘文(藍色)。(圖/oeaw.ac.at)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