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冰川消融、氣候失控 舒夢蘭走遍南北極 鏡頭記錄地球哀歌與盼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難得見到的大翅鯨,拍攝過程經歷上帝恩典。(圖皆翻攝自舒夢蘭臉書)、舒夢蘭(圓圖)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在高溫酷暑的初夏,地球暖化問題愈趨嚴峻,極端氣候對地球帶來的衝擊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近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吹垮牌樓、淹沒太陽能板;美國德州突降暴雨引發洪災,造成逾百人罹難,百年基督教營地慘遭浩劫;歐洲則持續籠罩在熱浪之中,已有2,300人喪生。我們該如何回應這場失控的氣候危機?

知名金鐘主持人、自然生態與人文紀錄片製作人舒夢蘭,身兼導演與製片,推出台灣首部跨越南北極的生態電影《守護我們的星球》。影片透過壯麗的極地景觀,訴說上帝創造的美好,也揭示極地暖化的悲歌,引發全台各界對氣候變遷的深刻反思。

舒夢蘭

耗費15年拍攝 過程滿滿神蹟和恩典

「這部影片是15年來的累積,更是滿滿神蹟與上帝恩典的見證」,舒夢蘭姊妹受訪時分享拍攝心路歷程,感性表示這是她最感恩的事。

足跡遍及21萬8000公里,十度遠征南北極,舒夢蘭完成台灣首部橫跨南北極的生態電影《守護我們的星球》。她回憶,2010年首度踏上南極,從原本的財經主播、主持人,關注的焦點從股市、房市、高科技、奢華精品,轉向自然生態的拍攝旅程。

「踏上南極大陸的時候,完全被震撼住。第一次看到地球最純淨的白色大陸,我才找到真正的我。」南極的浩瀚與純淨,徹底翻轉她對成功與人生價值的定義。

舒夢蘭2010年底,第一次踏上南極大陸,開啟她聚焦全世界,記錄地球即將消逝的奇景。

當時原本只是為一個10分鐘的專題而來,在沒有盡頭的黑暗與白天,記錄南極大陸永晝夜,卻在南極零下32度的極端氣候中,72小時不眠不休地拍攝。為了捕捉永晝時期的特殊光影,她和攝影師在毫無極地訓練的情況下,踏上陌生、荒涼的冰原,不知道企鵝會不會出現,也不知道該往哪裡找。

在那片寂靜無聲、酷寒刺骨的天地間,她形容自己像是被雷擊中,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原來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她說。那是極地的召喚,也成為她踏上生態紀錄之路的轉捩點。

大塊冰山就在眼前崩落。

聚焦全世界 世界盡頭南極是起點

過去,她是一個都市女孩,從那一刻開始,她覺得要聚焦全世界,記錄地球即將消逝的奇景,與地球那些不曾關注、令人感動的生命故事⋯⋯而南極、世界的盡頭,成了他們記錄自然的起點。之後,她與攝影師展開拍攝自然生態科學與人文紀錄片的旅程,至今製作過60部電視紀錄片。除了極地,她也去到很多叢林、高山、草原、沙漠,繞行旅程大約90萬公里,也讓她看見「地球受傷了」。

在2014年初,一個很冷的冬天,她第一次到北極,那時剛好有機會記錄北極的小海豹誕生。回想當時刮著暴風雪,氣溫降到零下48度,環境非常嚴峻,他們搭的直升機降落在北冰洋上,過程充滿危險和挑戰。奇妙的是,在強勁的暴風雪來臨之前,他們的直升機起飛,落地後風雪變得更大,這都是神的恩典。

電影《守護我們的星球》是很好生態環保教育,許多人帶著孩子觀賞。

在這場暴風雪中,她目睹一幕此生難忘的溫馨畫面:一隻母海豹在雪地中誕下小海豹,牠們在一群小海豹中彼此尋找對方,當找到對方後,那份流露出的親情深深觸動她的心。這是她第一次踏上北極,卻成為最震撼的時刻。極地的召喚從未停歇,她始終惦記著那些曾經記錄過的生命,渴望回到那片冰原,看看牠們現在過得如何?

所有的科學家都一致指出,極地是地球氣候變遷最劇烈的前線。舒夢蘭在一次次的拍攝中,親眼見證北極熊、海豹、企鵝等極地動物,因冰河融化物種逐漸消失。他們的生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因此,紀錄片中的許多畫面,主要拍攝於2023年至2024年間,忠實記錄了這些劇變中的片刻與掙扎。

北極熊彷彿以生命存亡,無聲地懇求人類珍愛地球。

震撼景象 台灣更應知道

「當我看到這些景象非常感動,自己也被震撼了,我覺得大家也應該知道,尤其是台灣人!」舒夢蘭表示,我們是一個海島國家,當海平面上升、風災來臨的時候,完全沒有地方可逃避。剛過的颱風,台南、嘉義就損失很大。當天然災害愈加頻繁,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我們所處的地球,現在怎麼了,我們應該如何因應改變、扭轉劣勢?

台灣的科學家在2021年組成北極探險隊,在北極科學研究重鎮Longyearbyen(朗伊爾),進行北極實地探查,2023年開始有一個北極研究站。他們從2021年開始聯繫,後來有機會拍攝到台灣科學家的工作。

舒夢蘭和攝影師,在風雪中拍攝,每一秒都在搏鬥。

很多限制和困境中捕捉精采畫面

舒夢蘭說,他們團隊非常迷你,常常只有一位攝影師,兩次去極地有兩位攝影師,但是他們傳遞的畫面,比起國際知名的BBC、Discovery或《國家地理雜誌》毫不遜色,特別是拍攝生態紀錄片。

「我們常在極為艱困、條件受限的環境中捕捉到這些畫面,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厲害,而是上帝給我們極大的恩典!」舒夢蘭坦言,在人力經費都極為有限的情況之下,無法像國外大型製作團隊一樣,在當地停留三個月,只為拍攝短短5到10分鐘的畫面。

他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拍攝,因為這些動物的出現,並非用錢、用人力或等待就能保證遇見的。冰原遼闊,拍攝地點受天候與海面風浪的影響極大,若不是上帝親自開路,很多畫面根本無法實現。

譬如,南極空拍畫面,不讓人隨意拍攝,一年只發兩張執照,他們花一年半時間交涉,後來竟能取得。此外,原本計畫一天上午可以在一個地方待一、兩個小時,但因遇到暴風雪,根本沒有辦法登陸,甚至無法靠近拍攝。而且,動物什麼時候會出現,不是人可以安排的,原本覺得拍到就好,她不斷地禱告,也從沒想過或是奢望最後能拍出這麼精彩的動物行為,也是很多國外生態紀錄片都不曾有的場景。

極地的召喚,讓舒夢蘭和攝影師十度遠征南北極,揭開暖化的悲歌。

那些未預料鏡頭 上帝才是導演

「雖是我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和製片,但我覺得上帝才是!」舒夢蘭感動地說。在浩瀚的冰洋中,他們拍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畫面,包括罕見的大翅鯨覓食畫面。大翅鯨出現時間極短,可能只有5秒鐘,且當時風高浪急,差點無法出海;即使出海,也不保證看得到。但在生態保育員協助下,她得以潛入海中,上帝奇妙安排讓一對大翅鯨母子友善地陪她游了近半小時。

她還記得在暴風雪中,拍下企鵝努力繁殖的過程;但當鏡頭轉向極地融化現場,牠們的家園逐漸消失,大量孵蛋失敗。她甚至拍到一隻被海豹咬傷的企鵝,竟仍能昂首站立,讓人動容。這些畫面連當地探險隊長都說,是他在南極十多年來從未見過的景象。

她也目睹瘦弱的北極熊,在無法覓食的夏天,啃食死去的鯨魚,甚至拍下牠死去的身影;還有冰山在眼前崩落,巨大的冰山轟然斷裂,連隊長都驚呼:「這麼大的冰崩,我從來沒見過!」

這些震撼的畫面,舒夢蘭相信不是偶然,而是上帝要透過他們的鏡頭,向世人傳遞一個不能再忽視的訊息,氣候暖化的真相,已經迫在眉睫。

「我們就像是大自然的代言人或是動物的代言人」,舒夢蘭表示,這些動物無法為自己發聲,只能在鏡頭前短暫現身,藉由紀錄片讓人類知道牠們正在經歷什麼。她希望透過影像,傳遞那些看似遙遠,實則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真相。

她坦言,雖然這部生態記錄片沒有帥哥美女或明星,只有企鵝、北極熊和其他動物們,以生命存亡無聲地懇求人類珍愛環境,但很多觀眾在觀影後感動流淚,這正是她堅持拍攝的最大意義。

極地暖化 每個人都受影響

舒夢蘭說,暖化雖然在遙遠的南北極,卻深深影響到我們,譬如現在全球升溫,一直想要控制全球平均升溫在1.5 度,但已經控制不住。從極地冰融、海平面上升,到物種瀕危與氣候難民,我們都身在其中,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

現今海平面不斷上升,每2.2年會上升1.2公分。當上升60公尺,台灣就會被淹沒消失。在這個地球上,每一個物種都是在同一條船上,這個星球就是我們最後的諾亞方舟。

若我們不好好守護,今後極地暖化,滅絕的不會只有北極熊或企鵝,而是地上所有物種。

片名《守護我們的星球》,英文名字是Guardians of Our Planet,「Guardians」有兩層意義:一個是我們可以成為星球的守護者,另一個是指南北極是地球的守護者。「當南北極這個守護者不在了,冰融化不見了,地上物種也會跟著消失」,這也是她為何拍紀錄片的原因。

地球受傷了 人類應成為好管家

舒夢蘭要讓大家看到這些美麗外表下,還有脆弱、受傷的一面。不管地上走獸、海裡的魚、天空飛鳥都是上帝所造,創世記提到,人類是管理者,要成為好管家,不應該是破壞者。她表示,氣候變遷不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此時此刻的真實。這部電影,很大一部分是為了下一代孩子而拍攝,一方面憂心她所紀錄的美好世界即將消失,更重要是將生態保育的種子種在他們的心中!

她說,我們的星球很美麗,還有很多未竟知識,還有太多需要我們去守護的地方,未來她還會繼續拍攝相關的電影,期待大家「守護我們的星球」,讓更多人知道,也為她的工作禱告。

相關新聞:在炎夏中得清涼:信仰社群的夏日守望與行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7-1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從曠野嗎哪看人性
2025-07-12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教會成為避暑據點  信仰空間化為清涼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