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0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寫信給「解憂信箱」、線上一對一談心 青年歸主協會搭平台接住迷惘世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趙治達。(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怎樣經營一段關係?」、「我被指定當數學小老師,很怕不能勝任⋯⋯」、「我喜歡班上一個同學,跟他告白卻被拒絕了⋯⋯」,現代青少年承受多重壓力,青年歸主協會搭建平台「解憂信箱」及「即時談心」,每年有千位青少年來此安心傾訴。

致力於青少年事工的青年歸主協會總幹事趙治達傳道受訪時說,學業競爭激烈、面對未來的茫然、家庭關係緊張、同儕互動困擾⋯⋯諸多壓力交織,常讓青少年情緒緊繃;再加上社群媒體的帶來的比較與焦慮,更將原不屬於青少年應承受的負擔,層層疊加在他們身上。

趙治達。(圖/受訪者提供)

壓力從小學就開始 為升學而無暇顧及

趙治達說,這些困境往往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已發生,但因為社會重視升學主義,青少年忙於學業,無暇顧及心理困境,持續的無助感就可能累積為憂慮或焦慮,造成情緒不穩定、睡眠不佳及學業表現低落,更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極端想法。有些人直到大學稍能喘口氣時,才察覺自己原來曾有這些壓力,但想要應對時,卻發現對於身心早已造成影響。

趙治達表示,青少年需要的是一個支持的「環境」,不是單靠一兩個人協助,而是需要青少年周遭的群體,包括家庭、學校、教會及社會機構等,一起建立起支援體系。例如父母要主動關心青少年的情緒變化、避免習慣性的批評或否定;學校師長及教會領袖,則要細心觀察青少年行為變化,提早發現潛在問題。

「很多調查統計對於各地青少年現況有所觀察分析,但青少年不是一筆筆數據,而是一個個獨特的個體」,趙治達說,只有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傾聽與陪伴,才能真正認識每一位青少年,有需要時更要轉介到專業心理健康服務;而平時,則是多鼓勵青少年參與正向的活動,如教會聚會或是其他群體活動,都有助於青少年建立自信與歸屬感。

鼓勵青少年參加正向活動。(圖/受訪者提供)

為青少年搭橋 藉寫信、線上談心解憂

「一個讓你安心傾訴、放心靠岸的園地,任何你想找人討論的煩惱都可以上來找秘密輔導商量」,成立於1973年的青年歸主協會,2000年時開始支持青少年社群平台「哇咧星樂園」,提供免費註冊、沒有商業廣告的青少年專屬網站,青少年網友可以貼文抒發心情、玩玩各種心理測驗、抽張暖心語錄卡,還可透過網站的「解憂信箱」及「即時談心」時段尋找解答。

趙治達說,解憂信箱如同筆友陪伴,由協會的專業諮商心理師及資深輔導,以匿名方式與學生互動,每年回覆好幾千封來信,從10歲25歲的「哇咧」網友都可以寫封解憂信,提出情緒、情感、家庭關係、課業壓力及人際互動等各種疑惑。

像是有人詢問明知應該早睡,卻晚上總是忍不住耍廢,一直滑手機,不知該怎麼做;有人說怎麼睡都很累,可以怎麼辦?還有人第一次當小老師怕會做不好、暗戀表白被拒後不知如何與同學相處,「祕密輔導」同工都會一一回信。

除了筆談,還有「即時談心」,每週固定時段一對一線上對談,讓近期遇到困難的青少年,可以得到及時的陪伴。

「很感恩的是,很多青少年都願意將心中真實的情況說出來」,趙治達說,這類服務定位為「輔導」,而非「心理治療」,輔導前會請使用者進行心理健康評量表評估,第一級是正常,第五級則是嚴重。去年服務的對象中,約有80位青少年初評是二、三級,此時就由協會的諮商心理師介入對話,更細緻地辨識其狀況;經過進一步了解後,多數只是短期的情緒低落,只有一例需要轉介至心理諮商。

須突破盲點 並反覆提醒求助資訊

趙治達說,協會藉由社會工作層面,與青少年搭建起橋梁,有的青少年在經過4、5次信件往返後,同工們會適時分享詩歌或是提出為其禱告的建議,漸進式分享信仰;未來希望在關係與信任的基礎上,更多將福音帶給青少年,因為上帝才是最終極的陪伴者與安慰者,唯有福音能夠提供超越環境與情緒的穩固盼望。

他也提醒,有些父母或師長常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青少年的情緒是「不成熟」或「叛逆」,這種盲點可能導致錯失發掘問題的機會,延誤尋求專業協助的時機;面對青少年,須多多關注其情緒背後的想法,而不是只看事件或情緒反應。

另外,有時青少年外表看似凡事順利,內心可能正經歷掙扎,也常容易被忽略,建議要如打廣告一樣,反覆提醒各種協助訊息,如學校輔導室、生命線1995、張老師1980、安心專線1925等,以便在青少年有需要時,知道如何求助。

相關新聞:少年的煩惱是憂鬱或焦慮,你接住了嗎?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5-10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腓立比書查經】合一的勸勉
2025-05-10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與神面對面》書摘:來到祂面前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