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已然的欣喜、未然的憧憬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林登詳

一位哲學老師說,整本舊約的神學意涵是「上帝愛我、我愛上帝」;那麼,新約的神學意涵可以說是耶穌基督「已經來」的「已然」,以及耶穌基督「將再來」的「未然」。「已經來」是欣喜的消息;「將再來」是盼望的根基。

「已然而未然」是神學的論述,如果應用在生命的情境,也可以有多方多面的思考。

神學上的「未然」,一定會發生,因著主耶穌一定會再來;生命的「未然」則未必。有時候,計劃得妥妥當當,卻未必有好的結果,還要看主的旨意如何,或者祂有更好的應許。

生命歷程裡,「已然」必須靠此時此刻的努力,至於,美好的未然或苦澀的未然,都可期待,都不盡然。譬如,啟動了一項創業計畫,資金、人才、技術、管理以及熱情、忍耐、堅毅的心理素質都完全到位,卻未必最後會成功,通常壯志未酬的機率非常大。

「已然」可能是一把鑰匙,若是用了那把鑰匙,有了開啟的動作,戀愛時節打開心房,溜進對方的領地;學習時分開啟心門,進入知識的堂奧。

「已然」與「未然」的進程中,還包括了「既然」與「坦然」。

以「已然」為應然:就是要那樣做、就是要開始做;以「未然」為坦然:我做了、我盡力了,一切交給上帝,成敗皆坦然。

「已然」,是在艱難之際釋放負擔;已然發生,無可挽回,就學著接受。「既然」,是在艱難之中調適;既然發生,無可逃避,就逆來順受。「未然」,是在艱難之後「坦然」,無法逆料,難以預測,就完全交託。

傷病也是「已然」、「既然」、「未然」、「坦然」的交互過程,醫生判定必須開刀(已然);就信任醫生吧(既然);開刀結果,可能好、可能壞(未然),就放心迎接吧(坦然)。

「已然」與「未然」,比較像是命定,已經知道,未必這樣。「既然」與「坦然」又是一組,既已如此,就坦然當初。前者是神的動工,後者是人的靜思。

常常看到父親或母親,帶著愛奇兒,或身障或遲緩,或推或牽,走向藍天與綠地,將「已然」拋諸腦後;把「既然」、「坦然」、「未然」擁在心中,像擁抱著他們的寶貝,深怕丟失。

已然年老,會不時流口水、會滲尿、會步履蹣跚、會常常忘東忘西,既然這樣,坦然面對,然後,等待快樂歸回天家或被天家拒於門外。

當然,紙上談這些「然」,很容易,但未必盡然。就像我,常常忘了「已然」那把鑰匙,打不開既然、坦然的心路,無法躺臥在「未然」的恬然安適之中。

主耶穌基督已降世,贖了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三日後復活升天,成了基督徒感恩縈懷的「已然」。基督徒也憧憬「未然」,謙卑、欣然等候主再來的新天新地。

信仰有一些已然而未然,在「感謝已然、期待未然」的盼望中,學會靜心等待上帝的應許。「已然」與「未然」,如一線天光般深不可測。生命歷程裡,美好的未然或苦澀的未然,同樣也難以預測,唯有完全交託上帝。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5-03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已然的欣喜、未然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