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戰火動盪中,以色列在5月迎來復國第77年;ICEJ(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國際理事周效遠弟兄說,從以色列復國印證多處聖經經文,直到今日如以西結書三十七章預言建造以色列大軍、在戰火中的節期看見神的供應豐盛無虞、全球彌賽亞信徒增加⋯⋯在在都顯示聖經應許仍陸續發生在眼前,從未斷絕。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里安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色列國,這天在猶太曆是5708年以珥月5日,2025年的獨立紀念日(Yom Ha’atzmaut)落在5月1日;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臉書貼文慶賀,「以色列擁有77年的青春,也擁有長達3000年的歷史」,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也投書媒體闡述,猶太民族與其國土的聯繫,並非現代才產生的產物,而是深植於三千多年歷史、文化與信仰的原生連結。
聖經預言至今仍在應驗
ICEJ國際理事周效遠弟兄說,從聖經預言角度來看,以色列的現況印證了多處經文,以色列復國即被視為神蹟,應驗了先知書如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及以西結書等處的預言,尤其如以西結書三十七章1到10節所描述的枯骨復生;直到今日,以色列在短短七十多年中,成就了「極大的軍隊」應戰,展現其軍事實力,在持續不斷的各種戰爭中都能獲勝,軍力遠超過中東其他國家。
而自復國以來,猶太人回歸應許之地的人數持續增加,在烏俄戰爭及2023年底爆發的以哈戰爭期間也未曾停止;而即便戰火持續,去(2024)年台灣ICEJ組團前往以色列過住棚節時,親眼見證物資供應豐盛,毫無匱乏,更應證過去曾荒蕪的此地,確是神所應許的「流奶與蜜之地」。
此外,東耶路撒冷在1967年六日戰爭後回到以色列手中,耶路撒冷成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也被認為是聖經預言耶路撒冷必須統一的印證,這一步步展現了神帶領猶太選民回到應許之地、擁有耶路撒冷,並預備迎接耶穌再來的進程。
周效遠說,更顯著的是,以色列復國後,信奉彌賽亞的猶太人數目增長迅速,許多彌賽亞牧師相信,全以色列在復國之初,信主的猶太人不到10人,但到近年來已有超過兩萬多位彌賽亞信徒,若涵蓋全世界尚未回歸的彌賽亞信徒,總數可能高達數十萬。相比過去兩千年間離散在世界各地信主猶太人數極少的情況,復國後的信主人數呈百倍、千倍的成長,這也被視為一個可觀的神蹟,正是羅馬書十一章26節「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過程中的一步。
川普訪中東 政治外交層面協助以色列
周效遠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出訪中東,卻未規劃到訪以色列,而是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伊斯蘭遜尼派國家領袖會面,並非代表美國對以色列政策改變。從政治與外交層面看,這樣的作法其實也是協助以色列解決困境。
因為當前以色列持續面臨來自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挑戰,例如伊朗、巴勒斯坦以及敘利亞等,要協助以色列,無須前往以色列本土,而是須協助期解決周遭環境帶來的難題;另外,從美國自身角度來看,川普訪問阿拉伯國家,也可能涉及美國的經濟利益,包括爭取阿拉伯國家投資或購買軍備,並意圖控制油價以穩定物價,美元的霸權地位亦是考量因素。
周效遠認為,川普對以色列的友好態度未變,而是手法轉為從阿拉伯世界核心著手解決問題。
亞伯拉罕屬靈後裔 安慰以色列百姓
面對當前局勢,周效遠說,基督徒被呼召照著聖經的指示而行。在教會界對於看待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處境存在不同觀點,這是神感動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工,最終皆為成就神的旨意。他提醒,不論重視哪一方面,若僅從政治角度看待,都容易產生批評與論斷;戰爭中無辜平民傷亡令人痛心,而資料顯示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中,先行通知居民撤離,這在戰爭中實屬少見,也因為少獲報導以致許多人並不理解。
周效遠表示,回到聖經,就可清楚知道,以色列復國並非單純的政治事件,而是神所行的神蹟,是預言的實現,是為成就耶穌再來的使命,當認識到神的工作,視角便會有所不同。
周效遠說,就如以弗所書、加拉太書提及,基督徒是亞伯拉罕屬靈後裔,而以賽亞書四十章1節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現在以色列已經展開部分地區的復原工作,北部撤離民眾陸續返回,而南部受損嚴重,需要重建,ICEJ等組織已發起計畫來協助以色列民眾。
周效遠呼籲,現階段仍須持續為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和平禱告;而以色列民眾在重建家園過程中,特別需要朋友與支持,此時表達與以色列百姓同站立至關重要。台灣ICEJ正在籌組今年住棚節走禱團,以實際行動表達對以色列民眾的支持,他也鼓勵弟兄姊妹到訪以色列,更能為猶太百姓帶來安慰與鼓勵;未來當加薩局勢平息、哈瑪斯問題解決,或許也有更多機會向巴勒斯坦民眾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