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從工作機器到慈愛父親 吳立夫的回家之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陳秀雯 追蹤
吳立夫與小女兒以琳經常形影不離。(圓圖/圖片提供/吳立夫)

【特約記者陳秀雯/報導】曾任多家外商企業高階主管的吳立夫,過去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在傳統價值觀的驅使下,認為身為丈夫和父親,只要努力賺錢,就是對家庭的最大貢獻。

長年為事業奔波,犧牲了婚姻與親子關係,他也一度遠離教會生活。然而,47歲那年,小女兒的誕生,徹底翻轉了他的生命。他開始重新思考「家的價值」,回轉成為一位願意陪伴、願意愛、也願意信靠上帝的慈父。

吳立夫與小女兒以琳經常形影不離。(圖片提供/吳立夫)

忙碌是習慣也是逃避 犧牲了婚姻

吳立夫形容自己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生活幾乎只圍繞著工作打轉。每天「朝十晚十」地投入辦公室,即使是假日,也常常得參加公司活動或主持主管會議。「我太太抱怨自己像偽單親,早上孩子們出門我還沒起床,等我下班回家了孩子都睡著了。」他坦承道,常常見不到孩子的面。

這樣的生活方式,最終導致他的第一段婚姻破裂,也失去了兩位女兒的監護權。然而即使再婚後,生活節奏並未調整,反而在第二任妻子的支持下更加拚命工作。為了升遷,他頻繁出差、接受外派、舉家遷徙。回想那段日子,他說:「我曾經差點因為外派泰國,來不及迎接兒子的出生。」

儘管在40歲那年迎來唯一的兒子,但他仍迅速回到派駐地工作,讓妻子獨自在家坐月子。他淡淡地說:「當時覺得,男人就該賺錢、養家,照顧小孩是女人的事。」那種「只要負責經濟供給就好」的心態,使他漸漸與家庭產生了距離。

吳立夫經常利用出差時帶孩子一起同行,也漸漸修復與兒子以理的關係。(圖片提供/吳立夫)

亞斯父子冷如冰 關係難以靠近

因長期外派,吳立夫與兒子以理的關係日漸疏遠,加上父子倆都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讓原本就缺乏情感表達能力的他們,更難進行深入的交流。以理甚至在學校的作文中形容爸爸是「只會工作的機器人」。

過去長期缺席在家庭生活的狀況,也再度發生在第二任婚姻中。他說。有次以理因為晚起快要遲到,妻子希望吳立夫開車送他上學,他卻一口回絕,讓還在念小學的兒子一邊哭一邊搭公車。

有時,以理沒錢吃飯,會傳訊息給媽媽,再由媽媽轉述給同在家裡的他,請求給兒子飯錢,可見兩人關係之疏離。幸運的是,以理從小學起在教會中受到細心牧養,也有教會的哥哥姊姊陪伴輔導,使他漸漸成長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孩子。

小女兒的誕生 讓他人生轉彎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47歲那年。

當時外派合約即將結束,留在台灣的妻子發現懷孕了,他便返回台灣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他也利用這段工作空窗期,陪伴太太產檢、陪產和坐月子,這是他人生中從未有的經驗,而且還是第一次24小時陪伴嬰兒。

這段「強迫中斷工作」的日子,竟成為他和女兒培養感情的黃金時期。他說:「以琳出生後,笑臉常開、貼心溫柔,真的就像我們家的荒漠甘泉。」下班疲憊回家,看到她天真的模樣,再大的壓力都能瞬間消散。

以琳四歲以前,因夫妻都需全職工作,小女兒暫住丈母娘家。但每逢週末,他堅持親自接她回家,也會攜兒帶女一起出差中南部,趁工作之餘創造一家人的相處時光。這些日子也成為他和兒子逐步修復關係的起點。

吳立夫決定徹底改變過去「朝十晚十」的工作型態。自以琳上幼兒園後,他幾乎每天親自送她上學,儘管身為主管,仍盡可能提前下班,接她放學,一起吃晚餐,晚上再用電話和視訊處理剩下的工作。如此慈愛的陪伴,讓以琳常常表示,在家裡她最愛的人是爸爸。

以往,他只會定期給妻子一筆安家費,從不過問家庭財務細節;但這些年他學習主動關心家中與孩子的實際需要,親自支付學費、醫療費、課後活動費等。從中他深刻體會到妻子的辛勞,也開始分擔家務,包括倒垃圾、洗衣服和安排孩子們吃飯,給妻子有更多空間在職場發揮。

他說:「以前我以為給錢就是負責,現在我明白,陪伴與理解才是家庭真正的責任。」

重回教會懷抱  生命更新

儘管信主多年,近年來因為外派與繁忙的工作,無法穩定參加主日聚會。直到女兒升上小學五年級,看見以理過去在教會受牧養的果效,了解到牧養的重要性,因此為了以琳,決定在住家附近的三重靈糧堂聚會,也因此重拾信仰的熱情。

「為了接送以琳參加小組和主日學,我開始推掉假日的會議和出差行程。」女兒每週熱切期待去教會,還指定爸爸要親自接送、不能缺席和遲到。就這樣,全家漸漸恢復穩定聚會的習慣。

甚至,他還為了陪女兒完成每日靈修與讀經筆記,主動研讀聖經內容,與孩子一同查經與禱告。他感慨說:「我本來是為了孩子,後來才發現,是孩子把我帶回了神的愛裡。」

吳立夫回顧這段歷程,完全不是靠著自己的能力,而是上帝的愛與恩典一步步引領。

「如果沒有這些孩子,我或許還在工作中迷失自己。是他們讓我學會什麼是柔軟、什麼是聆聽,也讓我重新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如今,他不再是那個永遠在出差的工作機器,而是一個會早起接送小孩上、學一起吃早餐,幾乎每天堅持回家與家人共度晚餐的父親。他的故事,是一位父親的悔改與更新,更是上帝用愛挽回一個家庭的真實見證。

就如《羅馬書》八章28節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相關新聞:為父的心要轉向兒女 敬虔父親的呼召與見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