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父親節將至,兒女心中對爸爸的形象,是什麼模樣?
有人說:「爸爸像一座山」,穩重堅定;有人說「爸爸像大樹」,為全家遮風擋雨;又有人想起「浪子回頭」的比喻,說爸爸就像故事中的慈父,總是敞開雙臂,歡迎孩子回家。多年前,台灣教會界曾推動「好爸爸運動」,提出深刻的呼籲:「爸爸活過來,家就活了。」這句話道出父親在家庭中的關鍵角色與深遠影響。
在社會觀念中,爸爸是可以倚靠的肩膀、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在悲傷或低潮時,人們常期待父親堅強,「男兒有淚不輕彈」。然而,這樣的形象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疲憊和壓力。父親不只是家中的代禱者和支持者,他們同樣渴望,在面對人生風雨、需要安慰的時候,也能有人為他們撐傘、給予理解與關懷。
根據yes123求職網公布的「職場爸爸疲憊指數與父親節願望調查」,92.6﹪的職場爸爸曾有過「離家喘息一下的念頭」,41.2﹪的職場爸爸,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每逢上班日自認與小孩「幾乎沒有相處時間的」職場爸爸有21.3﹪,兒女是他們「甜蜜的負擔」,害怕家庭和事業失衡,影響親子關係。
爸爸也會累 需要休息和家人支持
爸爸的父親節願望,前兩名分別是「家人和自己身體健康」和「真正能休息放鬆一天」,兒童福利聯盟曾發布「最熟悉的陌生老爸」調查,73.5﹪的孩子希望「爸爸能關心孩子、照顧孩子最重要」。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受訪時表示,最讓這世代的父親壓力山大的因素,來自家庭生活的壓力、職場工作的壓力和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以至於有苦說不出、身心都疲憊。
一個爸爸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意志力、財力和工作上的專業能力,是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家「活」過來的,在天父的愛裡,來到主耶穌施恩寶座前的爸爸,能夠知道自己是極其有限的,除了阿爸天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爸爸。
所以爸爸們不需要硬撐或隱藏自己內心的痛苦,一個謙卑尋求神,能夠接納自己的有限,適時跟妻子和兒女表達「我也需要你們的支持」的爸爸,其實不是示弱,而是生命成熟的勇士,勞苦重擔不該是父親一個人硬扛,而是在天父的愛中,先學習做兒子,先被天父的愛安慰和光照,先被神愛,才能去愛家人。
沒有完美的父親 但有敬虔的父親
敬虔的父親,可以奉主的名祝福他們的孩子,像聖經中浪子的父親,其實就是預表了天父對兒女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按著《路加福音》第二章的記載,主耶穌在世上的父親約瑟,偕同太太馬利亞,按摩西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帶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孩子獻與主,按著《路加福音》二章52節的記載,耶穌12歲的時候,祂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併增長。
《歷代志上》二十九章19節,大衛為兒子所羅門建殿的禱告是「求你賜我兒子所羅門誠實的心、遵守你的命令、法度、律例成就一切的事,用我所預備的建造殿宇」,大衛並非完美的父親,但大衛在患難中仍敬虔堅定倚靠神,他也以為父的心把兒子所羅門和建殿的工作,用禱告全然交在主的手中,全然獻上,一位敬虔的父親,能夠留給兒女最大的資產,不是金銀財富,而是信仰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詹昭能說,每位父親內心深處也渴望被理解、被支持和被安慰,尤其當男孩成為父親之後,其實內心也是孤單且需要扶持的,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父母我」,就像父親會對孩子說:「你應該這樣做,不可以那樣做。」對小孩來說,家庭就是一個模仿學習的場域,怎麼當丈夫、當父親,就是從家庭裡學來的。如果父親角色在家中缺席,孩子根本無從學起,他鼓勵很想要成為一個稱職的父親的男士,教會和全福會的爸爸團契,是很好的情感支持團體,彼此分享、傾訴和扶持,在天父的愛裡和爸爸們彼此的支持和代禱下,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多年來在教會和社會傳講婚姻家庭經營和親職教養秘訣的淡江大學企管系專任副教授洪英正受訪時表示,很多人都說現在是「無父的世代」,很多忙於工作和事業的男士,是「人在心不在」的缺席父親,這與家庭系統、社會系統和職場系統密切相關,如果爸爸是家庭中主要的帶領者,要對「我是一個在家裡缺席的父親嗎?」有一定的敏感度的。
洪英正說,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席,都會成為家庭的虧損和破口。身為父親的男人,要把「成為家中不缺席的爸爸」,視為生命的重要價值,聖經的教導是「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他發現很多為人父的男士,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缺席的,整個婚姻和家庭建造的過程,在子女的教養這件事,要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思維,爸爸除了賺錢,也要承擔教養和陪伴兒女的責任,只顧賺錢的爸爸,已經過時了,如果愈來愈多的男士成為爸爸後,能夠承擔或分擔養兒育女的壓力和責任,相信很多適婚女性就不會覺得生兒育女是很大的重擔,而害怕進入婚姻。
父親的職分是建造兒女和顧家
洪英正鼓勵爸爸們,沒有擠不出陪伴兒女時間的父親,只有價值選擇的問題,看爸爸們是否看重父親這個職分。建立婚姻家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犧牲」,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七章32-33節提到,「沒有娶妻的,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 娶了妻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男人在進入婚姻,生養兒女後,重要的職分就是建造兒女,體力、時間和金錢的犧牲,都是必須的。
華人社會期待父親要有肩膀,當為人父者壓力很大的時候,可以怎麼紓壓?怎麼跟孩子拉近距離?可以敞開分享?全福會台北聯會副會長、哈利路亞家教會職場傳道林世緯受訪時表示,父親需要來到教會,因為父親需要真理,需要有同為爸爸的弟兄可以一起同行。即便是遇到教養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心中是可以有盼望的。一個倚靠神且明白真理的父親,才能「教養孩子,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
父親跟成年兒女相處,要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更要告訴孩子合乎真理的教導,讓孩子可以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對父親來說,工作很重要,家庭也很重要。要學會分辨優先順序會不一樣,要懂得調整。在工作時間,要把工作當作優先,要認真做,下班了,回到家就要把家庭的關係放在第一位,陪孩子的時間,就不要繼續處理的工作、聯絡公事,這就是優先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