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年輕人找ChatGPT不找教會? AI正重塑Z世代價值觀,教會該如何回應?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潘牧迪傳道。(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隨著生成式AI普及化和蓬勃發展,聊天機器人ChatGPT內建資料庫的資料數量更豐富而多元,人們只要求問ChatGPT,絕大多數的問題都能快速獲得解答,於是愈來愈多人把ChatGPT當作是諮詢、解惑甚至是聊心事與尋求諮商的對象,ChatGPT已儼然成為「行動百科全書」。

當包括ChatGPT在內的生成式AI,對形塑「數位原生代」的Z世代和α世代年輕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信仰觀,已然產生影響力的此刻,想要為主贏得下一個世代的牧者,如何與AI對話?教會是否需要數位宣教士?如何建立線上朋友式牧養?當世界在尋找信任的力量,牧者如何代表一種願意聆聽與連結的福音態度?

潘牧迪傳道。(圖/受訪者提供)

ChatGPT論述年輕人為何不來教會

台北新恩堂青年傳道潘牧迪受訪時表示,當在ChatGPT鍵入「台灣的年輕人為何不上教會?」的問題,ChatGPT提供的回答中,有提到「教會文化與年輕世代脫節」、「傳統教會多數仍由中老年信徒主導,講道內容偏屬靈術語,不貼近年輕人關心的議題」、「台灣的教會普遍仍偏單向傳講,年輕信徒難以提問或討論」,和「情感支持與歸屬感不足,教會常強調服事和順服,但缺乏傾聽與接納,許多年輕人會覺得『教會不懂我』。」

此外,ChatGPT亦提到,受到科技與生活節奏影響,許多年輕人透過YouTube看講道、用APP靈修,年輕人認為「我可以有信仰,但不需要進教會」。潘牧迪傳道說,ChatGPT的資料庫裡面關於「台灣的年輕人為何不上教會?」的相關資訊和論述,都是AI訓練師所輸入的大量文字資料給予的,這些資料的蒐集與呈現,攸關於AI訓練師各人對於「基督信仰和信仰生活化」的認知,甚至是好惡,未必是事實,更不會是真理,但年輕人對教會有距離感,這是蠻普遍的現象,這的確是ChatGPT在內的網路社群影響甚深。

潘牧迪傳道說,有年輕人從網路或來到教會參加聚會,聽到出埃及記二十章3節「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加上普世教會對於重大爭議的議題,有出於真理上的堅持,就會給教會扣上「排他性極強」的大帽子。事實上,基督教的本質就是「一神論信仰」,使徒行傳四章12節:「除祂之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年輕人普遍受到網路和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越來越自我中心,有自己內在的價值系統,後現代主義灌輸人們「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的價值觀,但卻讓個人主義極度抬頭,很多年輕人不相信絕對真理,但卻把「自我」無限放大,其實他們連接收包括來自ChatGPT在內的資訊,都只會選擇性去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年輕人來到教會,尋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圖/受訪者提供)

來教會非找樂子 要探尋生命意義

潘牧迪說,ChatGPT的論述中,提到年輕人不來教會的原因之一是「形式僵化、內容無趣,許多教會仍保留傳統講道和敬拜方式,缺乏與年輕人連結的形式和語言」,以他所接觸的年輕人為例,他會告訴年輕人,如果是為了尋找有趣的東西才來教會,那應該會有更多好玩的地方可以選擇,只要不違反法律,教會之外有很多地方,要玩得多瘋都可以,但來到教會,不該抱著找樂子的心態,而是要來找生命的源頭和意義,教會的牧師、傳道人在真理的造就上,還在成長、學習。

談到教會是否需要數位宣教士?如何建立線上朋友式牧養?潘牧迪說,由於這週教會附近有雙北世壯運的比賽,他在到教會上班的路上,看到很多義交在指揮交通,他就想到,過去在網路社群不普及的年代,教會若要動員志(義)工,是要透過逐一打電話邀約,現在則是在一個LINE社群發出召集令,就可以動員。而現在的線上關懷牧養,也更看重平時的關懷行動、時常關懷信徒及其家人的需要,這樣教會在需要義工人力支援。

特別是年輕人,通知他們來幫忙的時候,願意配合的比率就會高出很多,因為彼此之間不是上對下的權柄關係,而是建立在「你是我兄弟」的友誼關係,這很重要,因為年輕的一代,普遍看重關係勝於權柄。

未來教會需不需要數位宣教士?潘牧迪提到, ChatGPT是整合了基督徒、非基督徒的資料來源,但是現在的AI不見得能區分異端和正統基督教的差別。所以當AI在講耶穌的時候,它可能講的是所有宗教對耶穌的看法混在一起的版本,使用別人的AI系統,最後得到的內容可能就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

潘牧迪問,如果台灣的基督教界自己創建一個AI系統,那要餵它什麼資料?如果是某些人先進去,他們的資料比較多,那整個AI可能就只剩下那個人的聲音。這也可能變成另一種危機。但他認為,現階段要不要有數位宣教士,可先從牧者和同工懂得使用社群平台關懷牧養信徒來著手。長期來看,若是時機成熟,台灣教會界也可以建立跨宗派的ChatGPT信仰平台,向廣大的福音未得之民傳純正的基督真理和福音。

傳道人要與信徒建立信任關係。(圖/受訪者提供)

線上牧養做朋友仍要建立信任

教會如何建立線上朋友式的牧養?潘牧迪說,不是傳道人對年輕人說「我要當你的朋友」,對方就會回應說「我也要」,首先須先建立真正的互動與信任關係。現在的年輕人覺得可以接受純線上的互動方式,是因為他們從來沒真正接觸過火熱的探訪;大部分朋友式的牧養,還是得回到實體去運作。在線上當然也有一些方便。如果有人住院隔離,這時候用線上關懷,反而更方便。

當世界在尋找信任的力量,牧者如何代表一種願意聆聽與連結的福音態度?潘牧迪說,一個人如果願意傾聽、同理,跟要建立友誼的對象常常有連結,才比較容易建立信任,但人與人的信任很容易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而變質。他和年輕人建立信任的首要之務是,「我們都要信任上帝」。身為青年輔導的他,也要信任他所牧養的年輕人,不是整天只是叫年輕人「要來教會」,而是當他跟他們在談關於國際關係、關稅、台灣政治、經濟和教育等議題時,這份信任就是讓他們知道:「牧者沒有離開你的世界。」

潘傳道表示,他會花時間把聖經信息,跟現在世界上的事情做結合。例如現在以色列的狀況,每一場戰爭其實在聖經裡都有蛛絲馬跡。他說,年輕人愛讀聖經,從聖經去探索生命的答案是重要的,而不是去沉浸在「牧師今天講道的內容有沒有哏?ChatGPT的論述比牧師講的更有哏。」

同樣地,潘牧迪也會對年輕人說:「我們這份信任是雙向的,你也要來信任我,我知道還有一個『更好的世界』──那就是上帝的世界」,可以一起往那裡前進,這樣的信任,是他認為一種比較健康、平衡的模式,他對年輕人說:「最終你們不是相信我,而是相信上帝。」

相關新聞:未來教會 先打開門和世界做朋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