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到底誰是窮人?從烏拉圭前總統說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繼教宗過世後,烏拉圭總統穆西卡也過世了。這位總統被稱為「世界最窮總統」,因為他捐出九成薪資,住在農場小屋,開個破金龜車,一生反對過度奢華的資本主義,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最窮的是『需要很多錢才能過日子』的人」。

貧富更多取決於心態
簡單來說,貧富不單是數字決定,更多取決於心態。

如果問讀者:你是窮人嗎?從數字來說,可能多數人會說「是的!」但是有無可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會說自己「很富足」?

這其實也是聖經的立場,「看似沒有,卻是樣樣都有」。

今年以來,經濟市場極度動盪,美國才剛剛被穆迪下調信用評級,繼關稅風波後可能又要引爆股市的腥風血雨。台幣激烈的變動同樣衝擊著許多中小企業,「誰是窮人」恐怕會一直成為大眾關注的議題。

不可否認,這個年頭,沒有人可以躲去金錢的牽絆,但是媒體渲染的貧富概念真的合乎聖經嗎?這是值得基督徒重視的現象。

一直以來,華人基督徒都受到「聖俗二分」的影響,不喜歡談論錢財。問題是,缺乏正確的教導,只會讓信徒更加困惑。

聖經一面警告「想要發財」的危險,一方面卻又談到上帝用財物賜福許多人,這個弔詭挑戰許多信徒的財富觀;有些牧者毫無掩飾高舉成功神學,有些牧者卻又極力反對,這也讓部分信徒霧裡看花。

其實只要撇開「聖俗二分」那種「非黑即白」的觀念,我們就能比較中肯地面對這個資本主義掛帥的時代。正如烏拉圭前總統大聲疾呼的觀念,我們不能永無止境地擴張慾望。但這句話背後並不代表我們不能享受。

我們的直覺就是「有錢就是罪」「財主不能進天國」,卻忘了「財主有很多種」。巴菲特毫無疑問是個財主,但他卻未必是個貪財的人,他只是把管理錢財當作自己的責任,他賺了很多錢卻依然過著簡樸生活,並且捐出多數的收入。

與此同時,我們卻又不能因為一個人捐出很多錢,就說他不是個貪財的人。

簡單地說,我們不能只用一個標準來評價「貧富」的定義。一個收入有限的人,享受自己勞碌得來的,當然合乎聖經。所謂簡樸生活,不是一個人這輩子都得用某種艱困的方式生活。

敬虔加上知足是大利
事實上,財務狀況確實是一個人的隱私,一年賺多少錢以及花多少錢買車買房都不應該被攤在陽光下檢視,除非這個人是公務人員,受到法律申報財產的約束。

在這種情況下,貧富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生活方式,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

聖經很明確主張「知足」與「簡樸」,但卻沒有詳列標準,只是提出原則給每個人自己參考。我們不能要求每個總統都身先士卒,捐出所得,騎腳踏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名政治人物若高調顯示自己的簡樸也可能是作秀,我們不得而知。

基督徒確實要謹慎,以免錯用法利賽人的心態去定罪他人。

我們的確憂心全球失控的消費主義,尤其那些「沒有明天」的放縱享樂。聖經明確反對「滿足肉體私慾」的物質主義,因為叫人活著的乃是靈。但我們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高調論述「享受是魔鬼」。

小心物質豐富卻心靈貧窮
烏拉圭前總統之所以引起媒體重視,是因為他點出了「現代人不斷提升物質,卻導致心靈貧窮」,在我們不斷「擁有」的過程中卻失落了擁有的快樂,我們只把眼光放在「自己尚未得著的東西」,不管是成就或是權力以及學歷,讀完博士後,下一目標在哪裡?成為億萬富翁後,是否轉向名與色?

人心是個無底洞,媒體會永不止息地引導我們在這個洞裡放煙火,到了最後,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那麼,一個勤儉的人就是討主喜悅的人嗎?

這位總統在提倡簡樸的同時也主導許多不合聖經的政策,因此,我們也要小心在認同某種消費型態的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生活的其它層面。

貧窮與否是許多層面的結合,就像聖經中少年的官在乎永生,卻又捨不得財富,這也是某種窮人吧!

我們活在一個五光十色的時代,求主保守我們追求一個平衡的富足,懂得取捨,並且在經濟的煎熬中繼續靠主有智慧,過一個滿足的生活。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