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牧者回應】面對當前逆境 丁至剛牧師:是國家課題 也是教會亟需回應承接使命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丁至剛牧師(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在台灣歷經罷免投票後,社會仍持續面對關稅壓力與國際挑戰,對立與爭鬧並未止息。《造山者──世紀的賭注》這部紀錄片刻劃了台灣半導體的發展歷程,從不被看好到成為全球科技先鋒,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面對當前逆境,這不只是國家的課題,也成為教會與信仰群體亟需回應與承接的呼召。

新竹縣錫安國度使徒中心歡喜教會主任牧師丁至剛表示,從《造山者──世紀的賭注》中,看見台灣半導體的發展是一群有遠見的人,在困難中看見未來的方向,選擇專注並堅持到底。他們在眾多質疑和缺乏支持的情況下,突破層層困難,完成從無到有的過程。這不只是個人的異象,而是一群人共同的遠見與使命。

丁至剛牧師(受訪者提供)

以異象、堅持與勇氣克服難關

丁牧師說,當時許多優秀人才在美國已有相關技術與能力,回到台灣後,配合政府的主導建立了工研院,提供良好的研發環境,推動技術引進與創新。整個過程充滿挑戰,但他們以異象、堅持與勇氣逐步解決問題,如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最終成就今日台灣半導體的奇蹟。

曾經在台積電工作的丁牧師也提到,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為例,張忠謀展現了高度的遠見、領導力與執行力。若沒有張忠謀的堅持,台灣也不可能有台積電這樣的企業。相較之下,有的企業較多考量個人利益,對發展台灣本土產業的專注度不足,因此成果上也形成鮮明對比。

領導者信念及幕後推手 促成長遠發展

此外,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以及先後任財政部長、經濟部長的李國鼎、趙耀東等人,扮演重要的推手。政府當時的支持,同樣具有關鍵性。當年是以國家為念,全力推動政策,說服立法院、整合資源,最終在先總統蔣經國的全力支持下,促成產業的長遠發展。這也顯示領導者的信念與判斷力至關重要。

丁牧師進一步指出,當下社會雖然罷免已落幕,行政院、立法院,以及黨派對立與分裂依然存在。從歷史來看,台灣是移民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競爭與傷害尚未真正被療癒。從日治時代到二二八事件,歷史傷害若未被妥善處理,就會淪為教育仇恨與加深分裂的工具,造成對立深化,失去和解的可能。

他強調,若社會無法用愛彼此恩慈相待、尋求合一,便只能持續陷入激化與分裂。這正是撒但的詭計,在兩極化氛圍下,使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階級競爭、資源分配不均與社會仇恨對立,只會不斷浮現。

丁牧師認為,面對這樣的時代,領袖應當學習耶穌的樣式。耶穌來不是要建立地上的國度,而是要將天國帶到世上,改變人內在的生命。有些教會在罷免事件中表態鮮明,這反映出我們仍渴望在地上建立心中理想的國度,其實都是人的幻想。然而神的心意是把天國帶到地上,才是真正的福音。

往往很多人想用政治來解決人的問題,卻是不可能達到的幻想,因為人都不完全,容易落入世俗權力的爭奪。唯有把人帶到神的國度,當人得到救恩後,成為愛的管道,把好消息傳出去,眾人才可能接受「天國價值觀」,國家、社會和教會才可能改變。

教會應帶出和解與真理

台灣是民主社會,卻有著意識形態對立的情形;若黑白是非不分,沒有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當一方聲音遭到壓制、媒體與經濟掌握在特定勢力手中,民主便成為空談,並將使社會越來越封閉,容易落入獨斷獨行的陷阱。現在世界各地都有如此的傾向。

丁牧師表示,教會應帶出和解與真理,在混亂中保持方向與使命,成為社會的光與鹽。天國的價值觀超越種族、國籍與政治立場,若過於堅持意識形態,不願意聽取另一方的聲音,那就無法建立真正的信任與對話,社會將無法真正走向公平公義,創造新的格局。

需要領袖魄力、願景以及內部合一

他說,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需要領袖具備魄力與願景,也需要全民與教會的合一。這部紀錄片激勵我們回想當年產業逆境中的堅持與突破,如今的我們,也同樣需要在逆境中展現信心與行動。

丁牧師提醒,教會的合一至關重要,因為屬靈的合一能帶下屬靈的權柄。唯有教會真正合一,才能帶出轉化社會與國家的能力。教會界有很多的禱告、合一的聚會,仍需要更一致的行動,我們也要不斷為此禱告與努力。

相關新聞:在動盪中築山而立 從《造山者》看台灣社會與教會的逆境力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