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天路客

【生活印象】橋與河攜手走過歲月

檢舉
溫小平 溫小平 追蹤
莫斯塔古橋。(作者攝影)

攝影/文──溫小平

若從高處往平原望去,感覺上,河流將土地分隔為二。事實上,只是不同的人各自傍河而居,倚賴著河流維生,所以,當今的許多城鎮就是這麼逐一興起。 

隔岸觀村的時間久了,兩邊人家是否就會嚮往跟對岸來往?起初只能涉水而過,或是架著小船上岸,但是遇到天候不佳,河水滾滾甚至氾濫,那麼,兩村的聯絡就變得艱困且危險。這樣的智慧不知由何而起,竟然想到在兩岸之間架起了橋,才算有了安全的連結,這橋,更是歲月的見證。 

波赫的莫斯塔古鎮,有一座世界知名的莫斯塔單拱橋,橋下流動著內雷特瓦河,河水更是見證了古橋的更迭與滄桑。 

橋的前身只是一座木造吊橋,禁不起歲月侵襲,逐漸毀壞,於是在1557年開始花費9年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寬的人造拱橋。大橋落成後,當地隨之有了古橋跳水的傳統,那算是當地的男子成年儀式。直至1968年,每年夏天都會舉行正式的跳水比賽。 

可惜的是,這座橋在1993年毀於波士尼亞戰爭,重建後於2004年重新開放,並於隔年和周邊地區列為世界遺產。 

走在莫斯塔橋上,不由想起生命中許多關於橋與河的記憶。 

最深刻的就是基隆過港路和暖暖之間的暖江橋,有我童年的許多足跡。在沒有橋的年代,若要過到暖暖鎮上,都是搭渡船過去,望著河水親吻著小船船壁,我總愛用著小手撩撥河水,免不了換來媽媽的責罵。 

直到後來建了暖江橋,想要親近河水,只能穿越岸邊水草,走過泥濘,在河裡的大小岩石上跳躍,每到野薑花盛開的季節,撲面而來的香氣,至今好像仍在鼻尖飄渺。 

當我旅行世界各國時,更是走過大城小鎮的橋與河,壯觀的塞納河、泰晤士河、尼羅河……,反倒沒有深刻的感動,最喜歡的是比利時布魯日的運河,因為運河在鎮上四處蜿蜒,為了便於居民來往,河上架設了好幾座古橋。如今,運河的用途減低了,反倒是增添了幾許浪漫,布魯日遂有了橋之鄉的綽號,成為許多人度蜜月的首選。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橋與河的配搭,似乎,橋的命運總隨著河水流轉,這岸那岸這村那村的不同人家,一代代傳遞下去,早已不是當初的面孔,橋梁也可能幾度更換,唯有河,依然或緩或急的持續流著。 

歲月的橋、生命的河,在許多人心裡刻劃出不同的痕跡。

對我來說,唯一傷痛的是河北秦皇島某條河上的橋,那河已不可考,或許是灤河、青龍河或戴河,也可能是某條小小支流。當年,擔任砲兵營營長的爸爸坐著吉普車穿越戰火過橋,他的血卻流在那座橋上,永遠到不了彼岸。

雖我從未見過爸爸,但我跟爸爸之間的血脈彷彿河水,流動之間,靠著心橋,連結了父女情。 

當我們要去往河的彼岸,解開生命中的許多謎團時,別忘了踏上主耶穌這座橋,那麼,沒有到不了的他鄉,也沒有甩不開的人間悲劇。任何滄桑,都化為生命中一朵朵燦爛的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