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不是斷層 是代代傳承!36間教會、360名學子薪火相傳 點燃全台學校愛使命復興之火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來自36間跨宗派教會的各校學青,在I MISSION愛使命校園青年領袖營舉手宣告只要耶穌,願為主成為校園宣教士。(圖/梁敬彥攝影)
「愛使命」就是耶穌的愛,加上祂給我們的大使命。期待每個人經歷耶穌的愛。然後被祂的愛激勵,在家庭、教會或校園—為主而活,活出聖潔的生命,活出耶穌的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的大使命,營會結束就是行動的開始。

【記者梁敬彥中壢報導】7月5日這天,沒有發生坊間謠傳的「世界末日」,但卻有來自全台36間跨宗派教會、360位國中至大學的校園年輕人,在中原大學齊聚一堂,參加由台灣貴格會聯會青年部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青年部共同主辦的「I MISSION 愛使命校園青年領袖營」。

當天,眾年輕人齊聲高喊「只要耶穌,唯有耶穌」,並一同走上台前,在寫有「拿細耳人之約」的布條上簽名,宣告願意在所就讀的校園中作主見證,成為福音的差傳者。現場約有半數的年輕人表示願意將來投身全職事奉,委身為傳道人,立志一生為主所用。

雷清雲牧師流淚為校園的年輕人祝禱

台灣貴格會聯會青年部部長雷清雲牧師感動地說,他從這群年輕人回應神呼召的熱情和行動中,深刻感受到主耶穌對台灣教會下一代的愛,他們就如聖經基甸三百勇士,是神親自揀選的國度精兵和天國將領。願主在這群回應「主,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的校園學青的身上,親自動工做更新和改變的工作,使用這群年輕人成為點燃台灣校園復興運動的點火者。

台灣貴格會青年部部長雷清雲牧師為年輕人流淚祝禱。(圖/梁敬彥攝影)

學生簽上自己的名字,與上帝立拿細耳人之約。(圖/梁敬彥攝影)

大溪懷恩教會青年領袖蘇雅各牧師帶領校園年輕人一同憑信心宣告:「主啊,你把台灣的校園給我們,每間校園都要高舉祢的名。」他也鼓勵年輕人把面具拿掉,在校園和生活中勇敢做自己。牧師們也願意陪伴年輕人,一起真實作自己。禾田豐收教會主任牧師楊耀榮(卡特)以自己的身材詼諧地鼓勵年輕人,他把自己吃得如此壯碩,是因為「不想被人看扁」;他的膚色黝黑,是因為「不想白白過一生」。卡特牧師也鼓勵在場為人父母的傳道人,不單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成為拿細耳人,自己也要成為效法拿細耳人生命榜樣的父母。

蘇雅各牧師屈膝帶領年輕人為校園復興禱告。(圖/梁敬彥攝影)

年輕人來到台前舉手回應呼召。(圖/梁敬彥攝影)

「I MISSION愛使命校園青年領袖營」總召集人、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青年部長潘俊達牧師表示,在這場營會舉辦前,社會大眾在瘋傳「7月5日是世界末日」,他要鼓勵教會的年輕人,「我們所信的耶穌是死裡復活,帶來永生盼望」的獨一真神。

潘俊達牧師勉勵每間學校都有校園宣教士

在營會現場,也設置一塊寫著「在校園中插上愛與使命旗幟」的大型台灣地圖,上面的各縣市區域插滿了白色的小旗幟,潘俊達牧師說,每間教會都要能夠認領教會附近的學校,為校園禱告。參加營會的學員也回應:自己來自哪一所學校?寫下自己的校園名稱,然後把它插在那個地圖上,對應你所在的縣市這是年輕人的一個宣告——在校園裡活出「愛使命」的生命,每所學校的地圖上,都插上象徵愛與使命的旗幟。

潘俊達牧師帶領年輕人為台灣的校園復興禱告。(圖/梁敬彥攝影)

蘇慧賢牧師帶領敬拜禱告。(圖/梁敬彥攝影)

潘牧師說,這次營會有超過300名的跨宗派青年牧者和校園年輕人參加,大家來自不同的宗派,但有一樣的使命——耶穌的大使命,以及興起下一代。走在同樣的方向裡,不同的教會貢獻不同的恩賜,感受到基督身體的豐富與美好。「愛使命」就是耶穌的愛,加上祂給我們的大使命。期待每個人經歷耶穌的愛。然後被祂的愛激勵,在家庭、教會或校園—為主而活,活出聖潔的生命,活出耶穌的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的大使命。營會結束就是行動的開始。

潘牧師說,最近無論是台灣、香港,甚至像新加坡,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就是教會的年輕人似乎變少了,甚至出現斷層,可是同時又看到在營會中,還是有一群年輕人是火熱敬拜、願意委身,他覺得這反而是個反思的契機,讓教會去思考要怎麼贏得下一代的年輕人,他很深的感受是,「如果教會不刻意歡迎年輕人,我們就會自然地失去下一代。」

但只要教會有心想要迎接年輕人,願意他們一起尋求神,相信神會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教會,給教會適合的方法與策略,但最重要的是那個「心」—那個對青年的關懷與愛,雖然校園的基督徒人數可能不多,但青年們那種渴慕神的心,卻比以往更強烈,這是一個物質非常豐盛的時代,年輕人不缺物質,但他們的靈裡有很大的空處。他們一遇見神的同在,就很真實、很願意回應。

在台灣的各個校園都要有愛使命的宣教和福音行動。(圖/梁敬彥攝影)

充滿青春活力的敬拜之夜。(圖/主辦單位提供)

潘牧師說,現今年輕人的心比上一代想像的還要渴慕。他也相信,台灣的命定是成為一個宣教的國家,是一個合一、禱告的國家。而這些年輕人,將會成為未來的宣教大軍。

寇紹恩牧師分享在基督裡更新經歷

大會也邀請台北基督之家寇紹恩牧師擔任聚會的講員。大家所認識的寇牧師,年輕的時候是知名主播與節目主持人,後來也在華人教會界成為知名牧師,但寇紹恩牧師在「愛使命」聚會中跟這群跨宗派教會年輕人分享,他一出生就有嚴重氣喘,在學校念書常氣喘發作請假,導致很多課沒上到,學習進度和成績自然跟不上,除了國語還能自學補救,其他科目都是滿江紅,數學更常考個位數,

寇牧師說,因為心理影響生理,每次要上數學課,他就常氣喘發作,以至於數學成績一直沒有起色,第一次考高中很自然名落孫山,在補習班每天都因考試分數未達標被老師責打,他一度被打到懷疑人生:「難道我生來就是要被打?被笑?」

寇紹恩牧師分享。(圖/ˋ主辦單位提供)

雷清雲牧師勉勵年輕人為主而活。(圖/主辦單位提供)

後來寇牧師重考上了成功高中,除了國文,其他成績依然勉強過關,但高三那年,寇紹恩拿到全國高中辯論比賽冠軍,他想起提摩太後書二章20-22節和華人社會耳熟能詳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被聖靈提醒「上帝造我這個人是有用的耶」,後來他從新聞主播到成為傳道人,每個工作都跟「說話」有關。

寇牧師鼓勵年輕人,多數的人有機會拿麥克風時,通常都是分享自己人生最棒和最精彩的高光時刻,但基督徒卻願意跟人分享自己生命最黑暗和最不堪的時刻,他想要告訴年輕人的是「在耶穌基督裡,生命是可以被改變的」,

寇牧師鼓勵大家,要以你的學校為榮,要以你身上穿的校服為榮,不是因為你的學校升學率最高,出了哪些很有成就的傑出校友,而是你在主裡立下這樣的心志,「有一天,我的學校要成為全台灣基督徒比例最高、人數最多的學校和最有影響力的學校。」

寇牧師說,主正在找尋一批校園裡的拿細耳人,可以高聲向主說,「選我、選我、選我,我願意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你手裡的器皿」以至於神可以用你,改變你的學校,只要你求主給你力量。

高舉雙手敬拜耶穌。(圖/主辦單位提供)

教會社青放下暑假計畫陪伴年輕人

在這場聚會中擔任營會隊輔培訓工作的南崁基督之家寇乃迪傳道表示,包括台灣在內,很多國家發布的教勢報告都顯示出「年輕世代的信徒在教會裡出現斷層」,他要跟大家分享,這次愛使命營會的隊輔,來自各宗派的教會,他們不是已經出社會一段時間的社青,就是剛從大學和研究所畢業的新鮮人,他們都是從國中到大學都在教會受裝備的學青,在暑假的時間,他們願意暫時放下自己的計畫和規劃來營會陪伴下一代的年輕人。

讓寇乃迪傳道很感動的是,這群隊輔對他說,「因為他們過去就是這樣被教會的大哥哥、大姊姊們陪伴和扮演屬靈遮蓋與保護的」,寇乃迪傳道引用雅各書四章7-8節鼓勵教會的年輕人,「你每天花多少時間,跟神禱告、說話?」這樣持之以恆的屬靈操練和親近神,可以幫助你們從內心發出改變的力量,成為基督的精兵和天國的將領。

寇乃迪傳道。(圖/梁敬彥攝影)

青年牧者合影。(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活水教會青年領袖、烽火行動總召集人陳培恩牧師也特別從北上參與這次的愛使命營會,陳培恩牧師跟大家分享,生命是值得喜悅的,他10月份家中會再添一名「小勇士」,他要鼓勵校園的年輕人,台灣在亞洲國家中,無論在宗教和許多方面都享有極大的自由度,但也帶給年輕世代很多的誘惑、爭戰和挑戰,像是愈來愈多的教會年輕人會問「為什麼基督徒不能做這些事?」「一定要去教會聚會嗎?」但他要用以賽亞書六十章1節鼓勵教會的學青:「愈是黑暗的時代,基督徒愈要在這世界為主發光。」

陳培恩牧師勉愈是黑暗時代愈為主發光

陳培恩牧師引用路加福音三章1-2節鼓勵年輕人,在這處經文中,神所揀選的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就是拿細耳人,神要用的拿細耳人,不是看你有多好的家世背景和能力,而是「自願放下世界的享樂」、「大膽表明自己的身分」和「拒絕去做任何會傷害自己與神的關係」的拿細耳世代年輕人。陳培恩牧師也邀請年輕人到台上簽署「拿細耳人之約」。

陳培恩牧師分享。(圖/梁敬彥攝影)

龜山榮耀城教會蘇慧賢主任牧師說,他的教會有一位女孩,念書的時候髒話不離口,也曾在愛情關係中迷惘,這女孩子在教會的關懷下,認識了耶穌,考上了南部的大專,後來畢業後回到教會全職事奉,也在大學的校園裡開辦了團契,和團隊一起邀請在外求學年輕學子每周一起用餐、分享信仰,帶領年輕人找到家的感覺,兩年之間,成員就從10位增長到30位,這就是「單純渴慕學生遇見耶穌,撒下福音的種子結出的果子」

大桃園下一代青年牧者聯盟主席黃祈翰牧師為參加營會的300多名來自各教會和校園的年輕人祝禱,當聖靈澆灌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滿有能力和影響力,聚會結束,是為靈魂的得救和校園的復興啟動行動的開始。」眾人並齊唱〈只要耶穌〉表達心志,宣告願為主而去。

黃祈翰牧師祝禱。(圖/梁敬彥攝影)

大合照。(圖/主辦單位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