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綜合報導】各種末日預言瘋傳,有人恐慌,也有政府機關順勢宣導防災觀念;對於基督徒,美國德州達拉斯第一浸信會(First Baptist Church, Dallas)主任牧師羅伯特.傑夫里斯(Robert Jeffress)鼓勵,毋須聚焦於末世混亂跡象如戰爭、災難及經濟動盪等,而應專注於聖經預言的中心人物:耶穌基督。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其作品中提到今年7月日本可能出現大地震,傳言在社群平台瘋傳,引起許多觀光客擔憂而取消行程,衝擊日本旅遊業。
實務面:平時本就應有防災準備
而在台灣,有業者趁著地震預言推出避難包,還宣稱是官方建議規格,使得內政部消防署出面澄清,並未對外建議品牌或是認證商品規格,同時也強調,無論選擇何種避難包,最重要的仍是防災意識與自救救人的準備。
消防署並提供1到3日份的緊急避難包準備清單,讓民眾可以自行檢視預備,包括緊急糧食飲水、醫療及清潔品、禦寒保暖衣物、貴重物品、鞋子、其他如哨子、防災地圖、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等,都是一般人整體預備方向。若有嬰幼兒、長者、寵物,還要特別預備相關物品。
另外,還有地方消防局趁時事議題舉辦防災宣導,呼籲「平時有準備,災時不狼狽」,強調台灣位處高災害風險地區,經常面臨颱風、地震、淹水及土石流等災害,其實平時就應做好各項防災準備,以降低災害損失;也推廣賣場設置防颱或防災專區,希望提高大眾購置防災用品的意願及便利性。
信仰面:在末世找到希望而非恐懼
過去40年常宣講、寫作「預言」主題的達拉斯第一浸信會主任牧師羅伯特傑夫里斯表示,過去談到這類主題常聚焦於末世(the End Times)事件,如被提、大災難、千禧年,有些弟兄姊妹很樂意了解這些信息,但也有人被嚇得不知所措,因此他近日又出版一本新書,提醒人們,末世不是關乎這些事件,而是關乎一個人,就是主耶穌基督。
傑夫里斯牧師認為,儘管現今人們接觸聖經的管道比以往都多,但許多人對於末世仍然普遍感到迷惑,就是因為對聖經不熟悉,如果人們好好讀聖經,就不至於那麼困惑了,「若不相信耶穌將親自、真實地再來掌權治理這地,就不能算是基督徒。」
因此對於末世,「如果你是基督徒,就不必害怕」,因為耶穌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耶穌承諾會成為跟隨祂、信靠祂之人的朋友,一路陪伴著我們;耶穌是彌賽亞、救主、君王、審判者、朋友及全地的主宰,「我們將會看見耶穌真貌,所有基督徒都應該期待,而不是恐懼。」
傑夫里斯牧師強調,無論基督是十年、百年或千年後再來,「你我的人生終點其實都來的非常快,我們必須時刻預備好」;他也提醒,每個人都對末世感興趣,甚至非基督徒也是,他們覺得世界正在失控,這也正是傳福音的好時機。
佛羅里達州棕櫚灘花園的巨型教會──基督團契教會(Christ Fellowship Church)托德.姆林斯牧師(Todd Mullins)也在近日講道中指出,隨著全球動盪不斷升級,從戰爭、政治不安到天災頻傳,許多人都緊張地問,「我們是不是已經活在末世了?」
末日題材煽動恐懼 聖經帶來希望
姆林斯牧師說,中東及全球各地事件好像正迅速失控,但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新鮮,連耶穌門徒們都認為他們活在末後的日子(the last days),我們離末世就更近了。而人們對於世界末日的文化迷思也不是新鮮事,好萊塢多年來不斷製作末日題材,這些故事觸動了人類內心深層,認知到今生是有限的,也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恐懼。
「如果你信靠耶穌,末日不是什麼可怕的事,而是值得期待的」,姆林斯牧師說,末日題材煽動恐懼,而聖經帶來希望,耶穌應許為我們預備地方(參約翰福音十四章);然而他提醒,歷史上一直有人試圖預測耶穌再來的時間,這些預言一次又一次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馬太福音二十四章36節)。
保持警醒及忠心 做好準備
姆林斯牧師說,雖然時間無法確知,但耶穌會再來是明確的真理,基督徒又應如何預備?
首先要認識,聖經預言的目的是很實際的,是為了塑造基督徒的品格,而非滿足好奇心;耶穌再來時,要看到的是信心,而非恐懼(參路加福音十八章8節)。其次,末日的標誌是「迷惑」,姆林斯牧師指出,靈性混亂的現象正在興起,尤其是年輕人,73%的美國青少年曾參與神袐活動;他提醒,記住耶穌的警告:「不要受迷惑。」
最後要認知,邪惡將會增多,許多人的愛心因而冷淡;人們拒絕神的道路,轉而隨從自己的慾望,不法的事不斷增加。為了對抗這種狀況,姆林斯牧師鼓勵,要透過禱告、讀經和主動投入屬靈團契,重燃對神的愛。
姆林斯牧師指出,耶穌所說的「預兆」,包括戰爭、地震、逼迫等,如今愈來愈頻繁,這不是喪鐘,而是新生命的產痛;面對新生命即將到來,毋須驚慌,而是做好準備。
面對日益加增的混亂與不確定,末期的預兆的確愈來愈明顯,而耶穌的信息始終如一,就是要保持警醒、忠心、隨時預備;對基督徒而言,末期不是可怕的事,而是更榮耀的開始。(外電資料來源:Christian Post, Charism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