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以解經著稱、並在聖經論戰中備受矚目的美國福音派領袖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於太平洋時間7月14日晚間6時17分(台灣時間15日上午9時)安息主懷,享壽86歲。
恩典社區教會與《恩典之聲》傳播事工在社群媒體上發布聲明:「我們雖滿心哀傷,卻在主裡喜樂,與各位分享一則消息──我們所敬愛的牧者與教師約翰.麥克阿瑟,已安息主懷,進入救主的同在。」「就在今夜,他的信心成為眼見,他忠心忍耐,直到跑完當跑的路。(提摩太後書四章1-8節)」
麥克阿瑟牧師是加州太陽谷(Sun Valley)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的主任牧師,也是廣播與電視節目《恩典之聲》(Grace to You)的創辦人與主持人。《恩典之聲》執行董事菲爾.強生(Phil Johnson)在簡訊中向媒體確認,在醫護人員已盡最大努力之下,仍因身體不支去世。
7月13日的主日教會崇拜中,助理牧師湯姆.巴頓(Tom Patton)告訴會眾,麥克阿瑟牧師因罹患肺炎已緊急送醫數日,且病情危急,「可能很快就會去見主面」;他並邀請會眾為他及其家人禱告。
病中身體衰弱 頭腦依然敏銳
強生牧師在回覆RNS的簡訊中說:「最近幾週他受了很多苦,但他的頭腦依然敏銳,只是身體已經衰弱。」
麥克阿瑟牧師的講道風格與爭議言論同樣知名,特別是在近年來,他與洛杉磯公共衛生官員因新冠疫情封鎖措施發生衝突,並公開批評女性不宜擔任牧職,以及譴責那些在教會中談論種族主義的牧師。他於2023年元旦住院,2024年下半年接受三次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術後心、肺、腎功能皆受影響,身體狀況一直欠佳,過去一年大多處於病痛之中。最後一次公開講話是在2025年牧者大會上,以視頻方式分享:「我知道自己已在最後一圈跑道上……感謝神讓我參與祂的話語所成就的一切。」
此外,他牧養的恩典社區教會,近年來也因處理家庭暴力案件不當而面臨批評,前長老韓.周(Hohn Cho)指出教會曾偏袒施暴者。教會回應稱,處理輔導與紀律事務時,堅持私下、按聖經原則進行。
麥克阿瑟牧師於1939年6月19日出生於加州洛杉磯,《基督日報》報導,他是二戰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遠親。他們家族三代從事牧職,他的父親約翰.傑克.麥克阿瑟(John “Jack” MacArthur)是曼徹斯特浸信會(Manchester Baptist Church)的牧師。後來,成為一名巡迴佈道家,全家在芝加哥和費城生活過,之後回到洛杉磯,在那裡領導《加略山之聲》(Voice of Calvary)廣播事工。
嚴重車禍後領受神的呼召
麥克阿瑟高中畢業後,曾是美式足球與棒球隊員,隨後進入南卡羅來納州的原教旨主義學校——鮑伯.瓊斯大學(Bob Jones University)就讀兩年(1957–1959 年),完成本科預科學習。正是在那裡的一次學生宣教行動中,他初次體驗到講道的樂趣。後來,在一次橫越美國的學生旅遊中,他在阿拉巴馬州發生車禍,被拋出車外,導致背部嚴重擦傷與燒傷。這段痛苦的經歷讓他深感神的呼召,決心投身傳道事工。
1960 年,休學一年後,他轉學到洛杉磯太平洋學院(Los Angeles Pacific College),並完成理科學士學位,期間還參加三項運動項目。1961年至1964年間,他就讀於比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塔爾博特神學院(Talbot Theological Seminary),並取得道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Divinity, MDiv)。麥克阿瑟聲稱,在神學院期間,美國職業美式足球隊克里夫蘭布朗隊(Cleveland Browns)曾在明星外接手保羅.沃菲爾德(Paul Warfield)受傷後聯絡他,希望能簽約他擔任替補球員。
根據《恩典之聲》雜誌發表的關於他早年傳道生涯的記述,他告訴他們:「不,我要去神學院。」此外,他後來也榮獲塔爾博特神學院和恩典高等神學院(Grace Graduate School)的名譽博士學位,
他日後成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逐節解經式講道者之一,堅持按著聖經逐節講解,而非多數巨型教會牧師所採用的主題式講道方式。1969年起,他擔任恩典社區教會牧師,同年創立《恩典之聲》傳播事工,透過電台、電視、書籍等媒介,播送他的釋經式講道內容。麥克阿瑟牧師在該教會共計服事56年。
批評大多數基督徒屬靈上是死的
他的名言包括在1969年講到:「他們當中大概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作為一個基督徒是什麼意思,他們在屬靈上是死的。」
1972年,當時著名的福音派雜誌《穆迪月刊》(Moody Monthly)將其教會描述為「擁有900名牧師的教會」。
麥克阿瑟牧師一生講道超過3, 300次,撰寫和出版逾400部聖經注釋書籍、研讀指南和屬靈著作,是福音派最具影響力的講員之一,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編輯的《麥克阿瑟註釋聖經》,2005年出版至今,全球銷量超過百萬冊;1985年,他曾擔任洛杉磯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學院後來更名為「馬斯特學院」(The Master's College),2016年更名為「馬斯特大學」(The Master's University)。至於與恩典社區教會相關的恩典高等神學院經過整併、發展成為「主道神學院」(The Master’s Seminary),訓練了數以千計的牧師與門徒。
他還主持一年一度的「牧羊人大會」(Shepherds Conference),這是一場專為傾向加爾文主義的福音派牧者所舉辦的聚會。2021年,麥克阿瑟與大師神學院(Master's Seminary)團隊以及洛克曼基金會(Lockman Foundation)合作,協助更新了NASB '95聖經譯本──《傳統標準聖經》 (LSB,Legacy Standard Bible)。
在眾多熱門議題上為保守派基督教發聲
眾所周知,麥克阿瑟牧師堅定持守聖經權威的神學立場,經常與一些他認為在政治或神學上過於自由派的福音派領袖發生衝突。他用書籍與講座(如 2013 年自身教會舉辦的「異火」(Strange Fire)會議,以及著作《異火》)嚴厲批評五旬節與靈恩運動,認為其充斥異端教導與假先知,是「謬誤與貪婪的温牀」,指責這些宗派領袖帶領全球數百萬的基督徒走上歧途,結果引發包括山姆·羅德裡格斯牧師(Samuel Rodriguez Jr.)在內的多位領袖反對。羅德里格斯牧師當時以 NHCLC 主席身分發表聲明,指出麥克阿瑟的評論「忽視了靈恩派對神學正統性的努力」、「對這個社群對聖經正統不設限的承諾一無所知」。
麥克阿瑟牧師還曾稱馬丁.路德.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並非真正的基督徒,並批評他的人生道德有問題。此言論來自2024年2月於恩典團契教會的一次問答環節中。當時,麥克阿瑟表示:「他根本不信主,他誤傳基督與福音的一切」。這番言論引來強烈反彈,不僅來自黑人民權教牧(如黑人民權運動牧師查理.戴茲,Charlie Dates),也有福音派媒體(如Christianity Today)與神學界認為其斷言極不妥當。
反對女性聖經教師和傳道人
而當有人(2019年的Truth Matters Conference)中請他談談對暢銷的聖經教師貝絲.摩爾(Beth Moore)的看法時,麥克阿瑟牧師只簡單地回應了兩個字:「回家吧(Go home)!」他後來補充看法:「從聖經角度,根本找不到女性可以成為傳道人(preacher)的依據,句點,段落,說完了,不再討論。」他堅持主張女性在教會中應維持沉默,不應有講道職分。他亦反對教會賦予女性領導權,甚至他批評,當今教會之所以讓女性登台講道,是因為已放棄對聖經權威的堅持,選擇迎合當代文化。此番言論亦遭許多福音派牧者批評,包括作家陸可鐸牧師(Max Lucado)。
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堅持恢復實體聚會,與加州政府對簿公堂。2021年,加州政府與其達成協議,同意支付80萬美元律師費,結束訴訟。麥克阿瑟稱這是「為宗教自由奮戰的勝利」。
與許多福音派巨型教會牧師不同的是,他們多半採用輕鬆的穿著風格、搖滾樂隊主導的敬拜,以及類似TED演講的講道方式;而麥克阿瑟牧師則以穿著西裝、講道時間冗長,以及偏好聖詩和較傳統音樂而聞名。
麥克阿瑟牧師一生忠心傳講上帝的話語,其影響力橫跨神學、牧養與廣播事工,長達半世紀之久。隨著他去世消息傳出,多位基督教領袖紛紛發表悼念之詞,回顧他對教會與世界的深遠影響。
9位基督教領袖發文悼念
1. 塔爾博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院長艾德.斯特澤(Ed Stetzer)
麥克阿瑟是「一位傑出的人物」,他的逝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的神學影響力遍及全球,遠超過大多數美國觀察家的想像」,斯特澤院長表示。「此外,他幾乎在所有熱門議題上,都為復興保守派基督教發聲。他的影響力極為廣泛,幾乎沒有哪位福音派牧師完全不曾受到他的教導或思想所觸及——即便那些未必完全認同他所有立場的人也是如此」,他說。
2. 南方浸信會神學院院長阿爾伯特·莫勒(Albert Mohler)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解經講道者之一」,他的堅持與紀律,讓逐節講道成為可行的牧養典範。「他證明了,只要忠心倚靠經文講道,教會不但能站立得穩,還會持續增長。」
3.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主席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
他是「美國最偉大的聖經教師之一」,對經文的深刻挖掘與忠於真理的教導精神,「這樣的聲音如今難能可貴。」
4. 前美南浸信會總會主席 J.D. Greear
麥克阿瑟牧師激發了他對聖經經文的熱愛,也使他更深明白神話語的泉源。「我常帶著他的註釋書去海外講道。他讓我明白,真正有能力的講道不是靠創意,而是全然出自神的啟示。」
5. 豐收基督徒團契(Harvest Christian Fellowship)主任牧師勞格理(Greg Laurie)
「約翰.麥克阿瑟牧師如今已回到主那裡了。我有幸與他私交甚篤,我可以誠實地說——他是一位真正屬神的人。這些年來,他曾多次到我們教會講道,每次與他相處都是喜樂與激勵。約翰留下了一份極其深遠的屬靈遺產:他所摯愛的家庭、忠心的會眾、影響廣泛的媒體事工,當然還有他那部影響深遠的聖經註釋叢書,將繼續祝福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最重要的是,他一生活出了榮耀神的生命,這是他最偉大的遺產。他忠心到底,直到最後一刻。我們將深深懷念他,但我深信,他如今已聽見那句我們都渴望聽見的話語:『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參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3節)
6. Ligonier Ministries 主任克里斯·拉爾森(Chris Larson)
自己與 R.C. Sproul 一樣,都是在麥克阿瑟牧師的教導下建立起對聖經權威與清教徒靈命的信仰根基。他感念麥克阿瑟的堅毅與謙和,稱其為一位值得信賴的屬靈導師。
7. 非裔浸信會牧師 H.B. Charles Jr.
當他年輕時面對教會內部的神學爭議,是麥克阿瑟牧師的書幫助他「站穩真道」。多年後在阿罕布拉聽他親自講道,更加確信這位屬靈戰士對教會的貢獻跨越種族與時代。
8. 《渴望神》(Desiring God)創辦人約翰.派博牧師(John Piper)
「越認識他,就越愛他」。麥克阿瑟的講道不僅清晰、具權柄,更充滿屬靈的火熱與敬虔,是「主所膏立的僕人」。
9. 查克·史溫道爾牧師(Chuck Swindoll)
「他是聖經真理的堅定捍衛者,勇敢、恩慈地持守上帝話語的權威。他的離世令人哀傷,但他所結的屬靈果子,將在主裡永存。」
10. 印尼佈道家、STEMI國際事工創辦人唐崇榮牧師:
他表示個人感到非常悲痛,並透露自己唯一一次與麥克阿瑟會面是在2017年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的「利根尼爾全國大會」上,兩人受R.C. Sproul牧師之邀共同講道。
「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是充滿講道與寫作的屬靈遺產」,唐牧師說。在他得知麥克阿瑟病重後,便開始為他及其家人、教會代禱,「雖然悲傷,但我知道,他如今已回到主的懷抱。」
唐牧師還提到,看到麥克阿瑟服事的果效和許多忠心接棒者,他相信「會有忠心的人繼續肩負他多年堅持不懈的使命。」
唐牧師感懷地寫道:「他一生對基督教界的服事,是何等寶貴,對數以百萬計的人何等有意義。願神賜福他所做的工,也賜福所有因他而蒙恩的人。」
他一生事奉主,忠心到底,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在講道與牧養,從未離開講台。神學家、鑄造榮耀事工(Forging Glory Ministries)創辦人歐文.史特拉恩(Owen Strachan)發悼念文時寫道:「這個世界再也沒有麥克阿瑟堅定的聲音,實在令人難以適應。」(資料來源:RNS, Church Leaders)
麥克阿瑟牧師留下遺孀派翠西亞(Patricia)與4名子女、15名孫子女,以及9名曾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