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在風雨變幻中仰望創造主 氣象人李湘源 見證上帝奇妙作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氣象署廣場一隅。(圖/梁敬彥攝影)、李湘源。(圓圖)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他們,在高山、離島、海濱和曠野,與風雨為鄰,和晨昏作伴,觀察和記錄著大自然的天空、潮汐、氣流、溫度和星空的變化,將從各地觀測站蒐集來的專業氣候資訊,解析成貼近生活日常的語言和圖表的氣象預報,提醒人們預先做好準備。

當風雨來襲,眾人忙著躲風避雨,卻是他們挺進第一線,提供第一手最新的氣象觀測和預報資訊,讓大眾安心、社會安全,他們的名字,大部分並不為人所知,但他們的工作,卻是關乎你我的生活日常,他們是──氣象觀測員和氣象預報員。

李湘源。(圖/梁敬彥攝影)

看馮鵬年報氣象開啟成為氣象人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簡任技正李湘源,在公職生涯中就擔任氣象觀測員和氣象預報員逾20年,實務經驗相當豐富。李湘源受訪時表示,在學生時代,常在電視上看資深氣象主播馮鵬年報氣象,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服完兵役後,他考上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大學畢業後,通過國家考試進入氣象局(現為氣象署)任職,新進人員會按著單位的職缺,在各人選填志願後進行分發,要進入預報中心擔任預報員前,通常會先派到外站,也就是各地的氣象觀測站擔任觀測員,從氣象觀測累積實務經驗,然後再進到預報中心擔任氣象預報員。

氣象局的外站,很多是在高山和離島,李湘源在選填志願時,填了「彭佳嶼氣象站」,做為氣象觀測和預報公職生涯的起點。位於基隆東北方約莫60公里的彭佳嶼氣象站,位於氣象局各外站觀測點最北邊,是監測由北往南移動的天氣系統的先鋒,最能監測天氣系統的強弱,往往3到4個小時後,類似的天氣變化就會出現在台北。在監測天氣變化,提供氣象觀測資訊讓預報中心發布即時天氣預報,位居太平洋西岸海、空航線樞紐位置彭佳嶼,在氣象、海象和地震監測都是重要的氣象觀測站。

李湘源說,遠離台灣本島的彭佳嶼,主要是公務員(包括氣象站)、燈塔人員和海軍駐守,像他擔任氣象觀測員,就是「做一個月、休一個月」輪班,島上一般的補給是靠漁船,海關的緝私艦除了搭載彭佳嶼燈塔的工作人員,也會協助運補,他有時也會搭海關或軍方人員的船來往台灣和彭佳嶼,有一段短暫的時間是從松山機場坐運輸直升機,每年5、6月的時候,是彭佳嶼海百合盛開的時令,他在從事氣象觀測之際,就置身花團錦簇之間,神所創造的大自然的奇妙美善,讓他發自內心發出讚嘆。

氣象觀測坪。(圖/梁敬彥攝影)

在彭佳嶼觀測天氣體會上帝創造

李湘源說,彭佳嶼面積不大,但可以看到海面上豐富的氣象變化,包括雲、降雨、能見度和風浪都清晰可見,當他從事氣象觀測看到天氣變化的時候,就可以判斷按季節出現的天氣系統,像是氣壓、風速和溫度,像是春天和冬天鋒面下來的時候,過去在教科書上所學的,就在實地的氣象觀測中歷歷在目且是一致的,而他在彭佳嶼氣象站擔任氣象觀測員的實務經驗,對他後來到預報中心任職氣象預報員,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

外站氣象觀測員的工作,比大家想像的還辛苦,就像有氣象觀測員在彭佳嶼氣象站值勤時,遇到颱風來襲,為了在惡劣的氣候條件內蒐集第一手的資訊,傳回氣象局,是冒著強風趴在地上繼續觀測。

彭佳嶼氣象站。(圖/氣象署提供)

後來,李湘源因為結婚,就請調回氣象局,也因為在外站累積的觀測經驗和成績,進入預報中心擔任氣象預報員。李湘源說,預報中心是24小時運作的,多位輪值的預報員,各自負責不同的預報內容,每班會有一位主任預報員負責統整和審核,後來也有專職來對外接受媒體和記者採訪,發布氣象預報資訊的氣象預報員。

在擔任預報中心氣象預報員期間,李湘源印象特別深刻的是,921大地震發生時,他上夜班,他的老家在台中東勢,就在震央附近,第一時間網路和電話都不通,完全聯絡不上老家的家人,雖然提心吊膽,但仍然堅守崗位,因為氣象預報是必須維持24小時運作不停,特別是發生了這麼大的天災,預報中心提供的即時且準確的氣象預報,是民眾的重要資訊,預報中心同仁就在克難的環境下,用人工方式如期產出預報單。因為像921大地震這樣的重大天災發生後,天氣資訊對於搜救和救災工作非常重要,他因此一邊掛念家人、一邊堅守崗位。

氣象署佳音社辦福音活動。(圖/梁敬彥攝影)

921地震和納莉風災 動盪中仍堅守崗位

另外一個讓李湘源印象深刻的經驗,是納莉颱風為台灣帶來重大災患,他自己的家也成了受災戶,大水灌進了地下室,但他還是在氣象預報的職分上堅守崗位。隨著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加劇,這樣災害型的天氣型態愈來愈常見,雖然氣象預報員的班表,前一個月就預先排好,但到了颱風來襲前後,會有加班的人員一起支援,因為颱風警報發布所需的監測和警報資料量很大,發布的頻率也必須很密集,所以無論是前線還是後勤。都需團隊作戰,直到颱風警報解除。

李湘源說,通常氣象預報員在任職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轉任升遷內部行政職,或是外派到外站(觀測站)擔任主管,氣象預報員由於經常會輪值夜班,回家後白天休息的時間,家人有各自的工作或去上學,假日甚至是年節也會輪到值班,一定會犧牲到跟家人相處的時間,特別是颱風警報發布的時候,一般人躲風雨,預報員就要冒風雨到班工作,感謝主,他的太太和孩子在教會穩定聚會,他在2008年受洗後,信仰更成為他在氣象局任職的定心錨,後來,因著上帝的帶領,他就接下了氣象署佳音社社長。

談到為什麼氣象從業人員需要尋求信仰的幫助?李湘源說,無論他在氣象觀測還是預報的第一線,都從最直接的天氣變化,深深體會到上帝創造的奇妙可畏,他在工作職掌上,看到的都是第一手的資料,看著大自然的運行和災害型天氣,每個氣象從業人員都希望能提供最準確和即時的預報資訊給大眾,可以提早預備,他也禱告求神能讓災害降到最低,現在氣象署佳音社也與教會連結,建立了職場禱告祭壇,參與其中的人,也再從《創世記》去看氣象工作。

李湘源說,在氣象署任職,其實是上帝很特別的帶領和恩典,因為氣象署所觀測的範圍,從太空、大氣、陸地、海洋和地底下都涵蓋其中,而每個地方都是上帝奇妙的創造,一般學科學的,都不免想要憑著人的知識去掌管全局,但大自然的變化瞬息萬變,很多時候是超過人的經驗和能力的。

氣象預報進步 更感受上帝創造奇妙

就像現在AI時代,氣象觀測和預報的準確度已經非常高,但依然難免會有超過科技所能掌握的情形出現。李湘源相信,神在台灣和世界各國設立氣象單位,一定有上帝的祝福在其中,就像上帝起初創造天地,託付給人的管理、看守和修理的管家職分,預報技術的發達和精準,是為了讓災害發生前,可以為世人爭取更多預警,可以準備防災的時間。就像午後雷陣雨,局部性或是比較極端生成的,預報還是有一定的極限,但這也更證明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的奇妙可畏。

回首上帝的恩典帶領,李湘源感謝主,帶領他從事氣象觀測和預報的工作,還量給他氣象署這片廣大的禾場,可以跟佳音社的同工們一起在這地種下福音的種子,這個恩典是遠超過他的所求所想的,感謝上帝,一切榮耀都要歸給祂。

相關新聞:願祢看見我:三百六十行為主站崗、默默發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5-03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已然的欣喜、未然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