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樂以晴/報導】提到「女巫」這個詞,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是否還是戴著尖帽的老婦,身旁跟著綠眼睛的黑貓,拿著掃帚?其實現在情況不同了。2020年代開始,巫術的面貌徹底改變了,如今有數百萬年輕人透過社群平台TikTok,探索巫術的世界。
巫術已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一部分,將這種小眾心靈活動轉變為全球流行現象,主要是拜影音平台崛起所致,像在TikTok,#WitchTok標籤的影片就多達880萬支。英國基督徒作家、青年事工領袖馬丁.桑德斯(Martin Saunders),在《Premier Christianity》分析了「WitchTok」現象,並提出基督徒可以採取的因應之道。
作為相信靈界真實存在的基督徒,桑德斯對青少年大規模地接觸這些自己尚未真正了解的屬靈力量深感憂慮。然而,這一現象同時也反映出,原本常被認為缺乏靈性的年輕世代,實際上正展現出對靈性事物的渴求。如今巫術在青少年中掀起的狂熱,是否正好為教會提供一個難得的契機,去回應這份深層且持續增長的靈性渴望?
聖經對巫術的觀點
桑德斯指出,聖經對巫術抱持著強烈反對的立場。申命記十八章10-11節說:「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咒語的、交鬼的、行巫術的、過陰的。」摩西稱這些是「可憎惡的事」(參12節),顯然這些行為足以使神的心轉離做這些事的民族。同時,在加拉太書五章,保羅不僅將巫術列為與在聖靈裡的生命不相容的事物之一,還將其與最重大的罪行並列,也就是拜偶像,將其他事物置於神的地位(參20節)。
當然,這正是巫術令神憎惡的原因,因為其本質是在神之外尋求超自然力量,試圖通過非源自神的靈性方式來控制世界,這是極其危險的。
然而,年輕人被巫術吸引,並非出於反抗神,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沒有主動拒絕基督教信仰。他們在做的是尋找意義,並且能賦予他們身分認同;在混亂中提供某種控制感,或許還有機會找到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基督徒若有機會接觸他們,應以恩典、理解和提供更有意義事物的方式來回應,而不是急於判斷或恐慌。
桑德斯提出以下五種方式,回應對靈界感興趣,因而接觸WitchTok的年輕人:
1. 針對控制慾望發聲
咒語和水晶讓人感覺世界可以被操縱和掌握,但我們要提供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就是降服於那位擁有終極掌權的主宰。身為基督徒,意味著承認這個破碎的世界超出了我們的掌控。然而,當我們願意放下對控制的執著,就能參與到修復這個破碎世界的工作中。耶穌的整個領導模式以及祂所應許的「更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十章10節),都以順服和服事為核心。我們可以探討這一點,以及為什麼祂的終極掌權比追求控制更令人滿足。
2. 頌讚創造
現代巫術的核心精神很大程度上源於對自然的欣賞,甚至是崇拜。自然界被認為充滿力量與能量,其本質也被視為「良善」。這正是引導我們進一步思考的絕佳橋梁:聖經中說「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馬書一章20節)。透過自然界的奇妙,我們能遇見那位在造物之中彰顯自己但尚未被認識的「未識之神」(使徒行傳十七章23節)。
3. 提供歸屬感
如果那些被巫術吸引的年輕人是因為渴望有歸屬感,那麼教會就必須有更多反省。我們擁有遍布全國的實體和象徵意義上的社區中心,應該要能夠提供更深層的連結,建立集體意義。如果人們在巫術而非教會中找到無條件的歸屬感,那麼這就值得教會反思。
4. 聚焦禱告的力量
禱告不是操縱和控制情況的方式,禱告不是魔咒。但禱告確實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途徑,將我們的需要和請求帶到那位愛我們、幫助我們的全能者面前。雖然禱告,可能不會總是讓我們得到想要的一切,但腓立比書四章7節提醒我們:「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這是相當吸引人的。
5. 介紹宇宙最大力量──聖靈
基督信仰最鮮為人知的,或許是它讓人能接觸到宇宙中最大的力量:聖靈。聖經給我們充分的鼓勵去渴望聖靈的恩賜,這些恩賜最終比任何咒語都更有力量和功效。人們對此感到好奇和興奮是很自然的,所以我們不要對信仰中神祕和超自然的一面保持沉默。
巫術捲土重來,我們一如既往面對兩種情況;其一是我們感到被威脅和攻擊,但束手無策;其二是可以努力去回應巫術想滿足的需求。畢竟,真正奇妙的力量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讓人自願順服。(資料來源:Premier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