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好牧人

【睿智雞精特別號】耶穌基督來過這裡嗎?

檢舉
林鴻信 林鴻信 追蹤
"The Last Supper "(1886), by Fritz von Uhde

◎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

宣教師梅監務在1932年的著作《王的賓客》裡,宣告當時已邁入偉大的宣教時代,許多基督徒領受呼召前往世界各地,一心傳揚那萬名之上的名,甘願放棄家人、朋友、健康與生命,毫無怨言!

不過,他也看到另外一面,當時許多台灣教會卻仍只關心自身,並未見到更多基督徒甘願捨棄財富、土地與舒適生活回應上帝呼召,以致傳福音的動力往往後繼無力。

教勢興旺又消逝一再上演
就本地各方面來看,福音並未造成明顯的改變,有時看似未曾傳到這裡,比如長期下來,許多信徒的鄰居一直都仍是未信者,有些信徒一生不曾勸說任何親友或自己子女接受福音。因此,基督教在某些地方曾興旺一時,後來又逐漸消逝的戲碼,一再上演。

台灣是一個忙碌的社會,全民都不停地工作,信徒往往沒有空去傳揚福音的好消息,如保羅的感受:「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腓立比書二章21節)。由於信徒普遍重視良好的教育,而且工作道德、精神認真,教會的社會地位不斷上升,從窮苦、被輕視的社會階層,逐漸地成為學歷高、收入多以及社會領袖,信仰群體逐漸地升到社會頂端,然而基督徒在總人口數中的比例始終非常少。

富庶繁榮是基督教帶來的果實之一,卻往往形成一種負面見證。因為基督徒在生活興旺之後,就為自己建造美觀舒適的房子,並且只為自己和家人付出。這種心態影響所及,往往只在意教會內事工,期待牧師、傳道人專心照顧會眾,而非出去向教會外的同胞傳福音。

問題的關鍵在於,教會不大談到耶穌基督的信息與見證,因為信徒只想祈求健康財富和家庭興旺,卻不追求靈性成長,甚至不期待悔改赦免,覺得那些不過是極其飄渺。本地同工習於這種大環境,有時與慕道友談道半小時、一小時,竟然沒有提到耶穌的名字就結束。

基督是否真的住在我們心裡?
事實上,源頭是在教會裡感受不到任何對耶穌基督的福音、教導與比喻充滿興趣的氛圍。本地信徒喜歡聽到大能大力的信息,經常說:「基督是用祂的『大能』拯救我們。」雖然他們被教導基督為我們而死,但當有人問到「耶穌降世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往往忽略十架犧牲代贖的愛,只想到:「教導我們敬拜上帝、拯救我們脫離惡魔、解救我們脫離死亡。」

因此我們不免憂心,因為不論基督教在宣教禾場上取得多大勝利,縱使克服鴉片、酒癮、賭博各種惡習,卻仍無法完全展現出基督之愛改變生命的力量。耶穌基督為我們死,並且活在我們心裡、在我們當中,這種愛顯然不止於克服惡習、改善生活而已。

梅監務回想到西方教會也有類似情況,在教會復興運動期間常聽到旁觀者見證說:「這個復興運動是真的,因為受感動的人會償還他們的債務。」但卻未曾聽到有人說:「這個運動是真的,因為受到感動的人若不是賣掉自己的房子,搬到較小的住處,就是為讓別人得益處,而大幅縮減自己的開支。」償還債務原本就是應當有的作為,為主犧牲奉獻則是耶穌基督宣揚的見證。

請問耶穌基督真的住在我們心裡,又在我們當中嗎?如果是真的,你想教會應當有什麼改變呢?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8-01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腓立比書查經】保羅價值觀的驚人反轉
2025-08-01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生活隨筆》 陪伴妳,走向榮耀
2025-08-01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信仰的徵召令:從曠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