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session_start(): ps_files_cleanup_dir: opendir(/var/lib/php/sessions)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13) in /home/wwwdata/ct.org.tw/admin/include/inc_check_frontend.php on line 2
罷免衝突升溫 教會堅守信仰立場 李易松牧師:投票前,信徒要捫心自問這些話
2025-07-2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罷免衝突升溫 教會堅守信仰立場 李易松牧師:投票前,信徒要捫心自問這些話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李易松牧師。(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本週六就是「726罷免案投票日」,雙方陣營把握最後時間,透過掃街、街頭宣講和發送文宣進行催票,很多公眾人物也紛紛公開表態選邊站,近日更傳出有民眾因為用餐時高聲談論政治,與鄰桌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更有民眾在各自的人際和網路社群中,因過度熱心拉票,與他人發生齟齬,傷了和氣也產生關係的破口。

台灣社會因為罷免案立場歧異,導致對立、衝突和紛爭事件頻傳,教會和基督徒如何扮演「和平之子」,守望國家和安定人心?讓教會成為對話和修復的場域。

李易松牧師。(受訪者提供)

教會禱告守望的是國家而非特定政黨

新竹市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理事長、新竹勝利堂主任牧師李易松受訪時表示,從2013年起,新竹地區眾教會便開始跨宗派、跨族群連結,舉辦「新竹祈禱早餐會」。特別是在過去十多年來,藍、綠、白三大政黨皆曾在新竹市輪流執政,儘管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各異,大新竹地區的牧者與基督徒始終堅持「在基督裡同歸於一」的信念。

李牧師指出,根據提摩太前書二章1-2節的教導,教會持續為新竹縣市的執政團隊與各黨派民意代表(包括立委與議員)代禱。不論中央或地方由哪個政黨掌權,眾信徒都願意在主裡合一,舉起禱告的手,為國家與民心的穩定同心守望,展現教會超越政治、以禱告服事社會的使命。

即便在此次罷免案中,已有部分教會宗派公開表態立場,李牧師表示,自己在與這些宗派的牧者共同參與新竹聯禱會聚會或私下交流時,對方始終謹守分際,從未出現讓人感到不適的政治論述或拉票行為,展現出對彼此差異的尊重與界線的自律。

以他所牧養的新竹勝利堂為例,會眾橫跨世代,最年長的是出生於二戰期間的「沉默世代」,最年輕的則是2025年剛出生的「Beta世代」。教會中有堅定支持藍營的信徒,也有曾與民進黨創黨元老並肩參與黨外運動的深綠學者,更有來自太陽花世代、積極關心公共議題的年輕人。即使面對這次罷免案,眾人仍彼此尊重、理性對話,沒有人試圖影響他人的投票選擇,反而在多元中展現出信仰群體合一的力量。

他說,新竹勝利堂是屬於路德宗的教會,他身為主任牧師先以身作則,絕不在教會的講台上公開挺任何政黨,並鼓勵信徒按著福音的真理,去面對這次大罷免投票,好好禱告,認真尋求,不必跟旁人表態是要投贊成還是反對。

李牧師說,路德宗神學看世界有「天上的國度」和「地上的國度」,天上的國度是神透過福音去治理、帶來救恩和內在更新的恩典國度。地上的國度是神透過律法和政權去維持秩序和社會的公平正義,神對天上和地上的國度都有權柄全權治理,教會不應該逃避公共議題,但也不該取代地上的政權來處理公共議題,教會應該關心國計民生和受造世界的公共議題,但神給教會更大的託付是傳揚福音、守望國家社會和培育信徒,教會不該被政黨操弄,更不能捲入政治的對立。國父孫中山先生也在其著作《民權主義》中,引用英國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彌勒(John Stuart Mill)對自由的看法,「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才是真自由。」

真自由是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李牧師說,包括教會的主任牧師,都不該試圖運用牧職的權柄,去影響信徒的投票行為。信徒也當在選前都謹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尊重他人的投票自由。教會和信徒要把尊榮上帝放在首位,不要把罷免的成敗擴張解讀到屬靈爭戰的層面,不該讓屬世政權的事,進到教會屬天國度的講台和聖禮。在任何的情況下,教會和信徒都不該以「神的國」為名義去壓迫他人選邊站。

李牧師說,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他常鼓勵信徒,關心政治和公共議題都需要深入研究,而不是憑個人好惡和刻板印象隨己意而行,包括基督徒在內,雖然難免也會帶著有色的眼鏡去待人接物,但不分宗派和政黨傾向的基督徒,遇到政治議題時,共同的立場就是「回歸福音本身」,一切判斷的依據就是「十字架的救恩和福音的彰顯」。

李牧師說,以罷免案為例,每間教會和信徒表態任何立場和採取行動前,要先仔細思考「是不是幫助社會與百姓更接近和認識神?生活更好、更幸福?還是造成更多的對立、衝突甚至仇恨值變高?」因為神的心意是要教會和信徒扮演和平之子,帶給鄰舍和城市與國家和睦的關係,如果今天,連信徒在教會裡都因為政治傾向不同,無法讓不同的族群和世代之間同在主裡和睦共處,怎麼還有立場跟社會說:「福音是一切問題的解答」,把更多未得之民帶到神的面前,不要忘記,教會和基督徒終究是「和平之子」,是要帶出和睦的關係,這是神的託付。

耶穌離世前囑託門徒要相愛活出見證

李牧師引用腓立比書三章20節表示,這處經文明白啟示屬神的兒女,「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從天上降臨。」基督徒有天上的國民的身分,但在地上的年日,為地上的執政掌權者、國家和萬民祝禱,持守信仰,努力實踐信仰活出見證,不捲入仇恨,也不逃避現實,遇到包括選舉和罷免在內的公共議題,不一定要同意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人的看法,但尊重對方說話的權利,用基督的愛去恩慈對待,因為只有福音才能成為醫治人力和改變國家的力量,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教會如何成為對話與修復的場域?李牧師說,耶穌在離世升天之前,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我怎麼愛你們,你們也要怎麼相愛」。耶穌也鼓勵門徒,你們若能實踐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當教會成為一個在基督裡能夠切實相愛、誠實說話、願意聆聽,且能包容和接納彼此不同的立場,也就是效法耶穌的榜樣。人可能會犯錯,但基督仍然愛他,你與我不同,但我們都同屬於基督,都是蒙愛的,即便我們政治理念和觀點不同,但我們都是屬耶穌基督的人,都是天國的子民。

李牧師猶記,有一年他擔任一個大學生營會的帶領者,那天的講題是世代合一和跨代對話,有一個大學生就跟他辯論統獨議題,他就回答對方,「當耶穌再來的那天,你我都是天上國度的子民」。李牧師說,教會就是社會的縮影,福音是一切判斷事情的準則,地上的政權終究會有過去的一天,教會存在的目的是傳福音領人歸主,不是製造對立和樹敵,耶穌也是為了福音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且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計畫,任何事工最核心的就是福音,「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相關新聞:在罷與不罷的混亂中如何歸於平靜 ─從罷免政治風暴看信仰實踐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