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成為收養媽媽讓我感到榮幸!」 王怡婷用信仰回應母職呼召 翻轉教養戰場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王怡婷。(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生育孩子是理想,但收養孩子才是我的夢想」,生命樹教育協會教育總監王怡婷老師,在結婚十餘年後,2年多前與夫婿童信智教授迎來收養的兒子,「成為母親並不是人生全部的目的,而是能與孩子一起加入神在末世的計畫中,讓我感到榮幸。」

「之前很多牧者都鼓勵我要像哈拿一樣,懇切求子」,結婚17年的王怡婷老師受訪時說,從婚後第二年起就渴望擁有孩子,但就是未能如願;不像許多長期不孕的家庭迫切尋求懷孕生養孩子,王怡婷卻有不同的想法。

收養是夢想 生育是理想

高中時期,王怡婷的志願就是當孤兒院院長,後來因在社福機構工作幫助許多未婚媽媽以及收出養家庭,上帝更感動她要收養孩子,「我心中更多顧念的是,那些已經來到世上,但是家裡有困難,沒有辦法被好照養的孩子。」

然而台灣的社會觀念普遍希望能自己生養孩子,周遭親友也覺得王怡婷還年輕,鼓勵她繼續等候,直到40歲這年,王怡婷就在先生支持下,將登記收養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經過收養程序,終於在她41歲時,一歲的「雋雋」來到家中,她成為了母親。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馬太福音十八章5節),成為收養媽媽讓王怡婷感到十分榮幸,「有了孩子之後,不是讓人生所有焦點變成照顧孩子,而是透過成為父母,上帝讓我們能夠與孩子一起在末世爭戰」,王怡婷說道。

這份得來不易的母職旅程,初期卻充滿了挑戰,王怡婷坦言,由於沒有參與孩子嬰兒階段,許多新手父母逐步熟悉的育兒常識,對她而言卻是完全陌生。像是前往藥局購買育兒用品時,不知道奶粉該買什麼品牌、奶嘴該買什麼尺寸,被藥師問得一陣茫然而逃離藥局;而最大的挫折,竟是幫孩子洗澡。

王怡婷。(圖/受訪者提供)

從天父眼光 體會一歲收養兒的心

「網路上的影片都是教導如何幫嬰兒洗澡,沒有教如何幫一歲孩子洗澡啊」,她甚至需要請孩子之前的照顧者錄影示範。第一次幫孩子洗澡時,孩子害怕、她也緊張,一番折騰之下,孩子不僅大哭,還咬了她的手,讓她不禁崩潰哭泣,「我這麼認真努力在照顧你,你竟然咬我!」,初期的挫折是她未曾預想到的狀況。

還有一次孩子夜間哭泣不止,她與先生都無法安撫孩子,兩人情緒緊繃高漲到了極點,這時她抱著孩子,突然意識到,不能再僅僅從「母親的角色扮演得好不好?我有沒有挫折?我付出了多少努力?」的視角,而是要回到「天父的視角」,來體會手中這個生命的真實景況。

母親養育的挑戰:與世界價值觀爭戰

從天父的視角,她感受到這個孩子生命中的不容易,雖然才只有一歲,但生命中所經歷的張力,可能比成年人都還要巨大,孩子內心深處,極其需要一份穩定的父愛與母愛、渴望一個安穩的環境。這一刻的體會,讓她抱著孩子不住地流淚,在靈裡為孩子禱告,也為先生和自己禱告,期盼這個家能夠在上帝的心意裡合而為一,成為神在這末世手中的工作。

王怡婷全家福。(圖/受訪者提供)

王怡婷說,這種從「自我視角」轉向「天父視角」的過程,也正是生命樹教育協會所倡導的「生命樹價值觀」的核心。

王怡婷認為,當代母親所面臨的養育挑戰,就是一場價值觀的爭戰。這個世界的「分別善惡樹價值觀」,透過教育體系、社會環境,甚至滲透到信仰群體中,建立各種標準和框架;然而,在啟示錄所描述的生命樹,結出12樣果子,反映了神的豐盛與獨特性,神創造萬物,連小小的葉子都沒有一片是完全相同的。王怡婷說,這正是生命樹的價值觀,接納每個生命的不同,才能跳脫出這個世界對養育孩子及家長角色的限制。

王怡婷說,聖經中的母親角色,有一位沒有記載卻對她極有啟發,就是但以理的母親。但以理處在價值觀混亂的時代,正如同現今一般,而聖經中五次提到但以理裡面有聖神的靈,且展現謙卑純全的品格,使身邊人都感到滋潤,「但以理的母親是如何教育他的?值得深思,這個時代需要培育的,也正是但以理的世代。」

不是靠犧牲 家庭彼此成全帶來幸福

早上8點送孩子上幼兒園,王怡婷就展開忙碌的一天:生命樹教育協會事工、中正大學擔任講師兼課、禱告班次服事、博士班進修及寫論文⋯⋯直到5點再接孩子回家,晚上全心陪伴孩子到就寢。

孩子來到家裡的那一年,也正是她開始就讀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博士班之際,有些親友建議她休學,以照顧孩子為重,她卻認為,母職是享受親密關係的滿足,事工是信仰實踐的場域,攻讀博士是自我實現與享受學習的過程。

「家庭的幸福建立在彼此成全之上,過於強調『犧牲』,委屈和抱怨就會產生」,而且身兼多職,讓她學會高效運用時間,她也感謝先生、公婆與父母的支持與幫助,讓她在不同角色中享受豐盛。

王怡婷從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來看父母親角色,父親如亞當擔任治理,母親則如夏娃成為幫助者,父母的合作加上三位一體神的工作,才是養育下一代的關鍵。而在非典型家庭,如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家庭中,就需要親戚或教會成為幫助者。

在生命樹教育協會培訓課程中,除了兒主老師,也有很多母親前來參加,5、6月即將開辦的體驗課程(詳見生命樹教育協會FB粉專),她也期待陪伴更多母親們,透過家庭恢復、信仰傳承及真理建造課程,以神的價值觀培育下一代,「女性的情感細緻,母親常能帶動家庭的氣氛,期盼母親能進入生命樹的觀點,將能為家裡帶來醫治的泉源。」

相關新聞:才德的婦人 改變家庭教會與世界的力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