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近日,台灣西部有白沙屯媽祖出巡,沿途不但有眾多信徒隨行,所到之處,在地民眾在家門口或街道上引頸守候,祈求諸事平安和身體健康,甚至還有縣市與地方首長俯伏跪迎。每年這個時候,對台灣教會都是極大的屬靈爭戰;教會除了為社會人心轉化歸向主迫切禱告之外,如何從人們爭相迎媽祖、求平安的現象中,看到人心的需要,找到帶領未得之民歸主的福音契機。
在神學院和教會擔任「民俗福音佈道」課程教師的台灣宣教神學院(台宣)院長曾金助牧師受訪時表示,每年到了春天的時候,台灣西部從苗栗到嘉義的城市,就有「大甲媽祖遶境」和「白沙屯媽祖進香」的民間信仰祭儀,近年來因為廟方會在遶境期間,用文創包裝加上媒體行銷,連公部門都與其推出聯名文創商品,讓「四月瘋媽祖」不再只是宗教祭儀,而是讓年輕人都覺得很「潮」的事,更願意參與其中,這對台灣教會來說,都是很大的屬靈爭戰。
人們瘋追媽祖背後的人心空缺
白沙屯媽祖出巡的特色就是「無固定行經路線」,讓出巡行程充滿神秘感。像今年的出巡,除了行經以往的苗栗、台中、彰化和雲林等西海岸城市外,還首度進到南投縣,不但有年齡超過90歲的阿嬤坐在家門口等,還有人搭大眾交通工具追媽祖,連原本遊客稀少的南投「濁水」車站都擠滿了人,很多人甚至會因為追不到媽祖甚感失落。
曾院長說,他研究過台灣民眾參與媽祖遶境和到宮廟參拜,所祈求的除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與平安之外,共同祈求的就是經濟豐裕、事業亨通、家庭和樂、感情順利和婚姻幸福。台宣推動民俗佈道法──福音解籤,每當有教會在社區推動福音外展活動,如園遊會擺攤時,也總是座無虛席,而來尋求所遭遇的困境解答的,絕大多數也都是從未進過教會、甚至未曾聽聞耶穌的福音未得之民。
馬太福音七章6節記載「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路加福音九章1-2節則提到「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又差遣他們去宣傳神國的道,醫治病人」。6節就提到,「門徒就出去,走遍各城各鄉傳福音」。路加福音十章1節同樣明白指出,「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市各地方去。「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參路加福音10章2節),和「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參路加福音10章5節),這幾處經文中都提醒門徒,傳福音不要落單,而是要看重團隊事奉。
耶穌是差遣門徒出去得人 不是原地等候
曾院長說,耶穌自己帶頭傳福音,行醫治神蹟的場所,不是會堂,而是街頭。耶穌在世最後的三年半,走進各城各鄉行醫治和趕鬼神蹟,耶穌不單是醫治他們的病症,更看見人心的需要。
馬可福音五章25-34節記載,一位患12年血漏、醫生都治不好的婦人,聽說耶穌要來城裡,就跑到街道上去摸耶穌的衣裳,不同於媽祖的神轎明令人們不准摸,耶穌發現血漏婦人摸祂衣裳後,非但沒責怪,還安慰這婦人「女兒,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馬可福音六章54-56節則記載,城裡的居民聽說耶穌要來,就把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耶穌所在的地方,他們把病人放在街市上,求耶穌只容他們摸祂的衣裳,凡摸著的人就好了,但無論是耶穌還是門徒,在醫治病人後,都要病得醫治的人,把榮耀歸給天上的父,因為一切的神蹟奇事,都是為了榮耀天上的父。
曾院長說,媽祖遶境值得教會省思的是,每年的媽祖遶境,其實就是走進各城各鄉的人群當中,而跟著遶境和路邊參拜的群眾,他們就像是耶穌時代,那些被污鬼所附感到不平安、自己或家人生病卻無醫可治不知所措的人們,媽祖遶境引發的熱潮,提醒教會和信徒要省思的是,教會和鄰舍和廣大福音未得之民的互動,現在是「你來教會的會堂參加聚會和活動」,還是「信徒走出去,走進街頭和鄰舍的家中,祝福他們「願你們平安」?
不單是耶穌,昔日的外籍宣教士,像馬偕就是「接地氣、接人氣」走進街道、部落和村莊的人群當中醫病和傳福音,甚至被遭遇逼迫,被罵,甚至被潑糞都不退卻。
曾牧師說,西海岸被稱為是台灣的福音硬土,未必因為人們拒絕耶穌的福音,耶穌的方式是:「你去!」門徒是被差遣出去的,走入人群、敲門問安不是只在會堂裡等人來的,媽祖遶境對教會是屬靈爭戰,但更是提醒當代的教會和信徒,要回歸聖經中的大使命和大誡命,要離開會堂走進人群服事他們的需要,宣揚神國的道。
苗栗得勝靈糧堂主任牧師傅詠恩受訪時表示,白沙屯媽祖是從苗栗通霄出發,從苗栗到雲林,行經的多半都是傳統信仰昌盛的地區,他來自苗栗傳統信仰的家庭,信主前,他也會參拜偶像求平安和各樣自己的所求所想,但祈求的未必都蒙應允,信了主之後,禱告的事也未必蒙應允,但信仰讓他相信,禱告若尚未成就,代表的並不是神不愛我們,而是神要我們更恆切地禱告,不要灰心。這樣的信仰生活是真正與神同行的方式。
台灣西部各城市聯禱會可更多串連
而在這過程中,我們的禱告若沒有馬上蒙應允,也不是沒有意義,因為這讓我們更深地倚靠神、信靠神,禱告的重點不只是在「有沒有應驗」,而是在那個背後的權勢是什麼。基督信仰是拜真神,禱告是向創造天地的主,而不是向人手所造之物,
傅牧師說,台灣西部的教會,現在除了有不定期的行走禱告之外,各城市的地區型聯禱會,各堂會牧者們會齊聚一堂禱告。這些牧者在聯禱會中領受神的信息,然後把這些帶回自己的堂會,傳遞給小組長和同工,進而影響整個地區的信徒,這樣的結構就像是一個層層傳遞、從上到下的系統,落實了主的大使命,不同系統的教會,藉著舉辦特會、課程、神學教育、甚至醫治佈道會,這些都是落實使命的行動,有使命、有行動的教會。教會如果充滿了福音的禱告與實際行動,自然就會吸引人,帶來增長。
傅牧師說,媽祖繞境帶來的屬靈爭戰,提醒教會和信徒跨城市和宗派的地區聯禱會平常的連結就非常重要,不單是舉辦特會和禱告會,更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的連於一個基督的身體,經常實際走入社區和人群走遍各城各鄉,透過牧者代表進入各地。地方教會的根基非常重要,最終留下來陪伴、耕耘的都是在地的教會,但走遍各城各鄉是完成大使命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