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天路客

前山第一城──竹山信仰小旅行

檢舉
柴邕 蔡尚志 追蹤
左圖:竹山長老教會舊堂。右圖:曾經佚失、日後復刻的「前山第一城」大石碑。(作者攝影)
竹山顧名思義有許多竹林,連市集和客運站都充滿竹風。歷經921大地震的創傷和復原,教會仍在這座前山第一城努力發光……

◎柴邕

台灣大部分縣市都有個同名的市鎮,同時也是縣政府的所在地,唯獨雲林縣境內,並沒有雲林市這樣的地方。有趣的是,「雲林」這個地名不在雲林縣,而是位於南投縣的竹山鎮──原來在清領時期,這裡就是雲林縣的行政中心,現在竹山還保有雲林路、雲林國小。然而從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幾次行政區重劃把此地劃入南投縣,雲林縣因此失去了雲林這個地區。

位於南投竹山的雲林國小。(作者攝影)

竹山原名竟然叫雲林
此地在四百年前是鄒族傳統領域,鄭經統治台灣時,派手下部將林圮由斗六進軍,經過幾場激烈戰役,林圮陣亡,但鄒族也從此失去了這個地區。漢人將此地取名為林圮埔以紀念林圮;並且因為是進軍內地的重要城鎮,有了「前山第一城」的稱號,於1886年設立「前山第一城」大石碑。直到1920年因為附近多竹林,才開始改稱為竹山。

前山第一城可不是虛有其名,清朝政府在牡丹社事件後驚覺台灣邊防的重要,於是開發北、中、南三路貫穿台灣前山與後山的開山道路,中路即是由竹山出發;在進竹山的一處石階步道旁,還設有立牌寫著「八通關古道起點」。

八通關古道起點。

這項大工程1875年由總兵吳光亮率二千多名官兵,一路穿越中央山脈,抵達花蓮的玉里,沿途造橋闢路,總算完成中部的橫貫道路,是台灣交通史上一項重要的里程碑。

竹山地區有大片竹林,自古至今,竹子都是重要的物資。早期築城,竹子是成本低又有效的建材,長得快又長得密,很快就能圍出一座城,加上竹子上帶刺,更能發揮防禦效果。

台西客運候車區是開放式圖書館。(作者攝影)

生活處處是竹製品
竹子被運用在日常生活許多地方,可以是房子的牆面與梁柱,也可以做成桌、椅、床、櫃這些家具。過濾用的篩子、乘物的籃簍、烹煮的蒸籠、養雞用的雞籠,人類與竹子的關係相當密切!

不止用,還能吃。筍子是消暑菜餚,煮成湯清涼可口,曬成筍絲筍乾又能製作多樣料理。竹山的菜市場還有一區筍市,一簍一簍的竹筍就在此販售,一旁還有好幾籠削下來的筍皮──竹山鎮堪稱是最有竹風的小鎮。

竹山沒有鐵道,對外交通以客運為主,可以通往彰化、雲林、南投縣的大小村落城鎮;兩大客運車站員林客運與台西客運,相距只有幾十公尺而已。

台西客運售票亭現在不賣票,改賣冰。

早期客運站是人潮聚集之處,售票亭前總會排著滿滿的人龍,售票亭內的票櫃有許多票格,每一格票卡都印著不同的旅程。後來改用電腦印票,要去哪裡直接列印;現在上下車都是刷卡,不需售票,也沒有工作人員了。

台西客運二樓餐廳充滿竹編元素。

大多數客運站體都閒置了,不過台西客運站的站體現在有餐廳、賣場,昔日的售票亭搖身變成冰店,冰品特別用竹筒當容器,相當具在地特色又環保。二樓餐廳從牆面、窗格、燈罩都是竹子,一旁還有竹製品的展出,充份呈現了竹山特色。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透過投影介紹斷層槽溝的研究方式。(作者攝影)

參觀車籠埔斷層園區
1999年921大地震時,震央就在隔壁的集集鎮,整個區域災情相當慘重,竹山就有上百人死傷,房屋全倒半倒超過六千棟,為竹山來帶來很大的傷害。

走出悲情是竹山人面對災情的方式,這裡有個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地質研究團隊為了進行斷層研究,在此開挖槽溝剖面,現在以博物館的方式保存做為科學教育之用;許多家長帶著孩子,透過博物館聲光影音介紹,對這台灣最常遇見又可能致災的自然現象有更深的認識。

左圖:前山第一城靈糧堂。右圖:竹山衛理堂。(作者攝影

左圖:浸信宣道會竹山教會。右圖:竹山循道堂福音中心。(作者攝影)

教會據點在各地發光
竹山鎮不只有自然風光、教育展館,走在鎮上也能見到許多教會據點默默發光。在鎮上,靈糧堂開拓了前山第一城教會,每天下課後有許多孩子在這裡讀書,這事工篳路藍縷,如同打造八通關道路那般不容易,但最終必能開啟山林,走出一片天。

造訪的主日前往1905年成立的竹山長老教會參加禮拜,這天既有洗禮,也有兒童升級典禮。舉頭仰望時,突然發現講台上方天花板的橫槓,不平整也不規則;仔細觀察才發現那是一條條的竹子,不曾在這樣的空間見過的竹子裝飾。

竹山長老教會講台上方燈座下的竹飾。

竹子在成長的時候,每一節竹子都會一起成長,甚至一天就能長高30公分。看著台前接受洗禮者,有長輩還有一位媽媽和嬰孩,各個年齡層的靈命成長就像竹子,頓時覺得上方竹子的裝飾真是太美了,有在地特色又有意義!前山第一城,持續生生不息,在最美的地方,發揮最美的影響力!

左圖:竹山玫瑰堂。右圖:後埔仔天主堂。(作者攝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