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基督教論壇報 / 醫療健康

五星級飯店也難逃食品中毒?營養師教你夏日怎麼放心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本報訊 追蹤
一般人會等到食物放涼後才冰進冰箱,其實烹煮完勿在室溫下放置超過一小時,避免細菌孳生,冷藏則需要低於攝氏七度。(東基提供)

【本報訊】台東律師公會六月前往墾丁旅遊,入住某間五星級飯店用餐,卻驚傳疑似食品中毒的事件,團員們陸續出現腹瀉、嘔吐的狀況,屏東縣政府衛生局當天即勒令餐廳停業進行清消,也立刻採集檢體送驗。即便是五星級飯店都如此了,在一般餐廳或是自己家裡,食品中毒的風險更是不可忽視。要如何避免這樣的憾事發生呢?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王禔瀅提醒,除了勤洗手、注意食物保存外,如果是外出飲食,記得要慎選安全衛生的餐廳,不要購買及食用來路不明攤販的食物。

去年逾九千人食品中毒 人數、案件創新高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2024年全年通報的食品中毒案件數為一千七百五十件,患者更是高達九千零四十五人,雙雙創下新高,其中有約15%發生在自宅,另外有超過七成的案件發生在餐飲店。

基營養師王禔瀅提醒,生、熟食要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汙染。包括砧板、容器、刀具都最好能分開,東基廚房以黃色砧板處理熟食,其他顏色分別處理生食、蔬菜、水果等。(東基提供)

依據病因物質的不同,食藥署將造成食品中毒的因素分類為四大類,分別為細菌性、化學物質、天然毒素和其他病因物質,在扣除不明原因的事件後,以其他病因物質中諾羅病毒的案件數最多,佔了五百六十二件、三千六百三十四人,等於說有超過四成的人是因為諾羅病毒導致食品中毒;排名第二的病因物質則是細菌性,共有兩百六十一件通報,患者數兩千四百一十二人,人數佔比也超過25%。

不過諾羅病毒和一般的食物中毒不同,並不會在食物中滋生,而是藉由帶病毒者的糞便或嘔吐物傳染,因此王禔瀅營養師認為,比起諾羅病毒造成的食品中毒,要更重視及避免食物受到細菌性病原體的汙染。

細菌習性大不同 預防感染有訣竅從食藥署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2024年造成最多人食品中毒的細菌是「仙人掌桿菌」,患者數有九百二十九人,王禔瀅營養師表示,仙人掌桿菌主要存在灰塵及土壤中,容易透過灰塵及昆蟲傳播,進而汙染食品,依照症狀可分為嘔吐型及腹瀉型兩類,嘔吐型潛伏期較短,約半小時至六小時,傳染途徑大多和高澱粉質食品有關,例如米飯、澱粉類製品;腹瀉型的潛伏期則約在六至十五小時,常見於香腸、醬汁等食品被汙染。想要避免食物受到汙染,就應該落實衛生管理,烹調後也要盡速食用。

另一個造成食品中毒的細菌大宗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的原因食品包含了肉製品、魚貝類、蛋製品、糕餅甜品類等。王禔瀅營養師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人類的咽喉、毛髮、皮膚、鼻黏膜上,尤其大量存在於化膿傷口,容易透過人體汙染到食物。所以想要避免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食品,需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在料理時須戴衛生帽及口罩,身體有傷口、膿瘡、咽喉炎、溼疹者,不可從事食品製造調理的工作。

「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和「病原性大腸桿菌」也是常見的病因物質,腸炎弧菌主要存在沿海海水,引起的主要原因為生鮮海產、魚貝類導致,低溫冷藏或高溫烹煮都能避免中毒;沙門氏桿菌與病原性大腸桿菌則廣泛存在人體或動物的體內,藉由糞便汙染到食物或水源。

出外用餐,可以觀察料理者的裝備是否符合規定:料理時須戴衛生帽及口罩,帽子需要不露出頭髮,並穿著圍裙、工作鞋。(東基提供)

不只要勤洗手 食物加熱溫度也重要

王禔瀅營養師指出,想要避免食品中毒的第一步,就是要勤洗手,在飲食或是料理前都需要洗淨雙手,在料理時也要將生食與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食物的保存也相當重要,因為細菌在攝氏七~六十度之間能快速生長繁殖,因此烹煮時須達攝氏七十度以上,烹煮完也要避免在室溫下放置超過一小時,冷藏則需要低於攝氏七度保存,份量也要特別注意,盡量控制在一次可以吃完的份量,避免反覆加熱。

不過現在許多家庭已經沒有開伙的習慣,這一點從食品中毒的攝食場所統計也能發現,一千七百五十件食品中毒案件中,有一千兩百八十二件發生在供膳營業場所,四十一件發生在攤販,合計超過了七成五。所以王禔瀅營養師提醒,在外出飲食時一定要慎選安全衛生的餐廳,不購買及食用來路不明攤販的食物,特別是炎炎夏日正是細菌喜歡的環境,所以一定要遵守這些準則,才能安心地享受夏日美食及時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7-16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這七則箴言能助你減輕焦慮、增添平安
2025-07-16 基督教論壇報 / 見證宣教
生命因愛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