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誰聽見了我的心?」葛兆昕牧師:神呼召人回應動盪世代的恐懼與迷失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台神門徒營與會者合影。葛兆昕牧師在會中呼召做真基督徒的人,許多人回應舉手(右上);呼召「做帶職服事」,不少人走到台前接受禱告(左上)。(台神提供、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誰聽見了我的心?」台灣神學研究學院門徒營於5月3日,在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舉行。活動分成學青與社青兩組,首先由基督教研究所文學碩士班靈性諮商組主任張雅惠教授與輔導中心主任黃友音教授在「聽你說」工作坊,透過短講、分組互動與戲劇演出,生動呈現P(Parent)、A(Adult)、C(Child)溝通狀態理論的實例,並由道碩主任梁越美老師與靈諮學生金信權引導與會青年學習更有效的對話方式,並體驗「被聽見」與「被接納」的深層意義。引領青年們進一步練習與反思更有效的對話方式。也重新思考人際互動中的尊重與理解。

張雅惠教授。(圖/李容珍攝影)

用情境劇呈現不同溝通狀態對話。(圖/李容珍攝影)

梁越美老師說,當我們渴望自己的聲音被聽見,上帝也渴望祂的聲音被我們聽見。接著在「讓我聽」特會中,屏東和平長老教會葛兆昕牧師分享「回應呼召,活出職分」。他表示,在他牧會25年生涯,常看到有些人出入教會,有的人喜歡教會的氛圍、感覺,也有的人喜歡某位牧師的講道,甚至樂於參與服事。我們可以因此認定「他就是基督徒嗎?」或者「他真的信主了嗎?」

為何他們參與服事、回應呼召後消失不見?

他曾在一次聚集中對許多年輕傳道人分享,會後有人問他:「剛被差派到一間新教會的傳道人,第一個事工應該是什麼?」他回答:「就是確認你的會友真的信耶穌了嗎?」結果大家都笑了出來。他說,令他非常驚訝的是,有些人參與教會,也擔任職務,但當面對生命的轉捩點,例如談戀愛或情緒低落時,卻會突然消失,電話不接、社群媒體也不再出現,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他參加過許多特會、培靈會,也看過許多呼召的時刻,有些人多年後再遇到他,會說:「牧師,謝謝你當年的呼召,我現在成為傳道人了。」但也有些人就此消失無蹤。

葛兆昕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美國一基督教研究機構曾調查發現,在美國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中,有高達50%無法清楚說出基督信仰的核心內涵,甚至不知道「基督徒」真正的意思。他們以為,只要登記會籍、每週參加聚會,就是基督徒。而且,有些人是所謂的「教(叫)友」──有打電話就來、沒打電話就不來。該機構認為,這些人對信仰的理解,恐怕無法歸類為真正的基督徒,即便他們自認為是。

重思何謂「與神和好」?乃是先認罪悔改

他說,哥林多後書五章17--21節中,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第一,神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第二,祂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何謂「與神和好」?是否只是常常敬拜、禱告、靈修、服事,或參加許多聚會、都有舉手決志?

葛牧師引用以賽亞書五十九章2節與歌羅西書一章20--22節說明,罪使我們與神隔絕,成為神的敵人。我們不能聲稱與神和好,卻不認罪、仍活在罪中;好比很多人會說:「我有讀經、禱告、敬拜;我很會敬拜、很會唱歌、也會流淚。」卻仍然活在罪中;如果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與基督信仰背道而馳,卻不覺得這需要被處理,又怎能與神和好?

有人會問:「耶穌不是已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擔當罪嗎?」是的,祂已完成救恩,但我們是否真實相信?是否將祂所成就的應用在自己身上?聖經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一章9節)若不認罪,就無法領受赦免,也無法與神和好。如何「活出勸人與神和好的職分」?他指出,我們要先面對生命的真相,活出與悔改相稱的生命。

最壞的時刻,神往往定意興起人

那麼,何時該回應呼召?他說,許多人想到呼召時,會先考量自己是否方便?可能我們正在拚事業、談戀愛,或是等結婚再說,或覺得現在時機不好。但他強調,台灣正處於世局變動與內部挑戰的時刻,然而,最壞的時刻,神往往定意興起人,興起那些預備自己、裝備自己、累積信仰根基、操練信仰實踐力,成為屬靈的中流砥柱,將神的真理帶到迷惘、恐懼、不確定、沒有未來的人們當中!

出身顯貴的以賽亞,回應呼召是在烏西亞王崩逝、國家失去領袖的動盪時刻(參以賽亞書6章1-8節);約書亞接受呼召,是摩西已死(參約書亞記1章2節);以斯帖也在哈曼用奸計欲滅猶大時,被末底改提醒:「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了現今的機會嗎?」(參以斯帖記四章)。

困難失序時刻 以賽亞看見上帝寶座

葛牧師說,以賽亞看見主坐在寶座上──即使人在看空空的寶座,沒有領袖,一切都是困難、挑戰、失序的局勢,以賽亞卻看見主仍掌權。他說,回應神的呼召,「並不是剛好你也有此計畫,或神的計畫跟你一樣,所以你回應祂。而是這位全能、至高、掌權的主,祂來呼召我們進入祂國度的計畫!」我們就是回應,加入祂的計畫。

以弗所書五章16節也提醒「要把握時機,因為這時代邪惡」。他說,「每個被你抓住的機會,才是你的Kairos」上帝正要尋找願意回應呼召,被祂興起的人,好好委身教會、接受裝備訓練。

葛牧師表示,啟示錄所述災難,其實揭示神掌權(參啟示錄十一章15節)。以賽亞說:「我有禍了,我滅亡了」(參以賽亞書六章5節),當他面對自己的不潔、被潔淨後,才聽見神的呼召。保羅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摩太前書一章16節),彼得也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五章8節)

會場。(圖/李容珍攝影)

誠實面對生命真相 看見未來異象

葛牧師說,除非我們面對自己的真相,不「自我掩飾」、「自我催眠」、「拒絕承認」、「自我逃避」,並且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神來帶領,否則我們無法進入命定。「如果你今天面對你生命的真相,你就會明白你未來的異象。」

他最後提出三個呼召,首先「做真基督徒」的呼召,當場許多人舉手回應;「做帶職服事者」、「做全職服事者」的呼召,回應者走到台前接受牧者、老師們的禱告。

葛牧師信息之前,神學生王同學也分享自己的見證。她是第一代基督徒。父母在懷了她後才結婚,並長期處於爭吵之中。每當吵架後,母親總會對她說:「要不是因為生下你,怎會結這樣的婚!」這句話從她小學講到高中,深深影響她,使她覺得自己不配存在這個世界,甚至覺得是她害母親的婚姻不幸福。

學生見證上帝創造人都是有意義

在國中時,她的好朋友邀請她參加教會福音茶會。她記得好朋友第一次為她禱告時,她還問:「不用先跟上帝報告我的名字和我家地址嗎?」她的好朋友告訴她:「不用跟上帝說你是誰?當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上帝就已經知道你、創造你。」這句話讓她第一次明白,她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2017年,她實現兒時夢想──成為救生員與游泳教練,並於當年受洗。但後來又陷入低潮,問自己:「人生就這樣了嗎?」2019年,她領受了全職服事的呼召,領受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到20節的差派經文。當時她跟教會牧師討論,牧師提到馬偕從加拿大來到台灣傳福音的故事,引起她很多好奇。後來她去上「跨文化宣教」的課程,也加入精兵協會,服事三年。

那段期間,讓她感受到:「你還可以再往前。」她那時很掙扎,因為要成為全職宣教士,實在太困難了。但也有朋友鼓勵她說:「你沒試過,怎麼知道自己不行?」於是,她心裡默默跟上帝說:「好,我要去證明我不行!」衝動地報名一個海外短宣隊,沒想到在那趟旅程結束後,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不行」。

2017年,她完成了兒時的夢想──成為救生員、當上游泳教練,也在那一年受洗。接著,她又陷入另一段低潮:「我接下來人生要做什麼?就這樣了嗎?」2023年,她參加精兵協會的「突破營」,那次講員分享約翰福音二十一章,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然後說:「你餵養我的小羊。」接著,耶穌又對他說:「到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雙手,別人要把你帶到你不願意去的地方。」

回應宣教呼召 告訴別人「耶穌很愛你」

那天她問自己:「有沒有哪個地方,是我不願意去的?」當她禱告,想到「成為前線宣教士」還是很害怕。但上帝讓她想起從小充滿黑暗的時刻,在極度絕望時,上帝藉著她那位朋友向她傳福音,讓她知道:「就算我多難過,我還有一位上帝,有一位耶穌,聽我的禱告。」但是,那些跟她有相同經歷的人呢?當他們那麼難過、那麼絕望的時候,他們有誰可以禱告呢?

她說,若沒有人把福音傳到台灣、若朋友未向她傳福音,今日的她也不會站在這裡。她感受到責任去傳遞:「有一位耶穌很愛你。」最後她向神回應:「我願意順服。」

她見證,上帝在她最谷底的時候聽見她的哭泣、安慰她,也讓她聽見祂的心──祂不願一人沉淪,願萬人得救。她感謝能進到台神接受裝備,也盼望自己的生命,能成為他人的祝福。

許多的溝通互動。(圖/李容珍攝影)

台神門徒營是繼4月26日台北場之後,中部接力同行,全程共串聯全台約72間教會的青年與輔導,本次台中場,來自彰化、南投、高雄、屏東、宜蘭,甚至遠從澎湖的教會,約150人熱情參與。

老師與神學生合影。(台神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