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若非出於愛,權柄就成了壓迫 從抽血事件看權柄的真義與界線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賴秋薰 追蹤
鍾興政牧師(圓圖)

【特約記者賴秋薰/採訪報導 】近期「台師大抽血事件」引發社會對權柄使用的高度關注與反思。台北信友堂主任牧師鍾興政受訪時指出,對基督徒而言,權柄的根源必須回歸至聖經的教導,而不是僅憑社會地位或職位,「我們的權柄若不建立在真理之上,就容易走向濫用、誤用,甚至造成傷害」。

面對師長、領導者在職責中所擁有的權力應如何正當使用、界線何在、背後的動機是否被誤解或質疑,鍾興政牧師從聖經出發,系統性地闡述權柄的來源、運用與應有的樣貌,並呼籲教會與社會領導者重新檢視「行使權柄」的真正目的與態度。

鍾興政牧師

權柄的來源是從真理而非職位

在聖經中,權柄主要有兩種來源:其一是真理的權柄,其二是職分的權柄。前者代表所有合乎神話語與旨意的教導與勸勉,具有最根本的權威性;後者則是神在教會與社會設立的制度性角色,例如教會中的牧者、長老,或學校中的老師、家庭中的父母等。「職分的權柄並非絕對,而是需要以符合真理為前提來實踐」,鍾牧師強調。

他引述彼得前書五章2至3節指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他認為,這段經文展現了聖經對「職分權柄」的深刻詮釋:不是為了彰顯地位、控制他人,而是以謙卑與榜樣服事群體。當權柄脫離了愛、真理與謙卑,它就不再是正當的屬靈權柄,而只是外在的壓迫。

耶穌的榜樣 僕人式領導的核心

談到「正確行使權柄」,鍾牧師以耶穌作為最終典範。他說:「耶穌本身就是擁有一切權柄的主,但祂卻選擇以僕人姿態服事人,祂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耶穌在世時,不曾倚靠祂神子的身分強迫門徒順服,而是以無條件的愛、耐心教導與榜樣,感動人、帶領人。鍾牧師形容這是一種「僕人式的領導」(Servant Leadership)──有能力卻選擇放下權力,以人的益處為優先。

他進一步指出,耶穌曾為門徒洗腳,這在當時是一種極具顛覆性的舉動。「那是一個主人才擁有全部主權的時代,但耶穌卻跪下來洗腳,祂沒有說『我是你們的主,所以你們要服事我』,而是示範何謂真正的權柄——來自服事與捨己。」

權柄的目的是為了建造而非轄制

「真正的權柄,是為了建造而不是控制」,鍾牧師強調,任何形式的領導,其根本目的都應是為了使被帶領者得著益處、成長與造就。

他引用保羅書信中「造就」一詞的用法指出,聖經裡「權柄」這個概念,從來不是為了領袖個人利益,而是為了群體得益。權柄的終極目的是「建造人」,這包括他們的品格、能力、信仰與健康。

在權柄的運用上,他提醒:「不能只有形式上的合理,更要有動機上的透明與合宜。」也就是說,一個看似正當的行動,如果沒有清楚溝通、沒有說明目的,就容易被誤解為強制與壓迫。

從「抽血事件」反思權柄運用

針對「台師大抽血事件」,鍾牧師認為,這正是一個社會應該深入探討的案例。「不是說抽血一定錯,但若抽血這個行為沒有解釋其用意、缺乏建造性的溝通,那麼即使出發點是好的,也容易變成不被理解的權力行使。」

他強調,老師或教練作為職分領導者,應更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信任關係,而非單方面地執行計畫。「如果這個行動真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改善飲食、提升體能,那應該說清楚,並且徵得尊重與理解。權柄不是一張『免說明權』的通行證。」

鍾牧師表示,「有建造的目的」是判斷一個權柄是否正當的關鍵。「權柄若缺乏愛與捨己,就會變成權力遊戲。無論是教會還是學校,這都是我們要警惕的。」

非基督徒也可學習的領導原則

以聖經為根基,鍾牧師指出這些關於權柄的原則其實具有普世性,他說:「你身為一個教練,你的責任是建造一支健康的球隊;你身為一個老師,是要建造學生的品格與知識;你身為一個公僕,是要建造社會的公義與福祉。」因此,即便不是基督徒,也可以從耶穌的僕人式領導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宜的帶領者。

「權柄不等於命令別人,而是背起責任去造就別人。」這樣的領導方式,不僅促進信任與合作,也能創造更具人性與正向發展的環境。

從真理出發 為愛而用

鍾興政牧師總結表示:「權柄不是人的產物,而是來自於真理。若脫離了真理與愛,權柄就會變質。今天社會的問題常常不是沒有制度,而是缺乏正確行使制度的心。」他呼籲教會、家庭、學校與政府中的每一位帶領者,都應思考自己是否真正站在「建造他人」的立場來使用權柄。

「權柄不只是能力的展現,更是愛的實踐。願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職責中,學會謙卑服事,效法那位真正的僕人領袖——耶穌基督。」

相關新聞:我們與權柄的距離 界線怎麼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