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煙囪於當地時間8日晚間6時07分冒出白煙,133位樞機經過2天的投票後,在第4輪選舉達到了當選所需的門檻,即全體票數的三分之二,宣告選出第267任教宗。來自美國芝加哥的樞機主教羅伯多.方濟各.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獲選為新任教宗,成為歷史上首位來自美國的教宗。
他選擇「良十四世」(Leo XIV)作為教宗名號,象徵延續推動社會正義與信仰革新的傳統,在首場講話中,他呼籲信徒以對話和相遇搭建橋樑,眾人合一,成為永遠和平的民族。此外,作為忠於耶穌基督的男人和女人,需始終努力、毫無畏懼地宣揚福音、成為宣教的使徒。
這場於5月7日展開的樞密會議(Conclave),僅進行兩天即達成共識,展現樞機團對新教宗人選的高度共識。教宗良十四世隨即於聖伯多祿大教堂陽台首次公開露面,並以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向全球天主教徒致詞,呼籲「在動盪不安的世界中持守和平與共融的希望」。
梵蒂岡新聞室並公布,教宗良十四世的就職彌撒將於當地時間5月18日主日上午10點,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
全球首位美國籍教宗誕生 羅伯普雷沃斯獲選
首位美籍教宗 具豐富拉丁美洲牧職經驗
現年69歲的教宗良十四世於1955年9月14日,出生於芝加哥。1977年,他在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取得數學學士學位後,於同年加入聖奧斯定修道會(奧斯定會,Order of Saint Augustine)。1982年,他於芝加哥天主教神學聯盟(Catholic Theological Union)獲得神學碩士學位,同年晉鐸成為神父。1984年,他在羅馬的宗座聖多瑪斯大學獲得教會法碩士學位,並於三年後在同一所大學取得教會法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1年間,他擔任芝加哥教省奧斯定會會長。
良十四世具備深厚的牧靈與神學背景,尤其在拉丁美洲的傳教經歷備受肯定。1985年至2000年間,他長期駐點秘魯,1985年至1986年間,於丘盧卡納斯(Chulucanas)與特魯希略地區從事教會事工。1985年至1998年間,他在秘魯擔任神學院院長、教會法教授及教區法庭法官。返美超過10年後,他於2014年再度前往秘魯,擔任秘魯天主教奇克拉約教區(Chiclayo)的宗座署理。2015年,他成為秘魯公民,並被任命為奇克拉約教區主教,在該職位上服事了8年,2021年,成為秘魯主教團成員。2023年1月被擢升為主教部部長兼任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同年9月被擢升為樞機主教。
在任內,他積極推動基層牧靈關懷,於洪災及新冠疫情期間動員教區資源,提供醫療及物資援助,深獲當地信眾愛戴,被譽為「秘魯北方的聖人」。
由於他擁有義大利、法國與西班牙血統,能說五種語言,許多天主教徒因此期待他能成為一位包容、充滿同理心的教宗。
教廷職務歷練豐富 強調「主教是牧人,不是經理人」
良十四世教宗與已故教宗方濟各關係密切,2023年被任命為聖座主教部部長,負責全球主教的任命事務。他主張透明、公義且與信友互動的遴選制度,並曾公開表示:「主教不應只是行政主管,而是以謙卑服事的牧人。」
作為奧斯定會的會士,他長期重視靈性團體生活與內在轉化,推動主教與教區間更多的共融與同行文化。他亦多次參與教廷的全球主教會議(Synod),被視為方濟各教宗的改革延續者。
教宗名號「良十四世」 象徵社會教義與信仰革新
普雷沃斯特當選後,選擇「良十四世」(Leo XIV)作為教宗名號,成為繼1958年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以來,首次使用「良」的名號。該名號意涵深遠,向歷史上的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致敬。良十三世任內推動工人權益與社會教義,發表通諭《新事》(Rerum Novarum),為現代天主教社會思想奠基。
觀察人士認為,良十四世名號的選擇,意味他將延續教會介入公共議題的路線,特別是在社會正義、環境議題與邊緣群體關懷方面持續發聲。
新教宗首次講話
首次講話:呼籲和平、對話與共融
5月8日晚上大約7點半,新教宗良十四世出現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上,發表當選後首次公開講話。他首先用義大利語說:「願你們平安。」他表示,這是基督復活後的第一句問候語,復活基督的平安,就是一種令解除武裝的平安,一種使人感到平息、謙卑和堅忍不拔的平安。
接著他用西班牙語和拉丁語傳達和好團結的信息。他表示:「我們活在一個不安的世界,需要更多和平的聲音與溫柔的心靈。教會的使命,是陪伴而非審判,是聆聽而非指導。」他並提到,「我們是基督的門徒,世界需要祂的光。人類需要祂作為通往天主和祂的愛的橋梁。」他呼籲眾人彼此相助,以對話和相遇搭建橋梁,眾人合一,追求和平。
在他向羅馬教會致以特別問候時,他呼籲眾教會一起設法成為一個宣教的教會,一個搭建橋樑、對話的教會,永遠張開雙臂,接納所有人。
他也特別向拉丁美洲及秘魯人民致謝,「你們教會的信仰與堅忍,使我學會如何成為真正的牧人。」講話中亦未忘強調共融與地方教會的重要性,呼籲全球教友「一起同行,一起分辨,一起服事」。
延續方濟各改革 聚焦貧者、青年與地球
梵蒂岡觀察家指出,良十四世教宗將延續方濟各教宗的三大重點:一是教會改革,包括主教選任、女性角色、以及財務透明;二是社會議題,包括環境保護、移民、經濟不公;三是宣教與青年牧靈。
據悉,他計畫進一步強化地方主教團角色、提升教友參與決策權,以及推動教會內部的去中央化。此外,良十四世亦將主持2025年普世禧年,已承諾將此活動塑造成「向全球傳達希望與慈悲的時刻」。
全球天主教徒寄予厚望
良十四世的當選對全球天主教會具象徵意義,不僅因其美籍身分,亦代表教會對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回應。其融合美國實用主義、拉丁美洲牧靈熱情與羅馬教會治理經驗的背景,使他被期待能引領天主教會在21世紀持續深化信仰與社會對話。
良十四世教宗首次公開演說結束後,聖伯多祿廣場爆出長時間歡呼與掌聲。不少天主教徒在社群媒體留言表示:「這是一位真正來自人民中的教宗」、「世界需要他的溫柔與智慧」。
世界各國領袖紛獻賀函
良十四世當選為新教宗後,世界各地紛紛傳來賀函。義大利總統馬塔萊拉(Sergio Mattarella)向良十四世表達「熱切的祝福」。他表示,在這衝突四起、動盪不安的歷史性時刻,馬塔萊拉向教宗保證,該國要增進與梵蒂岡的穩固關係,在和平、人權、人性尊嚴和自由的基礎上,推動各民族和睦共處。馬塔萊拉總統說:「您在聖伯多祿大殿陽台首篇講話中大力呼求的那份平安,正是全人類的盼望。」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也在X平台帳戶上發布她對新任教宗的祝福,並引述良十四世的首篇講話。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對新任教宗的話語表示讚賞,他寫道:「我們祈願梵蒂岡繼續在道德與精神上支持烏克蘭的努力,以達成持久的和平。」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傳來了賀函,稱良十四世的當選「對美國來說是一大榮耀和一大感動」。身為天主教徒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聲明中表示,「對天主教會而言,這是意義非凡的時刻,給十幾億信眾帶來希望和延續性」。美國「準備好加深與梵蒂岡、與首位美國籍教宗的關係」。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X平台上發文祝賀新教宗。「恭喜教宗良十四世和全球天主教會。我祈願首位美國籍教宗在所有信仰之間促進希望與和平。」
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希望良十四世能發揚前任教宗方濟各的屬靈遺產,「孜孜不倦地尋求和平與社會正義、保護環境、與所有人群和宗教對話,並尊重多樣性」。
選舉教宗會議入場式(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