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IAA青年召集令講座精選——營商宣教】「先看見需要,聯手創建宣教入口!」 黃祈翰牧師與團隊分享教會助青年活出屬天影響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布詠茹 追蹤
黃祈翰牧師(圓圖)

【記者布詠茹/馬來西亞芙蓉報導】在未來與命定交叉的十字路口,許多年輕人對前路感到迷茫、焦慮,渴望在職場中活出信仰。

6月25日,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黃祈翰與桃園市青年咨詢委員鍾漢騰于IAA第三屆亞洲青年召集令上,以《營商宣教:青年自由業者的墊腳石》為題,分享如何透過營商、職涯與空間實踐,引導青年進入命定,活出屬天影響力。這場分享為青年提供一個新的眼光:信仰、職涯與社會實踐可以同時並進,青年不只是未來的希望,更是今日神國的關鍵推手。

青年的需要是宣教的入口

基於對青年前路困境的觀察,黃祈翰牧師指出:「年輕人渴望完成夢想、讓家人驕傲、成為更好的人,最讓他們沮喪的,是對人生意義的失落。他們渴望人生是有意義的。」

作為服事下一代的牧者,黃牧師選擇從「就業與創業」切入,以實際行動回應青年需要:「福音信息不應只是口號,而要成為解答生命問題的鑰匙。」黃牧師認為,現代的宣教工作,應從年輕人真實的處境與需要出發。

黃祈翰牧師

在回應這些需求的過程中,社會議題自然而然成為了教會與青年互動的橋梁。「世界需要議題,政府需要合作,商業需要部署,福音需要傳遍。」黃牧師指出,只要教會掌握青年關心的議題,如就業、創業、社會參與,就能成為城市轉化的關鍵力量。他本人也被聘為桃園市政府市政顧問,每年受邀參與政策對話。

在與政府對話與資源爭取的過程中,教會與青年都能找到切入社會議題的契機。他提議,青年牧區可以是「青年孵化器」,牧者也可以成為社會中的「青年工作者」。當教會語言被「翻譯」成社會能聽得懂的模式,影響力便會倍增:比如把「短宣隊」重新包裝成「志工服務隊」,既能申請政府補助,也讓青年獲得學習歷程與服務時數;邀請基督徒企業家、AI專家,用「職場論壇」形式呈現,政府即可合法撥款支持。

他也分享,透過平台與輔導,鼓勵弟兄姐妹撰寫社會型企業計畫,成功獲得創業補助金;把「人文嘉年華會」辦成「青創市集」,則讓教會活動與更多跨界資源相連,展現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在具體模式跑通後,黃牧師不滿足于單一活動與補助,他進一步放眼更大的系統化佈局——以「品牌」作為宣教平台,勾勒出「夢想生活圈」的異象。

品牌即平台  產品能傳愛

在平鎮基金會支持下,方圓一公里內的青年創業品牌已連成網,催生出活力十足的「夢想生活圈」。這些據點不僅提供職場宣教,也參與地方志工與社會計畫,打破了教會與社會的壁壘。

正是在這個生態中,50多個品牌年年攜手為宣教貢獻資金、共同參與短宣,把日常產品當作愛的媒介,讓生活本身成為跨文化的福音網路。

黃牧師進一步描繪「夢想生活圈」的三個願景:

一、年年同心奉獻:50多個品牌若每年捐新臺幣2萬,宣教基金將超過100萬。

二、日用即宣教:品牌產品成為愛的媒介,日日講述信仰故事。

三、全球連結:當這些品牌走出台灣,便成跨文化的福音據點。

這三項行動,將助力城市宣教生態全面啟動。這張「宣教地圖」不僅串聯本地品牌,也為更大格局鋪路。在繪製好城市福音地圖之後,黃牧師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舞台,打造一個橫跨海內外的城市宣教生態。

百隊短宣聯動全球

今年,黃祈翰牧師的平台已組織270多支短宣隊,橫跨台灣與全球30余國,連結130餘家教會,形成強大宣教網路。他呼籲:「每個城市品牌若聯名短宣,既是金錢奉獻,更是動員參與;這些品牌也可成為海外福音展點。」

無論50個品牌或20位企業家,不論規模大小,只要同心合意,就能彙聚資源、推動更深遠的城市宣教。在香港,弟兄姐妹已在咖啡館與畫廊等場域組建小型聚會,生動演繹新型營商宣教,讓教會活在生活中。

公共參與 成為青年的命定橋梁

此外身兼桃園與基隆兩地的青年咨詢委員鍾漢騰,長期活躍於公共政策與城市青年事務。他深信,公共參與是讓政策帶著公義,讓資源成為祝福,讓命定被真實看見。

「青年不是沒有熱情,而是缺乏橋梁。」鍾漢騰指出,當資源斷裂時,青年就容易失去方向,對命定感到模糊與無力。因此他強調:「我們需要成為橋樑——翻譯政策、連結資源、辨識命定,幫助青年找到自己的位置。」

為回應青年在工作與生活間的張力,鍾漢騰在2025年向桃園市政府提出「下班解憂所」提案,獲得評選第一名與40萬元預算支援。這項計劃以AI Agent 智慧系統為核心,為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務,如協助申請房租補助、創業資源、擺攤空間與心理輔導等,幫助他們在「第三時段」(非工作與睡眠時間)中獲得具體支援、建立人際連結,並在輕鬆真實的空間中,重新思考人生方向與信仰使命。

他相信,「AI+信仰+社會連結」的整合,不僅能讓青年「被看見、被連結、被預備」,更能引導他們以「創造者」的身分投入城市治理,活出神國價值。

這一份「為青年搭橋」的異象,也具體落實在他即將啟動的一個新平臺之中——WELL共用空間。

WELL共用辦公室 為神國搭建實體橋梁

在「下班解憂所」成效顯現後,鍾漢騰進一步將「線上橋樑」搬到線下:預計8月17日開幕的WELL共用辦公室,將成為集「鋼琴教室」、「親子共育區」與「共用會議室」於一體的信仰孵化基地。空間命名為「WELL」,開幕日期諧音「爸爸與我們一起」,象徵天父的同在,連接教會與職場的每一位青年。

「神給我們的富足,不是為了自我享受,而是為祂的國度預備的平臺。」——鍾漢騰坦言,自己成長于廟會文化,深知神先呼召他進入教會,再引他走向社會。他期望在WELL中,讓更多青年在信仰與公共行動中,成為神國的實際見證。

迎接主再來,活出命定

「在這末後的日子,我們盼望人人皆為祭司,每個人都是雙職事奉者。」黃祈翰牧師如此總結。他提到,台灣近年來不斷強調「雙職侍奉」的異象,期望有更多「約瑟、但以理、以斯帖、保羅」在新時代中興起,在職場中見證信仰、拓展神國。「職場就是主的講台」, 他強調,「就如彼得的船成為耶穌的講壇,神也要使用我們,直到水深之處。」

黃牧師呼籲,教會不能只停留在宗教空間,更要成為社會中的光。「如果教會不發光,這世界就沒有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7-18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在十字架下改變屬世價值觀
2025-07-18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走訪阿爾卑斯山麓小鎮思想神的心意
2025-07-18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為孫兒描繪的第一幅張望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