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
耶穌基督宣講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馬可福音一章15節)這信息中的「當悔改」很容易被遺忘,只剩下「信福音」,連帶地把耶穌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八章34節),也一併略過!
誤解因信稱義的恩典
「悔改」與「跟隨基督」被遺忘、忽略,徹底貶抑了福音的寶貴。「因信稱義」原本指向藉由悔改、相信上帝恩典、得著稱義,被稱義者成為跟隨基督的上帝兒女,而非以自己的行為努力追求稱義,卻並非什麼都不做。固然因信稱義者不需倚靠行為被稱義,然而稱義的恩典卻指向全人悔改更新,一生追隨基督而成為新造的人。
誤解因信稱義者往往大肆宣揚「恩典」,其實只是四處傳播虛假的好消息,被潘霍華譴責為「廉價恩典」,完全忽略這恩典來自基督十架的重價犧牲贖回,而且絕口不提領受恩典者應當一生背起十架而跟隨耶穌基督,潘霍華一針見血地提出以下批判:
「廉價恩典只是罪的稱義,而不是罪人的稱義。恩典成就了一切,他們說,因此一切可以照舊。」因信稱義是罪人藉由信靠上帝而領受被稱義的恩典,絕非「一切可以照舊」,而是「一切都變成新」的「罪人被稱義」。被稱義的是「罪人」,但絕對不是「罪」。然而,今日四處可聽到「罪被稱義」的好消息,不論是講壇上輕易宣告一切罪都被赦免,而非罪人蒙恩被赦免;法庭上,法官主觀認定那些模糊是非的重罪輕判;社會上,人人愛聽那些不分對錯的除罪化,全都帶有濃厚的「罪被稱義」色彩!
廉價恩典並非出於上帝
「廉價恩典只是稱罪為義,而非使悔改轉離開罪的罪人得著稱義,亦非那赦罪的饒恕使罪人與罪清楚分隔,廉價恩典是我們給予自己的恩典。」這話進一步提醒,因著基督恩典而被稱義的人,是徹底悔罪、遠離罪惡的罪人;至於廉價恩典並非出於上帝,而是我們輕易地授予自己,理直氣壯地認為「我無罪」,也同樣振振有辭地宣告人人都無罪,其實骨子裡卻是貨真價實以人為中心的主張!
「廉價恩典是講道宣揚那不需要悔改的赦免,受洗而不需要遵守教會紀律,領聖餐而不需要懺悔認罪,宣告赦免而不需要全人悔改。」這是由於高舉人的時代風潮之影響力進入教會:講道中不再宣揚悔改,洗禮不要求接受教會教導,聖餐不需省察自己即可隨意領受,講道者輕易地以各種方式宣告赦免,想要除去人的罪惡感,卻未面對人陷溺在罪裡的真正問題!
「廉價恩典是不需做作門徒的恩典,不需背十字架的恩典,不需永遠活著而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穌的恩典。」廉價恩典最嚴重的惡果,在於只做口頭相信的信徒,卻不做追隨基督的門徒;領受基督的恩典,卻不背基督的十架;承受白白恩典,卻不付代價跟隨基督!
「背十字架並非由於不幸或厄運,這種受苦是來自完全忠於耶穌基督的結果。這種受苦不是碰巧發生,乃是必要發生。這種受苦不是根源於自然生命,而是出自於做基督徒而來。」(以上引文出自潘霍華《追隨基督》筆者自譯)
請問你在教會與基督徒當中是否發現過任何廉價恩典的蹤跡呢?請嘗試描繪廉價恩典可能以何種面貌出現,又進入何種心態使人沉浸其中而不自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