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當去年(2024年)的年均溫突破「巴黎氣候協定」的1.5℃門檻時,氣候學者就預警了以後地球的夏天將會非常炎熱,今年確是如此。
人類史上最炎熱年度之一
入夏以來,高溫熱浪就在世界各處肆虐,幾乎所有的大陸都受到影響,特別是在乾燥和半乾燥地區。在六月中旬後,北半球多地出現極端熱浪與熱穹頂現象,氣溫普遍超過40℃,部分地區甚至突破45℃。
以北美洲為例,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連續31天超過43℃;紐約體感達43℃,超過1.9億人處於高溫警報區,電網負荷爆表,數百人中暑送醫。歐洲西班牙與葡萄牙高溫突破46℃;法國巴黎38℃,學校停課、火車降速、艾菲爾鐵塔因熱膨脹傾斜而暫停開放。印度和巴基斯坦早從四月下旬開始,部分地區的氣溫就接近 50℃。
中國大陸北方的高溫上達40℃,大片地區氣溫比往年同期水平高出16℃,華北高溫與華南洪災形成「水深火熱」的對比,數萬人撤離。而在台灣,新北市三峽與桃園蘆竹在7月2~3日相繼飆至39℃以上,用電量連創新高。截至7月初,2025年正快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炎熱、最具挑戰性的年度之一。
全球沸騰重塑人類生活
高溫熱浪對人類社會有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健康風險上升,熱傷害與心肌梗塞的死亡病例高升;再來是對空調與冷氣需求暴增,熱浪又造成農業與勞動力損失,能源與經濟承受龐大的壓力;鐵軌、橋梁、建築因熱膨脹變形,交通與建築安全受威脅;同時城市熱島效應加劇,弱勢族群(如街友、老人、戶外勞工)更難取得降溫資源,深化社會的不平等。
在生態環境方面,海洋熱浪擴大,影響海洋生態與漁業;削弱海洋碳吸收能力,加劇氣候暖化的惡性循環;河流與湖泊水溫升高,魚類與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樣性受損;森林野火頻傳,破壞棲地與碳匯功能。
當前地球的現況,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全球暖化時代已結束,全球沸騰時代來臨。」2025年的高溫熱浪不再是偶發事件,而是氣候暖化下的新常態,它正重塑人類的生活方式、經濟結構與生態平衡,凸顯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各國需要加強因應的措施,以減少未來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
勿忘照顧受造界神聖使命
高溫熱浪是氣候暖化的紅色警示燈,不只是自然災害,更是對人類責任與信仰實踐的警鐘。它提醒我們:人類濫用自然資源、過度排碳,已違背了「照顧受造界」的神聖使命;基督徒應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節能減碳,實踐信仰中的「愛鄰如己」。
極端的高溫也暴露人類的脆弱性。當人類以科技萬能自居,忽略生態平衡時,便陷入「巴別塔式」的傲慢。極端氣候正是自然律的反撲,提醒我們:受造界有神設定的「不可逾越的界限」(參約伯記三十八章10~11節)。聖經中多次提到神使用自然災難作為「末世徵兆」的警示(如馬太福音二四章),呼籲人類悔改、回轉向神,提醒我們反思生活方式與價值觀,避免以自我為中心、忽略神的公義與地球的永續。
高溫熱浪對貧困與弱勢族群影響最大,這與聖經中「照顧孤兒寡婦、貧窮人」的教導密切相關(雅各書一章27節),基督徒應關注氣候暖化下的社會不平等與環境難民問題,推動政策改革與國際合作。面對氣候危機,基督徒不單要禱告,更要有具體行動。正如《以弗所書》四章30節的提醒:「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我們的生活方式應反映對神創造的尊重與敬畏,成為「地上的光與鹽」(參馬太福音五章13~14節)。
今夏的高溫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人類的有限與神的無限主權,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信仰不只是關乎個人得救,也包括對世界的責任與盼望,因為基督的救贖不僅是我們個人的靈魂,也包括整個受造界的更新(使徒行傳三章19~21節)。它呼籲基督徒要超越「環境議題」的框架,從創造、墮落、救贖、更新的聖經敘事中,重新定位我們與自然的關係 —— 不是征服者,而是與萬物一同等候救贖的受造群體(羅馬書八章19-21節)。這正是將「愛神愛人」的誡命,擴展至「愛神所造世界」的信仰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