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欄文章

彰顯上帝的天書與聖書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作者 /吳獻章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祢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求祢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
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祢面前蒙悅納。
(詩篇19:1-2, 7, 12-14)

從看得見的自然看見看不見的上帝

上帝如何讓人看見看不見的祂?詩篇19篇的兩大主題—大自然的「天書」,與記載神話語的「聖書」,是索引,是證據,也是領受信仰力量的邀請。

與詩篇第八篇一樣,詩人大衛在本詩篇上半,將諸天、穹蒼、晝、夜和太陽等演員,輪流送上這以宇宙自然為布景的「天書」舞台。接著在本詩篇下半,藉著六次希伯來文最常見的平行語法,將焦點從「天書」,轉移到能夠改變人心的「聖書」。大衛最後呈上自己受到耶和華律法觸動後的禱告,求上帝(他的磐石、救贖主)光照他內心的幽暗面,期盼被潔淨成為上帝所喜悅的人,如此邀請讀者進入信仰對話。

信仰的第一步往往是從「看」開始。這進程和闡述「因信稱義」的羅馬書相同—保羅力邀讀者藉著抬頭「看」上帝所造之物,來認識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東方來的博士因為「看」到將要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星星」,舉步追隨,亦步亦趨地走到耶路撒冷,再輾轉到伯利恆(參考馬太福音2:1-11),找到摩西五經所預告的「雅各之星」—耶穌(參考民數記 24:17),並敬拜奉獻!

當我們仰望天空,只見日升月落、繁星閃爍,這叫「視力」。然而詩人大衛抬頭看天時,卻用平行語法「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作為這首有名讚美詩氣勢磅礡的開場。詩人看見的不僅是觸目所及的被造之物,還看見自然界背後那位超然的上帝!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得對:「神射手不是弓箭好,而是瞄得準。」詩人有這麼精準的「洞察力」,才能看見自然界背後的上帝!

視力不等於洞察力;瞎子雖失去視力,卻常擁有明眼人所缺的洞察力。視力僅僅看見自然界,洞察力則看得見自然界背後的上帝!就因為有這超越視力的洞察力,大衛讚美星空之上的上帝,保羅也從中闡述「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並且「無可推諉」(參考羅馬書1:20)。世人的視力,僅能看見大自然的諸天和穹蒼;相形之下,詩人的洞察力則更進一步看見宇宙萬物被造,都為了述說神的榮耀,傳揚祂的造作。

從科學發展史來看,帶動工業革命的科學家(包括牛頓),研究科學就是為了榮耀神—人間邦國若真想發展科學,需要有洞察力的神學眼光作為支撐!《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指出,中國科學不易發展,就是因為沒有神學。在五四運動時代,知識分子如康有為、梁啟超等,有視力,看見西方的船堅炮利,也看見中國的封建腐敗,就以為將賽先生(科學)、德先生(民主)引進,國族就不再衰敗,就能強盛。他們卻沒看見科學和民主能發展,背後是奠基在正確的神學。可惜的是,如今依然有知識分子陷在「只要將自由女神引進,就可以有民主」的迷思。

有上帝眼光的洞察力,愛因斯坦才會由衷地說:「我想知道上帝的想法,其餘都是旁枝末節。」(I want to know God’s thoughts; the rests are details.)牛頓有洞察力,希望藉著研究視力看得見的自然不變現象,來探討視力看不見的上帝治理法則—他研究科學的真正動機其實是為了神學,九成以上的作品是神學性的研究,餘下的力學、光學乃至微積分,才是科學研究!

自然界不變,因為有一位不變的神;因為神不變,才有科學定律。從而看出,想建構任何民族文化的科學、民主、政治、法律、藝術等各方面,就必須更優先建構神學。詩篇19篇開頭就強調,諸天穹蒼等萬物,都是為了彰顯上帝而存在。這也是改教家加爾文的主張:「人應當降服在上帝的主權下,凡事為榮耀上帝而存在。」

跑在跑道上的自由

回到詩篇19篇大衛的敘述,首先上場的諸天、穹蒼、晝、夜等四位演員,即便「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卻都是「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的前奏曲而已。大衛將敘述「天書」的最高潮放在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

太陽之所以能有如此熱度和滿足,源自它跑在上帝量給它的跑道,「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它的影響力才會大到「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

太陽跑在跑道上, 發出充足的光與熱

原來,被造物的喜樂來自受上帝所限制。康德曾說,沒有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瑞士神學家布魯內爾(E. Brunner)也說,人的自由建基於他對上帝的依賴之上,所以最大的自由乃同時是最大的依賴。耶穌就是這樣教導的:「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1b-32)

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一次收到朋友的信,信中寫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人生最大的事,是把自己放在第二位。這位大文豪在給朋友回信的時候,寫了更睿智的話:決定把甚麼放在自己前面,也就是放在第一位,才是整個人生的大問題。

司布真說過傳道人最省力的講道祕訣:「講道猶如火車,行駛在軌道上是最省力的服事。如果不是上帝繼續鋪軌道,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寸步難行。」上帝的兒女若肯像太陽,被限制在上帝所命定的舞台,盡情為祂燃燒奔跑,就必能自由奔放,揮灑出上帝的喜樂和榮光。聖經中的偉人,不論是摩西、以賽亞、耶利米,或是保羅、彼得、約翰,都是這定律的明證!

天書照亮人身;聖書照亮人心

然而太陽不能暴露隱而未現的過犯;科學無法使人知罪。述說「天書」之後,詩人接著繼續描繪遠勝珠寶、比蜜甘甜的「聖書」,強調這才是人間教育、智慧之源:「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詩篇19:8-9)

「天書」可以照亮人身,惟有「聖書」才能照亮人心;「天書」陳述自然啟示,「聖書」承載特殊啟示。上帝所造最寶貴的不是大自然,而是「聖書」。天地會過去,祂的話卻永遠長存;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靠上帝口中所說的話!

蒙「聖書」光照加上聖靈感動,讀者反省、反思、反射,行上帝所喜悅的事,成為祂所喜悅和所限制的人。

從教育果效來看,聖經獨具甦醒並快活人心、明亮眼目、使愚人有智慧等的啟迪力,是人間書籍中絕無僅有的,難怪世界各行各業許多頂尖人士,是將舊約聖經奉為圭臬的猶太人!正因如此,出身貧苦、教育水準不高的本仁約翰,竟然寫出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學《天路歷程》,而20世紀兩位代表性的文學家托爾金和魯益師,就深受《天路歷程》影響。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簡直就是《天路歷程》的更新版,同受這書影響而信主的牛津教授魯益師直言,基督信仰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馬丁路德認為:「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在於國庫殷實、城堡堅固,或公共設施優良,乃在於國民的文明素質—也就是人們所接受的教育、卓然遠見與優異品格,才是真正關鍵之所在。」柴斯特頓也說:「教育是社會的靈魂,由一代傳到下一代。」加爾文更殷切地說:「若是沒有上帝的律法,人就會變成叢林中的野獸。」

讀聖書生命會改變

讀「天書」不會改變人心,不會知道自己的錯失。聖詩《奇異恩典》作者約翰牛頓說:「一個人能認識自己是罪人,不是因為被告知,而是被聖潔的上帝所光照。」讀「天書」的人不會稱自己是「僕人」,不會禱告「求主攔阻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會引發讀者自己心中的反射力,求「赦免隱而未現的過錯」,卻仍然繼續偏行己路。

讀「天書」用的是視力;視力所看的都是讀者眼簾外呈現的世界。只有蒙「聖書」光照,加上聖靈感動,讀者才會產生反省、反思、反射的動力,才會接受警戒,將遵守上帝的誡命確實納入個人的私生活,希望和萬物一樣,遵行主的道,不僅行祂所喜悅的事,成為祂所喜悅的人,更是成為祂所限制的人。

讀「天書」改變讀者對世界的看法;讀「聖書」改變讀者對自己的看法。讀「天書」不會危險,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生命;讀「聖書」很危險,因為讀者的生命會改變,心甘情願讓上帝擄掠,成為僕人!難怪有位英國首相上教會聽道,出來時邊走邊嘟噥:「假如宗教介入私生活,後果還真不敢想像。」

康德說,讓他折服的有兩樣:星辰滿布的天空,和人類心中的道德律。然而使人心滿足的,是造人心的那位。詩人在本詩篇最後的禱告,顯現使人知罪、認罪、悔改的,不是科學或人間道德,而是「天書」和「聖書」所預告的救贖主—新約的耶穌,復活的彌賽亞。天書和聖書的終極目標,是引進有位格的救贖主!

有了復活的主,神的兒女在困境中,就可以經歷保守,因為救贖主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王爾德在《莎樂美》(Salomé)中敘述著,希律聽聞拿撒勒人耶穌從死裡復活,就說:「我不希望祂這樣做,我禁止祂這樣做。我不准任何人從死裡復活。必須有人去找到祂,告訴祂,我禁止祂從死裡復活」。接著,希律王盤問道:「這人在哪裡?」侍臣回答說:「祂無處不在,我的主⋯⋯不過祂很難找到。」

信仰的反射力

真正的信仰不僅具有視力、洞察力,還有反射力!詩人讀完陳述自然啟示的「天書」和承載特殊啟示的「聖書」,最後得聖書所預告的耶穌光照。他反省、反思、反射,坦承自己不過是僕人,會有錯失過犯,求主赦免隱而未現的過錯和任意妄為的罪,不容罪的轄制。

這浮顯出得到「聖書」中那位公義上帝所赦免的罪人,才能感念上帝愛的偉大和自己的不完美,而且活出上帝所命定的美好。派博(J. Piper)說得對:「救贖並非使我們完美,而是讓我們認識自己的不完美。」就因著耶穌的救贖,「聖人和罪人惟一的區別是,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而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王爾德語)

讀「聖書」會改變生命,讓我們與大自然同樣成為上帝手中的工作、耶穌手中的藝術品。梵谷說:「耶穌是最崇高的藝術家。沒有其他藝術家能像耶穌一樣,更新人的生命。」神恩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他在死前最後幾個月所畫的〈拉撒路復活〉(The Raising of Lazarus)上,以自己的臉來代替拉撒路!

耶穌是成了肉身的「聖書」,能更新人的生命。圖為梵谷的畫作〈拉撒路復活〉。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Vincent_van_Gogh-The_raising_of_Lazarus_%28after_Rembrandt%29-Google_Art_Project.jpg。

詩篇19篇的結尾,更把讀者的眼光引向未來:信靠「聖書」(word)所預告的「磐石」、「救贖主」耶穌(Word),可以從軟弱中經歷得釋放後的剛強和喜樂。

在西藏傳道的英國宣教士布爾(Geoffrey Bull)曾受洗腦酷刑,被拘禁在重慶的死牢三年,期間聖經被沒收。深陷沮喪之際,囚房外的收音機突然傳來貝多芬所作,被賦予〈皇帝〉之名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華麗澎湃的樂音觸動他:天地萬物之主的權能與榮耀,豈非遠遠勝過地上君王?!他頓時重新振作起來,靠著在天上人間掌權的「磐石」、「救贖主」,走出宣教生涯的陰霾,著書《鐵幕開啟時》(When Iron Gates Yield,中文暫譯)。

上帝的恩惠是為每一個相信祂的世人所預備的,這成就應驗在耶穌身上!窮研古今中外文史、晚年才信主的林語堂說,從來沒有人可以如耶穌說出這麼安慰人的話:「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8~29)

耶穌曾為門徒平息風暴,因此不要抱怨你的風暴有多大,當向風暴講述你的上帝有多偉大!你可以將重擔交給主,不需畏懼明天,因為主已在那裡等待!是的,你大可不知道未來如何,只要知道祂掌管未來!

信仰的力道,其實源自創造並掌管「天書」的主,成了肉身的「聖書」;而「天書」與「聖書」彰顯了原是不可見的上帝!

〔作者簡介〕吳獻章,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教牧博士科主任。

本文取自《神國雜誌》   79期神國知行 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