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儘管不斷有關於世界某些地區屬靈復興和更新的報導,但最近發布的一項國際調查結果卻顯露了基督宗教(包括所有教派)面對的嚴峻現實,基督宗教仍是世界第一大信仰群體,但成長落後於全球人口成長,反觀穆斯林人口成長最快。基督教的降幅更是大於佛教(下降了 0.8%),是世界各大宗教中降幅最大的。
基督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等)長期被視為全球信仰版圖上的主流力量,但最新研究顯示,這股信仰趨勢正面臨日益顯著的挑戰與萎縮。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2700多次人口普查和調查的分析,世界人口從2010年到2020年有所增長,大多數宗教團體的人口也隨之增加,但基督信仰者(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等所有教派)的人口成長速度未能跟上全球人口的成長步伐,而且在全球多個地區的成長速度已趨緩,甚至出現下降趨勢。
2010-2020全球宗教景觀變化
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報告《2010至2020年全球宗教景觀變化》(How the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 Changed From 2010 to 2020)指出,在這十年間,儘管世界總人口增長了約10億人,但各主要宗教的成長情況並不均衡。伊斯蘭教是唯一一個追上甚至超越全球人口平均增長率的宗教,其信徒數目從16億增至19億,占全球總人口的比例從23%提升至25%。相較之下,基督信仰者雖然總數略有增加(從22億人增至23億人),但在全球總人口中的占比卻從32%下滑至31%,顯示其增長幅度未能跟上世界人口的整體成長。
此一趨勢在歐洲與北美尤為明顯。歐洲地區的基督信仰者人口從5.5億人減少至5.3億人,占歐洲總人口比例從75%降至73%;北美也出現類似下滑。究其原因,大多因世俗化風潮持續影響歐美社會,年輕一代對宗教的關注明顯減弱,許多曾經是基督信仰核心的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等,出現教會關閉、聚會人數下降、牧者人數短缺等問題。尤其年輕人對傳統宗教表現出距離感,許多人成為「無宗教信仰」族群(nones),成為目前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
撒哈拉以南是基督宗教唯一顯著成長區域
與此同時,撒哈拉以南非洲成為基督宗教唯一顯著成長的區域。該地區基督信仰者從5.5億增至6.7億,占全球基督信仰者比例從24%提升至29%。這一方面歸因於人口成長快速,另一方面也與當地教會在教育、醫療與社區建設等領域的活躍有關。然而,該區域的宗教自由與安全風險亦引發關注,極端主義與宗教衝突仍威脅著信徒的生活與信仰實踐。
而在亞洲地區,基督宗教在此區的發展呈現兩極化趨勢,顯示挑戰與機會並存。
亞洲基督信仰者人數從2.8億增至3.1億,但在亞洲整體人口中的比例仍保持在7%左右,顯示增幅未能與總體人口成長同步。與此同時,伊斯蘭教在亞洲的成長明顯,信徒從10.3億增至11.5億,占比從24%升至26%。這使亞洲成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也顯示基督信仰在宗教影響力上的相對壓力。
但在東南亞某些國家,如菲律賓與印尼,其基督宗教群體仍保持活力。特別是在菲律賓,天主教與基督教信仰仍深植文化核心,而在印尼,雖然基督信仰者為少數,但部分城市與社區展現出積極成長與社會參與的動能。
此外,中國的基督宗教狀況雖因政治環境較難準確統計,但研究普遍認為,儘管政府持續加強監控與限制,家庭教會與線上聚會仍在民間穩健發展,特別是在知識階層與城市中產階級之間。這種「地下成長」的模式可能正重新塑造亞洲的宗教版圖。
亞洲基督宗教多元與發展潛力並存
綜合觀察,亞洲的基督宗教面對的是高度多元與發展潛力並存的處境:一方面受到世俗化與宗教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在特定區域展現適應與創新的生命力。未來教會如何在本地文化中重新詮釋福音、建立跨文化的連結,將成為能否突破現況的關鍵。
而在基督宗教群體內,天主教徒約12億人(占基督宗教約一半,約世界總人口的16%,教廷統計至2021年年底為13億7585萬2千人),亞洲部分:菲律賓是亞洲最大天主教國家(約8,500萬人),其次為印度、越南與中國地下教會。
基督新教全球信徒約8億人(約占基督宗教三分之一),但根據世界基督教資料庫(World Christian Database),截至2025年,新教約占全球基督宗教總體的23-24%,以全球基督徒總數約為23億人計算,基督教全球信徒約為5.3億至5.5億人左右。亞洲部分:南韓為典型案例,台灣、香港、星馬亦有穩定基督教社群,中國家庭教會多屬基督教。
此外,東正教全球信徒約2.2億人(約占基督宗教12%,世界總人口4%)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在後基督教時代,信仰群體如何以創新方式回應社會需求、建立跨世代與跨文化的連結,將成為未來能否逆轉頹勢的關鍵。基督信仰人口下降,反而更能使教會重新正視福音的本質與見證的力量。(資料來源:Pew Research, Christian Today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