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天路客

暫別電動,前進台東──親子大反差的生態之旅

檢舉
穆香怡 穆香怡 追蹤
在關山習藝所一起為彼此代禱。(照片皆作者提供)

◎穆香怡

好期待去台東,因為這次不是看金城武樹、走伯朗大道和吃米苔目的觀光行程,我們愛岳人團契一行將走進布農族部落和打碗花農場,盼能一探這些生態勇士如何在他們的土地上,活出對造物主的崇敬與對受造物的愛憐。

然而,這是我在出發前一廂情願的期待,十歲大兒子並不是如此想。自從他知道這趟三天兩夜的旅程當中沒有網路、不能打電動,平常每天享有五十分鐘3C時光的他,覺得人生最大的福利被剝奪了,出發前便認定不會喜歡這趟旅行:少了電動,不管到哪裡都是無趣的。

從虛擬世界躍入大自然
車子開進台東,看到沿岸寬闊的太平洋,天氣陰涼,我心情很好,轉頭對身旁的先生說:「景色好美!好高興可以來到這裡!」大兒子在後座聽了,直言:「我覺得一點都不美!電動比較好玩!」

全員在知本車站會合之後,布農族Dahu牧師一家來接應我們進新武部落。先到牧師館放行李,我見屋裡格局簡單,採光良好且乾淨整齊,說:「這裡比我想像的更寬敞舒適,而且全家還可以單獨使用一個房間,感謝神帶領我們來到這裡!」兒子的台詞是:「我比較想去住飯店。」

當我們一行站在牧師館外,望著環繞部落的中央山脈,Dahu牧師教我們部落的氣象觀測法:「如果雲(山嵐)底下是平得像一條線,表示今天不下雨;如果底下像鋸齒凹凸不平,就會下雨。」我聽得津津有味,但見大兒子跑開,還是老話一句:「好無聊!我要打電動!」

孩子開口閉口都是虛擬世界,卻對真實世界封閉,但是我不灰心、不責備也不放棄,我相信神創造的大自然一定能觸動他的心。因為知道,不只是孩子被失望的愁緒所苦,其實我內心也隱約在期待與失落之間交戰著,我和他都需要學習敞開心,察覺神的美意。

Dahu牧師解說。

把天與地放在自己的前面
愛岳人此行,原本打算第二天到南橫三星健行,第三天上午在原民教會的主日崇拜服事,但因出發前一週開始下雨,預估雨勢會影響山路,隊長不得不臨時決定改去農場。農場也很好,只是與原先期待不同。到了台東,風雨停歇,天氣一路轉晴,遺憾的竊語開始在心裡發酵:如果能去爬山該多好?

放妥行李後,Dahu牧師一家帶我們走一段山路,介紹部落生態,再到牧師搭建的野台,預備傍晚的野炊。透過這半天的相處,我看見他們對於自然界的變化,有一種我所沒有的釋然;對照我自己,一心把爬山視為目標,卻未能虛心認識包圍我的大自然。

野炊合影。

晚餐過後,天色暗的很快,我趕緊打開手機的手電筒,走到Abus牧師(Dahu牧師的妻子)身邊,她正在洗鍋子。我試著調整光源方向,想讓她看得清楚一些,但Abus牧師笑答:「看不到就摸黑,還是可以做完。」看見牧師泰然自若,我才發現,我想要趕快找到電源與燈光,是出於對黑暗的焦慮,而牧師卻知道自己在黑暗中是安全的,生活能力很強。

Dahu牧師說,他帶人前往嘉明湖,常提醒人們不要下到湖邊,因人類殘留的味道,導致動物不敢靠近喝水。牧師言談之中流露出對自然界的敬重,使我不禁自問,要是如期去爬山了,我對山的認識又有多少?

提到布農族人看重的倫理順序,牧師說道:「首先是天,也就是神與靈;其次是地,大自然與動植物;最後才是人,別人與自己。

聽到這裡我終於懂了,能夠與自然處得很好,是因為他們有正確的順序──把天與地放在自己的前面。天地很大,我很小;是我要配合自然界的變化,而不是讓自然來配合我的行程。思考如何與其他受造物共存,會讓人懂得謙卑與節制。

男孩們生火。

孩子逐漸融入生態體驗
如同大人們專心聊天、做飯,團隊裡三個小男孩(包括筆者兩個兒子)在旅程中也逐漸投入在他們的生態體驗裡。

先是牧師讓小男孩們搭小貨車上下山,滿足他們的冒險慾,感覺無比拉風。接著是與部落老狗Bukuman的互動,雖然牠前後各瘸一條腿,走得不快但很會撒嬌,四腳朝天躺著討摸,對人很有安全感,顯然平常得到很多愛。男孩們很喜歡摸牠,「原來不需要長得太好看,也能夠討人喜歡啊!」兒子驚奇地說。

後來幫忙生火,更是兒子愛不釋手的初體驗。下山時,大兒子靠近我耳邊說悄悄話:「媽媽,我現在覺得這裡很好玩,我沒那麼想念電動了。」

愛岳人團契成員合影。

難忘手機與電玩的呼喚
第二天走訪都蘭和打碗花農場,孩子們在田間玩石頭,又去加路蘭看海。兒子只是偶爾嚷著電動,情緒還算穩定。

第三天下午參觀關山習藝所,是最後一個行程。我們坐在教室裡,聽負責人介紹他們如何在部落推廣有機飼法時,第一天的親子大反差再度上演。我聽得入神,但無法不注意到在身旁越來越煩躁的大兒子,我帶他走出教室,詢問:「你再忍耐一下可以嗎?這裡結束我們就會回家了。」

「為什麼一定要跟別人一起留到最後?又不是我要來這裡,是你們強迫我的!我好想馬上離開,我都沒有拿到Pagamo的每日獎勵!……」他越講越激動,放聲大哭起來。

這些怨言讓我非常憤怒,在他蹲著哭泣時,我站著深呼吸,禱告安靜,免得破口大罵。我放下自己的感受,用孩子的角度,設想電動對他的紓解,不再期待他對行程時時刻刻都會欣賞,於是我掏出手機,說:「讓你上網拿每日獎勵,然後把手機還我。」

他遵守約定,五分鐘後,手機交回。哭過之後,他的心情輕鬆許多,行動與反應漸漸能與現實接軌。

生態旅途的親子同行
回程開車之前,兒子特地買了同學推薦的關山車站便當。上路後,他在後座吃得津津有味,至少回程是開心的。我則安靜滿足地注視窗外的太平洋,感到無盡的謙卑。

我不再遺憾行程的調整,因為已經放下裡頭想要征服自然、證明自己的慾望。我與孩子既是這趟旅行的同路人,也是走在各自生命軌道上的獨行者,盼不久後他驀然回首,造物主的愛與大自然的美,會在他心中浮現出更清楚的輪廓。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