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近年來,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帶來許多衝擊,或許在我們生活環境中還感受不到,但這影響早已衝擊近兩年美國畢業生的就業出路。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近日報告指出,「2025年第一季勞動市場顯著惡化,其中尤以22至27歲的年輕勞工衝擊最大。雖然全體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失業率維持在2.7%,但這一特定年齡層的新鮮人失業率卻升至5.8%。」
另外,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 Matthew Martin指出,「白領階級本來較不受景氣循環波動影響,如今卻大幅萎縮,顯示結構性轉變。」他在研究中發現,2021年至今,專業與商業服務領域的職缺已減少超過四成,科技業影響最大。而AI自動化的推進,讓許多「入門職缺」的需求大幅縮減。
企業和畢業生都須加強裝備
當我們開始看見這些轉變與衝擊時,我們該如何面對與因應?教育與產業該做如何的轉化?
首先,隨著AI科技的飛躍性發展,職場工作者也需要更多去了解和適應它。這部分不只是學生要盡早學習,教育單位與政府都要盡早規劃,並培育足夠的師資來教養年輕人相關知能。而企業也需要重新規劃、提供機會來裝備引導新鮮人,以免加劇人才斷層。
第二,提早學習與強化:這一兩年美國資訊相關科系的畢業生遇到其他科系的競爭,原因是其他科系的學生提早學習了相關的技能,再加上跨界領域的需要,例如生成式AI需要語言相關專長進行大型語言模型訓練,聊天機器人則需要心理學系或認知科學系提供更符合人類溝通、行為反應的AI 系統,法律、藝術設計、醫療等科系亦同,當這些學生學會AI系統生態技能時,反而是目前生成式AI產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因為未來的科技已經將不同領域的資訊都整合進入生成式AI。
第三,了解如何不被取代:除了更多了解生成式AI的優點與侷限,我們更需要認識自己作為人類,我們不被取代的關鍵能力;而在這些不被取代的因素中,我們又可以結合生成式AI,做哪些跨界的整合。
例如當外界擔憂未來文科學生的出路時,就像一位哲學系學生,如何透過他在邏輯、推理的特長,引導AI衍生出和邏輯性的推理,另外也可以透過倫理學的專長,探討生成式AI的倫理問題,這些都是我們找到專長能力的例子。
因此面對生成式AI,轉變的方式不是每一個人都投入電腦資訊相關科系,而是在自己原本的興趣和領域中,尋找那具特殊性且不被取代的關鍵,並學習新的能力,使我們可以在新時代靈活發展。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
面對生成式AI帶來的影響,特別對於年輕人而言,我們不用焦慮或過度緊張,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新的科技產生,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調整心態去面對。如工業革命的後期,機器並沒有全面取代人類,反而人類發展出服務業及新的產業。如今我們如何提早看見與學習,並且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是生存的關鍵。
箴言十八章15節:「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我們不只是透過眼耳學習,我們的心同樣需要去思考,因為上帝給我們人類的心與腦是獨一無二的。更重要的是,上帝給人類特有的創意,這正是上帝用祂的形像創造人,使我們有著上帝創造的特質。
所以,雖然生成式AI演算快速還有巨量的資料庫,但我們所擁有的卻是上帝給我們的靈魂、智慧與創意,透過我們的智慧不斷地學習、練習問對問題,好使我們在新的時代不只不被取代,更透過智慧與創新體現人類存在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