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八十週年,八十年前的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投降,歐洲和平到來。關於二戰,不管是歐洲或是亞洲戰線,都是人類歷史以來最大且是最全面的戰爭,傷亡人數不計其數,期間又因貧窮、飢餓、生病而死的百姓更是難以估算。
回想歐洲邁入近現代後,經過科學與技術的提升、商業持續發展,特別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帶來人類生產工具的巨大轉型,更帶來富裕繁榮,營造人類理性又進步的樂觀圖像。
然而各國之間的擴張和衝突時而發生,甚至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好不容易四年後結束,1939年二戰又再引爆,這一次不只是歐洲,幾乎全球都捲入其中。當時人們不斷地思索,為什麼理性進步的人類會發動如此殘忍的戰爭,對於敵對方做出許多違反人性的殘暴行為?
人類不斷重複戰爭愚行
在挪亞時代,聖經記載「這地在上帝面前敗壞了,地上充滿了暴力。上帝觀看這地,看哪,它敗壞了,因為凡血肉之軀在地上的行為都敗壞了。」(創世記六章11-12節,和修本,下同)上帝為這些人類的暴力遺憾憂傷,最後用大洪水毀滅祂所造的人類。然而為何到了20世紀的現代,人類還是如此重蹈覆轍呢?
隨著科學進步,受教育者越來越多,許多人相信運用理性思考可以帶給人類莫大的幸福。但當人類如此自信的往前走時,最後竟是以兩次世界大戰帶來毀滅。
慶幸的是最後戰爭結束了,人類也存活下來了。人們也開始反省過去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國家擴權、侵略等行為,竟然帶來如此大的毀滅,反戰思維四起,多數國家也檢討過去侵略的行為,放棄殖民地管轄權,讓許多國家獨立。
但時至今日,戰火煙硝仍然不息,特別是三年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這攻擊行動讓全球震撼,因為兩國曾經都是蘇聯底下的國家,民族、宗教、生活大都類似,但為什麼需要以戰爭來解決彼此間的問題。
光靠理性無法帶來和平
為此,我們反省到一件事,人類的理性似乎無法引領人類走向和平。理性應該是讓人能夠冷靜獨立思考,並客觀地評斷其後果,使人可以預先防範,避免做出錯誤判斷,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但現今人類的決定並非如此──
特別是人的貪慾,追求更多、更大、更好,作為集體的國家追求掌握更多資源和土地,導致衝突不斷發生;多數想要幸福的人類,卻走向戰爭這種毀滅性行為。
如此,我們不禁要問,「理性」是足以讓我們誇耀跟倚靠的嗎?
因此,唯有真實地謙卑反省,才能讓人類看見自己的軟弱與不足,光靠理性無法帶給人類和平。唯有靈性的光輝,才能使人類不再用戰爭、暴力來解決紛爭。
尋求所有人類的共同益處
耶穌在登山寶訓說:「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五章9節),又說:「要愛你們的仇敵!要善待恨你們的人!要祝福詛咒你們的人!要為凌辱你們的人禱告!⋯⋯」(路加福音六章27-28節)
耶穌呼籲世人應該成為締造和平、使人和睦的人,其實這不只是在個人,更需要擴充至社會、文化、國家層面。既然每個人都是按照造物者的形像所造,我們是否能更多尋求彼此的寬恕和理解,尋求所有人類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單單某個國家的偉業和壯大呢?
以賽亞書二章4節:「他必在萬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民族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預言,未來當神的國度臨到,國不再攻打國,人類不再學習戰事。或許在眼前區域競爭激烈、各國軍備不斷擴充之下,這種和平之日還難以實現,但我們相信上帝透過先知的預言總會來臨。
終戰紀念日讓我們再次反省戰爭所帶來的可怕和毀滅,也讓人類謙卑面對自己的不足,更盼望讓各國領導者覺醒,若不自我節制,戰爭隨時可能爆發,最後犧牲的總是人民。唯有大家秉持追求和平的心意,國與國之間彼此尊重、善待,和平才有可能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