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張恩慈/編譯】每當想起「代禱」,基督徒心裡可能會產生不小的負擔,其實「代禱」就是我們為他人需要所作的禱告;無論我們是知道對方具體的需要,還是憑著信心,在禱告中仰賴聖靈顯明他們生命中所經歷的事。我們可能不認識對方,但神認識,所以我們便為他們禱告與代求。
美國基督徒暢銷書作家珍妮.湯普森(Janet Thompson)撰文分享道,代禱是站在破口中,在耶穌與我們所禱告的那個人或情況之間成為橋梁,尋求祂的介入、指引、幫助、醫治、保護或祝福。代禱的根源在聖經中,神吩咐信徒為萬人禱告。這種禱告方式是愛與憐憫的表達。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摩太前書二章1-6節)
以下是我們在今日文化中比以往更需要代禱的五個原因:
1. 我們正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
如今生活節奏快速,戰爭升溫、天災人禍、重大政策決策、悲劇事件、甚至全球各地的逼迫事件,一有消息就立即傳送到我們的電子設備上。雖然我們已習慣全天候接收世界動態,但這樣的資訊量也令人感到壓力與恐懼。
但這同時也是立即代禱的絕佳機會。我們可以為戰爭中的傷亡者與家屬,以及和平的實現禱告。我們雖不認識他們,卻能想像他們所處的可怕環境與生命恐懼,為他們向擄掠者尋求恩典、健康、平安,並有信心知道神看見他們。
非洲、中東與其他地區的基督徒正遭受許多極端主義者的逼迫甚至殺害。殘暴的兇手甚至拍攝酷刑畫面發布至社群平台。湯普森不建議讀者觀看這些影片,但可以想像那些即將面見耶穌的信徒內心的恐懼。
聖經教導我們不僅要為受迫者禱告,也要為那些加害者的得救代求。就像原本逼迫基督徒的保羅,我們禱告那些人會被聖靈充滿,成為保護者而非逼迫者。雖然不知道神會如何使用我們的禱告,但我們知道,從未被獻上的禱告,神也無從使用。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五章43-45節)
2. 國家與人心分裂
湯普森也提到,現今大多數國家缺乏團結。政黨之間的對立使人民分裂,總統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對立明顯,國會立法機構中,政黨界線分明。基督徒每天都會遇到與信仰觀點不同的人,學校教育也因課程內容與價值觀而分歧,某些內容被認為不恰當或不可接受。
在文化、道德與屬靈層面上,許多國家名義上是聯合的,實際上卻是衝突不斷。社群媒體充斥著人們爭論,我們失去了與不同信仰觀點者理性討論的藝術,被辱罵、被取消已成常態。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反擊,但是耶穌教導我們,要為他們禱告。
基督徒應為我們的國家與所有在位者代禱。不論是否認同他們的立場,我們可以為他們的得救及保護代求。我們為神醫治、帶來合一禱告,祂也應許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歷代志下七章14節)
3. 人們感到孤單、憤怒與恐懼
當今世界的動盪不安,使許多人感到焦慮、憂慮、壓力沉重、恐懼並孤立無援,因為他們不知道該相信誰或什麼。家庭關係破裂,許多家人之間甚至互不往來,形成深深的孤獨與空虛。
在壓力之下,人們往往會轉向各種成癮行為來麻痺內心的痛苦,卻往往伴隨著可怕的後果。人們需要主,但他們的心未曾預備好迎接唯有耶穌能賜下的平安。在他們準備好以前,我們可以為他們禱告。靠我們的力量無法修復人心,但神能。
「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祈求。」(羅馬書八章25-26節)
4. 罪惡在文化中被常態化
湯普森也指出,年輕世代正面臨學校與同儕群體中關於性觀念的灌輸。惡者藉著實驗性的性別認同與對上帝創造安排的不滿,作為更強烈的誘惑;即便是持守聖經的基督徒家庭,也都可能面對這樣的扭曲影響。
當我們聽聞有孩童或成人深陷於這樣的流行思潮,他們亟需我們的代禱。為他們具名禱告,求上帝粉碎那轄制他們的堅固營壘,使人的心思意念與身體從陷阱中釋放出來。
我們是否花太多時間譴責這些事,而花太少時間為這些男孩女孩、男人女人代求,讓他們經歷掙脫鎖鏈與基督所賜自由的洗滌?我們也許無法得知禱告如何被應允,但那個被代禱的人會知道,有人正在為他們禱告。
「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十章3-5節)
5. 每個人都需要代禱
我們都曾經歷過某些時刻,上帝在我們熟睡中喚醒我們,讓某個人浮現在腦海;又或許是在開車、工作、做家務的時候。當那樣的時刻來臨,其實就是神在邀請我們為那人代禱。
我們不必完全了解他們正經歷什麼,只需相信神知道一切,也知道此時此刻那人需要禱告。只要求神引導我們如何為他們代求。
湯普森表示她常將代禱視為:短暫地走進對方的處境,撇開自己的思緒與煩憂,專注為那人祈禱。也許你曾經在某個時間點為某人禱告,之後他們告訴你,當時他們正處於艱難時刻,並感受到有人在為他們禱告。
「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七章25節)
成為一個禱告的基督徒,就是在屬靈與日常生活中,與聖靈保持敏銳連結。當我們越順服上帝呼召我們禱告與代求的感動,祂就越能使用我們作為祂的代禱器皿。這對我們所代求的人,是莫大的祝福;對我們而言,也是蒙福的經歷。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以弗所書六章18節)
(資料來源:Cross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