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近七成上班族月薪低於平均值 通膨時代的開源、節流大作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盧克文。(左園圖/梁敬彥攝影)、朱建平。(右園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萬物皆漲,惟有薪水不漲!」是現今多數受薪階級日常的感受和心聲。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5月12日公布的今年3月台灣受僱者平均薪資,為新台幣4萬7525元,但全台有69.77﹪受僱者的月薪未達此標準;反而近年來民生物價漲得讓普羅大眾很有感,等同實質薪資倒退。

小資上班族除了竭力勒緊褲帶、縮衣節食「節流」之外,根據yes 123求職網今年4月底的調查,有33.6﹪的上班族會在下班後兼職賺外快來「開源」。yes 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受訪時表示,有49.2﹪的上班族自評財務狀況是每月薪資幾乎快花光的「月底吃土族」,他們的生活開銷壓力前三名來自「食」、「住」(房租、房貸)和「行」(通勤支出),有76.4﹪的勞工會為著「增加收入」成為斜槓勞工。

上班族薪資遠跟不上物價頻繁波動

楊宗斌說,近一、兩年,民生物價動輒被商家以「原物料上漲」為由調漲,且幅度動輒就達1、2成,大部分正職受僱者不是長期沒有調薪,就是調薪的幅度根本追不上物價飛漲的速度,日常生活開銷變多,讓眾多上班族興起下班和假日兼差「開源」的念頭,若以進入兼職的門檻,他會建議有需要的上班族,下班後可以到餐飲業和量販流通業兼差來「開源」。

此外,現今台灣的職場也有另一個「開源」的趨勢,就是具備多樣技能(職能)的上班族,愈來愈多選擇不被一份正職工作綁死所有時間,而是有多份兼職(或接案)的工作同時進行,每個月的收入未必比領一份固定的薪水低,但工作時間安排更具彈性。像是有一位高中代課老師,就同時斜槓家教和魔術才藝老師,另一位則同時擔任活動主持、珠心算老師和電競陪玩師,都是可以斜槓開源增加收入。

104人資學院特約顧問、八方整合社會企業創辦人朱建平弟兄,前一份正職的工作是知名觀光集團的人資主管,但他在中年時,因為想要服務更多不同族群的需要,所以毅然離開原本固定薪水的正職工作,多角化去開創自己的職涯領域。

朱建平說,他在擔任上班族職場培力顧問時發現,在現今物價通膨不見盡頭,萬物皆漲,惟有薪水不漲的年代,誠如行政院主計總處和人力銀行的調查,愈來愈多單靠一份正職工作收入的上班族,真的過得很「薪」苦,所以他們會利用下班和休假的時間斜槓來「開源」,愈年輕的族群越普遍,像是有網站就在媒合具有特殊才幹(職能)的人提供勞務來「開源」增加收入。

此外,若是工作者覺得正職薪資收入不夠,就會去找一些彈性工作,比如說外送、開Uber,這類的兼職比較能自己安排時間來開源。

朱建平。(圖/受訪者提供)

離開正職以多重斜槓來開源

朱建平說,他現在同時具有人資專家、親密之旅課程導師、職涯發展顧問和中高齡職能培力等多重身分,都能開源增加收入,他的做法是,在剛進職場的前三分之一的時間自我探索,找到上帝對自己的呼召。當他意識到自己在哪方面有需求、有不足時,就會花時間去學習。

朱建平建議,上班族不能漫無目的地斜槓或兼差,而是要有計畫、有目的,並考慮兼職工作的互補性與多元性;這樣才能讓人生的下半場,不至於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而是有備無患。以前他還是上班族的時候,會接一些 case,但都是從他自己的興趣、人脈管道開始;他通常從「志工」做起,先讓人知道他有什麼專業或經驗可以貢獻。

朱建平說,像他在做人資工作的時候,就對學生和中高齡族群有興趣,一開始會主動去參加相關的工作坊、研討會,是沒有報酬的,後來應公部門之邀,辦了一場就業趨勢講座,協助學校輔導老師帶領學生做職涯探索,從那場講座之後,邀約就不斷,還被公部門納入講師資料庫,後來全台灣很多學校都找他去演講,後來他把自己預備好了,上帝也開路,加上太太支持他出來創業,他就辭去正職工作。

朱建平建議,兼差要公開透明,不要偷偷做,若上班族覺得正職的收入不夠,就應該讓公司和上司知道實際的狀況,讓公司有機會補足。如果公司表明因財務考量沒辦法,那上班族利用自己的時間兼職以補足收入,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上帝喜悅的。

朱建平談到在通膨時代的「節流」,重點在於不要有太高的物質慾望,只要「夠用」就好,自然就不會花太多不必要的錢,上帝供應我們的一定是足夠的。節流不是斤斤計較,而是有意識地花錢,透過記帳知道每一筆錢的去向,自然不會亂花。

談到現在生活品質跟之前正職時相比,朱建平覺得變得更好了,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而十一奉獻這件事,他建議最基本的原則是跟收入成比例,收入增加就多給,收入減少就少給。也有些人是信心奉獻,不管賺多少都固定給。這是每個人自己跟上帝之間的關係。

中華經營知能共創協進會理事長盧克文,同樣是從前一份高薪的正職工作離開後,現在利用多元恩賜來開源的中年斜槓族。他談到上班族面臨物價通膨、薪資不漲可支配所得變少,如何開源節流?

盧克文。(圖/梁敬彥攝影)

釐清和盤點日常生活用度和資源

盧克文的做法和建議是,「釐清」和「盤點」是兩個關鍵,首先是釐清問題——現階段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非重要的。像生活必需品這些就很重要,但買衣服可能不是那麼急迫,甚至可以不買;開車成本高,就改搭捷運,還是能解決交通的問題;原先一個月去餐廳四、五次,可以改成一次;如果一定要換車,三年內就改租車;而像房貸、車貸、保險費、孩子教育費這些固定支出,如果真的財務吃緊,像孩子補習,必要的就留,比如數學,但才藝就可先暫停,念不起私立學校,就轉學到公立學校。

像他離開正職工作後,就把車子賣掉,改搭公車。讀書以去圖書館借書取代買書,房貸也跟銀行商談改變還款方式,以前經常外食,現在少了;過去為了工作買很多衣服和手錶,現在不用了;出國也減少了。生活就重新調整,他現在當企業顧問、青年創業陪跑教練,收入雖然沒有以前多,但有意義,陪伴很多人。

盧克文說,除了節流,開源也很重要,上班族平常就要規劃。學新技能,比如AI、Agent,現在很多斜槓機會。例如拉小提琴當興趣,可以去考街頭藝人證照,日後有更多表演機會。他起初應邀演講也不是為了賺錢,但演講久了,別人看到他在青創和企業組織再造有經驗,就會邀請他開課,過程累積能力,也成為他斜槓開源的基礎;對於一般薪水族,他建議定期定額存款,或買儲蓄型保險、健康保險,像股票、債券、基金要小心,別玩太大,以免波及日常生活。

相關新聞:經濟動盪中活出有計畫的豐盛人生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