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偉(拉斯維加斯福音教會牧師)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美國優先」政策,近期對中國及多國實施高額關稅,掀起了全球關稅戰。這場戰爭不只是經濟上的競爭,更透露出一種價值觀的轉變:從以關係為核心的「同盟」,轉向以利益為導向的「交易」。
然而,聖經所啟示的「盟約觀」卻帶來全然不同的眼光,提醒我們:真正穩固、蒙福的關係,不是建立在利益,而是建立在信實與恩典上。
一、盟約是神與人之間不變的關係
「盟約」是整本聖經的主線。從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摩西之約、大衛之約,到最終藉耶穌基督所立的新約,都是神主動與人立約,顯出祂永不改變的愛與信實。
神的盟約不是基於人的表現,而是出於祂自己的信實與恩典。即使人悖逆,神仍守約施慈愛(申命記七章9節)。這種關係不是利益交換,而是無條件的委身,是「我屬你,你屬我」之愛的誓約。
二、現代關稅政策背後的交易邏輯
與此相對,現代國際政治中的關稅與外交政策,則更多展現出「契約」而非「盟約」精神。當川普總統對盟友如加拿大、歐盟課徵鋼鐵關稅時,傳統的盟友關係被轉化為以經濟利益為主的合作協議;只要利益不合,盟友也可以變成對手。
在這樣的思維下,關係建立在利害計算之上;領導以操控與手段為主;評價標準以成效與利益為導向;回應方式是報復與威嚇,而非信任與饒恕。
這正好與神啟示的「盟約觀」形成強烈對比。
三、聖經盟約觀與現代邏輯對照
讓我們從四個面向來具體對比:
1.關係的本質:神的盟約是出於愛與信實,不是建立在交換條件之上。即使人失信,祂仍不失信。而現代貿易與國際外交關係多以利益為本,若無利可圖即終止關係。
2.領導的方式:神以牧者的心腸帶領人進入約中,賜下律法與恩典,塑造人的生命。而政治領袖則常以制裁與手段塑造局勢,追求的是主導權而非轉化關係。
3.評價的標準:神看重人是否忠心、是否按公義行事,即使短期內沒有成果,祂仍稱那人為義。現代社會多以經濟成果或地位提升,來衡量成功與否。
4.回應的態度:神呼召人以順服與信靠回應祂的盟約,而非根據利弊權衡來決定是否跟隨。國與國的關稅政策卻以報復與談判為主軸,毫無信任可言。
四、對今日教會的屬靈提醒
在一個凡事講求效率、計算與短期利益的時代,教會與信徒必須堅守「盟約信仰」,不被世界的「交易邏輯」所牽引。因為:
1.神與我們立下的新約,是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所立,不是可以任意取消的契約。
2.教會是「盟約群體」,應活出彼此相愛、彼此委身、彼此赦免的生命。
3.宣教與門徒訓練,不是策略性的推廣,而是出於對神盟約的回應與實踐。
4.在政治經濟不安的時代,教會要成為「信實文化」的見證人,不跟隨世界邏輯「有利才合作、無利就翻臉」。
在全球政經動盪、人際關係冷漠、價值體系動搖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轉向那位守約施慈愛的神。祂的盟約永不失效,祂的信實直到萬代。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後書二章13節)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二十四章35節 )
願我們作為教會、作為神的兒女,在這個時代中,不做利益的跟隨者,而是盟約的持守者與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