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畢士大池邊的我們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左圖:"Christ healing the Paralytic at the Pool of Bethesda", by 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右圖:Photo by Vince Fleming on Unsplash

◎恩雨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 。

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約翰福音五章2-9節) 

主日啟動敬虔導航模式
有時候不禁想,像我們這些在教會服事多年、對聚會流程駕輕就熟的基督徒,身上是不是早已裝上了某種「自動導航系統」?主日一踏進教會,就自然切換成「敬虔模式」:笑容恰到好處,動作熟練自然;敬拜時表情投入,禱告時點頭如儀,連「阿們」都能精準接上。整場聚會的服事看起來一氣呵成,結束時還不忘對人說:「哈利路亞感謝主。」

但是為什麼,有時聚會結束、服事過後,內心卻會悄悄升起一種疲憊感,甚至忍不住問自己:我們是真的敬拜了主?還是,我們只是又完成了一場既定任務?

說實話,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份敬拜的「感動」,到底是聖靈的觸摸?還是氣氛的烘托?我們太懂怎麼創造「屬靈氛圍」,卻越來越難分辨,我們是在敬拜主?還是享受「敬拜的感覺」?

是不是因為年紀漸長,體力有限?還是因為服事太多,沒得喘口氣?

Photo by bbc creative on unsplash

聚會期待靈性水波漣漪?
最近重讀約翰福音第五章,那段描述畢士大池畔的故事,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欸……我們是不是都還在等天使來攪水啊?」

我為這個念頭苦笑。只是越想,心裡越覺苦澀。

在教會圈子裡,我們熟知儀式流程、掌握語言技巧、懂得什麼時候該丟出哪段經文、如何設計聚會環節。可是會不會,其實我們跟那個病了三十八年的瘸子一樣,早就麻木地躺在畢士大池邊,似乎在等著水動,卻不再真的期待有什麼事會發生了?

耶穌走近那個躺了三十八年的病人,問他:「你要痊癒嗎?」多麼直接明瞭的一個問題!

但那人沒有馬上回答「要」,反而叨叨絮絮地開始訴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進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別人比我先下去了。」

這段話聽起來,何其熟悉。像極了我們會說的話:

「主啊,我也想靈修,但最近真的太忙了。」
「主啊,我是很想安靜,但弟兄姊妹的需要太多太雜了。」
「主啊,我很渴望親近祢,但沒有人能代替我的服事崗位。」

我們也許從沒明說「我不想痊癒」──或者我不想靈修、不想安靜、不想親近主,但實際回應的態度卻是:「沒人幫我」、「我很無力」、「我也沒辦法」。我們靈裡的枯乾,常被環境、工作、人力不足合理化,卻忽略了耶穌那句從未改變的提問:「你,要痊癒嗎?」

我們,真的想要嗎?

還是,我們不知不覺,把教會、小組、團契,當成了畢士大池?扛著難題、抱著壓力,一週又一週地來到池邊,期待氣氛被攪動、敬拜被帶起、牧師講得夠感人,小組可以抱團取暖。

我們真正的渴望,是水動?是氣氛?還是那位能叫人起來行走的主?

"Christ healing the Paralytic at the Pool of Bethesda", by 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願人渴望真正尋求主的面
教會,是永生神的殿,是主耶穌設立寶座的地方。來到這裡,不是為了等待某種「靈性水波」的漣漪效應,而是為了遇見主耶穌。若耶穌沒有來,再熱鬧的聚會也只是空轉;再多的流程,也只是死水。

我們不能把教會當成一處讓人感覺「好一點」的心靈社交場域,也不能讓福音淪為一種宗教安慰劑。福音不是情緒療癒的雞湯,是讓人靈魂甦醒的神大能;不是陪伴人的好感,是改變生命的真實能力。人來到教會,若只感覺到「大家都很好、很有愛」,卻沒有遇見那位又真又活的神,那我們的事工就只是感性包裝,而非神國拓展。

願弟兄姊妹再次被提醒:我們不是在經營一項靈性企業,來讓教會成為一個有完善制度、每場儀式都可以運作順暢的機構。它應該是主的居所,是聖靈大能運行的所在。人來到這裡,不是因為氣氛好、節目豐富、弟兄姊妹熱情,而是因為——耶穌在這裡

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開會、更精緻的活動設計,也非更厲害的門徒訓練,而是轉身看見:主就在我們面前──那位站在畢士大池邊、溫柔卻堅定地問:「你要痊癒嗎?」的耶穌。

你要痊癒嗎?

我們不能只是坐在教會裡「靈性躺平」,等著誰來扶我們一把;我們需要的是主的同在、主的聲音,主的觸摸。若沒有主同在,哪怕全教會都動起來,大家看起來都很忙,每個人好像都有事做,那也只是一場又一場群體性的自我感動。

願我們不再依賴形式,不再追求被人肯定的服事成果。願我們真正渴望的,是討主的喜悅,是那份因著單單遇見祂、得著祂讚許的滿足。

願主再一次臨到我們,再一次走近我們,在池邊對我們說話。願祂幫助我們放下那張躺得太久的褥子——無力、慣性、冷淡、與不再期待的態度。願我們靠主站起來,活出一個得醫治、被差遣、走進祂所預備的豐盛生命。

禱告:
主啊,我承認自己太容易陷在熟悉的服事裡,卻忽略了靈裡的貧乏。忙著服事,卻沒常常遇見祢。開口閉口耶穌,心裡卻常常被責任和壓力填滿。

主啊,求祢再次踏入我枯乾的生命,擊碎我用各種藉口包裹起來的心牆、依賴許久的模式與慣性,也拿走那張我躺得太久、幾乎以為自己離不開的褥子,好讓我重新站立,得自由、得醫治。

主啊,我也為祢的教會來呼求。求祢不要讓我們所傳的福音,變成一個「傳說」——讓人們聚集來聽一聽、看一看、感動一下,卻轉身離開依舊一樣。求祢的聖靈大大降臨在我們中間,來見證我們所傳的道。

願教會不再只是複製過去的經驗,而是天天經歷祢的奇妙作為。願來到這裡的人,不是坐在畢士大池邊等候天使,而是能遇見那位親自走向我們、對我們說:「起來!」的救主。

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