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編譯】美國總統川普4日簽署了「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這項攸關大規模稅務及支出削減、邊境安全等的法案,美國天主教主教團、多個基督教宗派代表和拉丁裔福音團體,對其中部分內容表示質疑,認為將對社會中最弱勢群體造成巨大傷害。
「大而美法案」主要是一項綜合稅務與支出的大型法案,內容涉及減稅、削減醫療補助、糧食補助及潔淨能源補助、加強邊境安全及增加國防經費等。其中包括削減一兆美元的醫療補助、關閉鄉村醫院,並撥款450億美元用於建造移民拘留中心。
對最弱勢族群造成重大傷害
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USCCB)主席布羅格里奧大主教(Archbishop Timothy P. Broglio)公開表示遺憾,認為這項法案將對於社會上最弱勢的族群造成重大傷害,該法案不僅對醫療補助(Medicaid)和潔淨能源稅收抵免大幅刪減,還會進一步增加聯邦赤字。
雖然主教團曾經肯定這項法案的早期版本中「促進人類生命尊嚴及支持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選擇」的積極內容,但最後通過的版本卻不是如此。例如禁止聯邦政府資助墮胎機構的禁令,從早期規劃的10年到最後通過版本卻縮短至1年;父母在教育選擇權也被大幅削弱;早先版本中有意禁止聯邦資助性別轉換醫療程序,最終通過版本卻刪除了這條。
布羅格里奧大主教說,主教團曾一再敦促立法者「對損害窮人和弱勢群體的條文做出修改」,但最終版本卻仍包含了對醫療保健和糧食援助的不當削減、加劇貧富不均的減稅措施、損害家庭與孩童的移民條款,還削弱了關乎保護上帝創造的計畫。
布羅格里奧大主教指出,隨著法案開始實施,許多人將失去醫療保障、難以購買基本食物、家庭成員將被拆散,弱勢群體將更難抵抗污染與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必須採取更多行動,才能防止這些災難性的後果發生。」
「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及參議院審議的過程,不少美國基督教宗派人士都一再發聲,指出法案內容是不道德、不友善、不合基督信仰的。
法案過程 基督宗派不斷疾呼
《全球浸信會新聞網》(Baptist News Global)專欄作家、前堪薩斯眾議員貝席爾‧丹尼博姆(Basil Dannebohm)認為,這項法案與福音背道而馳,雖然實現川普的競選承諾,但卻使聯邦債務增加,美國收入最低的10%家庭將面臨收入減少,而最富有的10%家庭的收入則會增加,約有860萬人將失去健康保險,每月將有300萬人不再獲得糧食補助。
美國聖公會政府關係辦公室也聲明表示,政府應該尋求經濟正義,保護最脆弱的群體、窮人、飢餓者、病人和邊緣化群體。
信義會牧師施內克洛斯(Clint Schnekloth)在法案審議過程中也曾持續向國會發出呼籲,他認為在需要道德明晰和公眾壓力時,打電話給國會議員表達意見有其必要。當弱勢群體面對壓力時,「我們是保持沉默?還是行動起來?」
牧者認為 預算是道德文件
施內克洛斯牧師表示,他不是只關心政策,而是身為牧者,深受一個信念所形塑:「預算就是道德文件」,資助什麼、削減什麼,就反映出真正重視的是誰、想要犧牲的又是誰。
他說,在信義宗傳統及眾多基督信仰思潮中,都呼召信徒保護窮人、扶持卑微者,並建立能確保人人有「充足且可持續生計」的制度。為政者應該設計出支持每個人基本尊嚴的經濟與公共制度,而不僅是為那些關係良好或幸運的人。
這項法案在參議院審議時,包括天主教、聖公會、信義宗、浸信會、長老會、衛理公會、美國拉丁裔福音派聯盟等數十位宗派牧者領袖,曾聯名致函參議員呼籲投下反對票;信中認為,一個國家的道德試金石,在於如何對待最需要幫助的人,而這項立法將對美國的貧困者與弱勢者造成傷害,損及整體公益,構成美國社會的一次道德失敗。
教會被呼召用愛評論 而非國家啦啦隊
《基督教世紀》雜誌(The Christian Century)發行人、愛荷華州達文波特市信義會聖保羅堂(St. Paul Lutheran Church)退休主任牧師彼得.馬提(Peter W. Marty),在美國國慶前夕為文,提醒思想「愛國精神」的意義及宗教在公共領域的角色。
馬提牧師從納粹的歷史提醒,威權政府靠著人民的盲從而鞏固政權,隨之而來的,就是毫無批判的愛國主義。他引用曾任耶魯大學校牧的和平運動家威廉.斯隆.科芬牧師(William Sloane Coffin)所說,愛國者有三種,兩種壞的是對國家毫無批判的愛國者、及對國家毫無愛心的批判者,而好的愛國者,則是那些與國家展開戀人般爭執的人,正如上帝對整個世界這場永恆的戀人式爭執。
他說,建設性的愛國精神,不是毫無批判的愛國主義,而是認知國家會有道德缺失與不公義,承認這些痛苦,能夠拓寬我們的生命。願意批判性地思考國家歷史,並樂於彼此相顧,正是成熟公民精神的體現。
馬提牧師指出,宗教在公共領域中的角色,是成為一位充滿愛心的批判者,對所有立法、行政與司法行為,提出道德與倫理的審視。教會有其獨特的地位得以宣告:愛國主義無法取代信仰、資本主義與軍國主義絕不能與基督信仰混為一談,「我們最根本的忠誠,應是向著馬槽,而不是王位」。
他也引用極具影響力的盧雲神父(Henri Nouwen)所言,教會應成為國家的「活的提醒」,提醒它銘記過往的罪,才能建造一個得醫治且整全的未來。(資料來源:Newsweek, USCCB, Christian Post, Premier Christian News, Christian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