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古老異端重現美國政壇?牧者籲教會悔改回歸信仰核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編譯余友梅 追蹤
(Pexels by RDNE Stock Photo)

【編譯余友梅/報導】加拿大神學家兼牧師提姆・派瑞(Rev. Tim Perry)警告,「美國福音派在追求政治影響力的過程中,正面臨一個危險的誘惑──用權勢交換真理。」歷史上四種被定義為異端的早期教會錯誤思想,如今正悄悄重現,教會必須悔改,回到信仰的根本。

派瑞牧師現任加拿大馬尼托巴省(Manitoba)斯坦巴克市(Steinbach)聖保羅信義會(St. Paul’s Lutheran Church)主任牧師,同時隸屬聖公會阿爾戈瑪教區(the Diocese of Algoma)。他在新書《當政治成為異端》(When Politics Becomes Heresy)中提到,自己在神學院時常聽到「異端」這個詞被濫用,彷彿只要意見不同,就能被冠上這個標籤。但事實上,真正的異端並非只是想法不一樣,而是「在受洗後,明知是真理卻固執拒絕接受」的情況。

他引用《天主教教理》(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中明確的定義指出:「異端是領洗後,頑固否認某些信仰核心真理的行為。」換言之,異端有幾個明確特徵:第一,這種錯誤是固執且有意識的選擇;第二,只有基督徒才可能成為異端者,因為他們曾領受信仰;第三,異端並不是單純的懷疑或無信,而是自稱信主卻拒絕信仰根本教義。

政治交易下的屬靈危機

派瑞憂心地提醒,美國福音派在失去公共領域中發揮信仰影響力的空間後,似乎逐漸將政治當成最重要的事。如果人們把政治當成最重要的事,比信仰還重要,就可能會把政治變成偶像,甚至變成壓迫人的力量。

他認為教會如果為了保住政治影響力,開始犧牲信仰的原則,就像在重演歷史上名為「買官賣爵」(Simony)的錯誤——以權力或資源換取屬靈地位或祝福。

這種情況會讓今日教會落入四種歷史上的異端,只是披上了現代的外衣;它們分別是諾斯底主義、亞流主義、伯拉糾主義與多納徒主義。

1. 諾斯底主義:耶穌成了文化的代言人
古代的諾斯底派結合猶太、異教與基督教元素,宣稱救恩是透過某些人獲得的神祕知識來實現的。他們把耶穌塑造成一個只是「看起來像人」的神祕教師。如今的教會也可能出現類似問題——當我們把耶穌與某些政治立場劃上等號,比如環保、貧窮、移民或性別議題,甚至認為「耶穌一定站在我們這邊」,這會讓耶穌變成我們的政治工具,而不是那位呼召每一個人悔改的救主。

當耶穌只能「支持我們」,而不能「糾正我們」,這種信仰其實已經被文化綁架了,失去了福音的核心。

2. 亞流主義:否認耶穌是神而是受造物

亞流主義(Arianism)起源於公元四世紀的教會領袖亞流(Arius),他否認耶穌的神性,主張耶穌只是神所創造的第一個存在,是「像神」但不是神本身。這種說法削弱了耶穌作為神子、三一真神的位格,也否定了祂具備真正拯救人類的能力。

派瑞指出,今天的教會若只是把耶穌當作值得效法的道德楷模,或當作宣傳政治理念的代言人,實際上就是把祂從神降格為受造之物。這不僅模糊了耶穌的真正身份,也削弱了我們對祂作為救主的信靠

3. 伯拉糾主義:靠努力得救,不需要神的恩典

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來自五世紀的英國神學家伯拉糾(Pelagius),他認為人一出生是中立的,沒有原罪,因此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意志與努力行善得救,不需要神的恩典介入。

派瑞認為,這樣的思想在今天仍不時出現在教會中。當我們以為只要靠推動某些政治理想、參與社會行動,就能創造出地上的「天國」,那其實就是伯拉糾主義的翻版。這種觀念把救恩變成一種靠人為努力實現的目標,而非出於神白白的恩典,也淡化了我們對救主耶穌的需要。

4. 多納徒主義:把對手看成敵人,不再彼此饒恕
多納徒主義(Donatism)出現在早期教會迫害結束後,主張曾經妥協信仰的人不應被重新接納。與之相對的,奧古斯丁則主張教會應以基督的聖潔為根基,而非人的道德表現。

派瑞指出,今日的教會也常見類似現象──我們不再用恩典看待立場不同的基督徒,反而在社群媒體上彼此攻擊、貼標籤,把對方看成邪惡的敵人。一旦政治成了最高目標,我們便不願妥協,最終只剩下撕裂與衝突。

回到信仰核心:從悔改開始

派瑞呼籲,教會要認真反省,是否已為了「看起來有影響力」而失去了福音的中心,過度追求「跟世界、文化、社會議題接軌」。他提醒,若我們只講正能量、只談社會關懷,而避而不談十字架、罪與悔改,那麼我們傳的就不再是福音。

他鼓勵基督徒回到真正能救我們的那一位──耶穌基督。政治應該退居次位,信仰才是根本。他提醒,即使彼此政治觀點不同,我們仍是弟兄姊妹。我們要承認,也許對方錯了,也許我們自己錯了,又或是我們都還在學習中。重要的是,我們要彼此尊重,而不是彼此為敵。

最後,他引用《耶利米書》的勉勵說:「讓我們為我們所居之地的和平努力,因為那裡若平安,我們自己也會安穩。」(資料來源:Premier Christianity)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