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綜合外電報導】近期,五旬節派與靈恩派基督徒在社群媒體上發起「ChatGPT方言挑戰」,宣稱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能解讀或翻譯方言(方言禱告),這項挑戰引發熱烈討論,也掀起信仰與科技結合的爭論。
曾被質疑在事工中捏造預言的靈性導師肖恩.博爾茲(Shawn Bolz)在 YouTube上提到,有位記者朋友問他:「你參與過ChatGPT的方言挑戰嗎?」這位朋友說她用方言禱告向ChatGPT發話,結果對方居然能將她的某些語句翻成世界各地的語言。
ChatGPT翻譯方言在YouTube熱議
「這已成了一股YouTube趨勢」,博爾茲說。「人們用他們自神而來的屬靈語言說給ChatGPT聽,它竟然能解釋某些字詞,甚至是完整的短語。」他還聲稱曾見一位使用者的方言禱告被翻譯為古蘇美語,而ChatGPT似乎真的理解了。
「我認為這太驚人了。基督徒所說的方言禱告居然讓AI開始追上某些屬靈果實」,博爾茲說,「對靈恩派或五旬節派信徒來說,這真的令人震撼。」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教練,同時也是基督徒的瑞妮.M.辛普森(Renée M. Simpson),是這項挑戰中最受關注的參與者之一。她以「Well Diva」為名,在TikTok錄下自己的方言禱告,並請ChatGPT翻譯。
對此行為,她也收到許多批評聲浪,包括有人稱她使用AI是「邪靈作工」。辛普森則在後續影片中回應:「我只是把自己講方言的錄音輸入到ChatGPT,看看它會說什麼。我的出發點是確認我靈裡的感動,而它給了我一個充滿平安的回應。這讓我非常肯定,也感到平安。」
她指出:「很多人說AI是邪惡的。那我要問的是:AI本身只是信息的載體,如果輸入它的人是邪惡的,也許結果就會偏差。但若是出於神的靈,那AI的回應也可能成為恩典的媒介。」
辛普森進一步表示:「若我們相信神能透過驢子、燃燒的荊棘與人說話,為何不相信祂也能透過科技呢?」
神是否透過ChatGPT與人溝通?
她說:「聖經多處記載,神能透過各樣方式與人溝通,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超越對科技的無知與懷疑,認真面對神可能使用任何管道說話的可能性。」
「若你要斷定某樣事物是邪靈作工,請先問『它是否帶來平安?』、『是否帶來醫治?』、『是否符合神的屬性?』、『是否讓人更接近愛與真理?』如果沒有這些,就別急著下判斷。」
「方言」被視為聖靈賜予的屬靈語言,首次出現在《使徒行傳》五旬節那天的馬可樓,象徵聖靈降臨與教會的誕生。多位神學家與語言學者則公開駁斥用ChatGPT翻譯方言的作法,警告信徒勿將屬靈恩賜誤用為科技實驗。
神學家:方言屬神啟示 不可簡化為技術運算
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系統神學教授麥可.賀頓博士(Dr. Michael Horton)指出:「說方言是聖靈的超自然恩賜,根據《哥林多前書》十四章的教導,它的翻譯必須出於同樣來自神的靈感,而不是透過機器演算。」
他直言:「若ChatGPT真能翻譯方言,那麼它所翻譯的語言也必須有語法與語意可供比對,但方言往往是一種靈裡的奧祕,甚至在《使徒行傳》的上下文中,是為福音作見證而臨時賜下的異語,不是任意可被重現或解碼的現象。」
語言學者:AI無法翻譯非語言音素 僅能「創造性回應」
康乃爾大學語言與人工智慧研究者珍妮佛.劉(Dr. Jennifer Liu)則從技術層面提醒:「ChatGPT是透過統計學方法,從大量語量庫中學習語言模式的AI模型,無法辨識並翻譯無語義結構的聲音輸入。」她指出,「所謂方言,大多數並不屬於現存語言系統,無法經過語音轉文字後得到可比對的語言單位。因此,ChatGPT的回應更像是對無意義資料做出『看似合理』的想像性描述,並非語言翻譯。」
針對網路上稱AI翻出古蘇美語或其他古語的案例,劉博士直言:「這幾乎不可能。蘇美語早已滅絕,資料極為稀少,不可能出現在ChatGPT的模型權重中。這類結果,很可能只是使用者的誤解或過度解讀。」
靈命導師:將方言交由AI解釋,等同信仰降格
美國密西根州活泉教會(Living Spring Church)主任牧師約翰.阿諾(Rev. John Arno)也提醒信徒慎思這波潮流:「根據《哥林多前書》十四章第二節的教導,方言是一種聖靈與人靈裡的深層交流,往往不為旁人所明白。即使在教會公開聚會中,也需要有具備翻譯恩賜的信徒在場,並由教會屬靈領袖按著屬靈原則加以辨識與管理,確保運用得宜且合乎秩序。」
他指出,將屬靈經驗交由科技工具處理,其實是一種懶惰的信仰態度,也是對神主權的誤解。
心理學觀點:AI回應或造成「靈性投射與誤認」
專研宗教心理學的哈佛大學學者凱文.穆勒(Dr. Kevin Muller)則提醒,這種行為容易導致「人們將自己的渴望、焦慮或內在聲音投射到機器的輸出上,將回應誤認為是神的聲音,這不是屬靈啟示,而是心理暗示作用的結果。」(資料來源:Charisma Magazine, Core Christianity, Christia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