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生活隨筆》 陪伴妳,走向榮耀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光舟

靜靜地,我看著婆婆的生命力在眼前一點、一點地流失。

是一種溫柔卻不可逆的退場,像一艘小船,在被夕陽染紅的水面上悄然離岸,慢慢地駛向彼岸。遠方的岸邊已有主人揮手迎接,但小船上的人,仍對此岸依依不捨。心中仍有許多牽掛及未竟的心願,有些話還沒說完,有些感情還沒表達,手沒握緊,夢沒圓滿。因此,小船以極慢的速度向前滑行,滑過的每一寸水波都是掙扎。

迎接婆婆回美照顧
三年前,公婆揮別在美近半世紀的生活,賣掉居住30年的房子、車子和辛苦經營的事業,搬回台灣,希望能充分利用台灣聞名世界的健保政策,安享晚年。無奈事與願違,婆婆因憂鬱症及恐慌症導致日益惡化的身體,更需要家人精神上的陪伴。於是我和先生幾經商量之下,決定將婆婆從台灣接來美國,盼望她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有親愛的家人在旁陪伴。

憶及公婆剛搬回台灣時,83歲的婆婆雖然體弱,但心智仍健康,不時透過LINE與隔著太平洋的我們話家常,分享照片。然而兩年來隨著恐慌症發作的頻繁,她身心靈呈現斷崖式下滑,醫生開的抗憂鬱症藥讓她成天嗜睡,後來婆婆拒絕服用,寧願忍受恐慌症來襲時的心悸與不適。

隨著回美日期的迫近,婆婆多次在電話上表達自己萬分不願在晚年為我們增添任何麻煩與負擔,並且她認為目前的體力無法負荷搭機出國的勞頓。我們則把這項計劃放在禱告中交託仰望,相信若是出於神的心意,祂必定開路成全;倘若婆婆的身體在離台前出現變化,就順其自然地讓她繼續留在台灣。

天怎樣高過地,神的道路照樣高過我們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在桃園國際機場候機室內,先生傳來兩張他與公婆合影的自拍。出國前特別修了短髮的婆婆,照片上露出久未看見的笑容,似乎傳達著她想與兒孫團圓的迫切之心。

聽聞86歲婆婆即將搬來美國與我們同住之事,先生承受不少來自各方的壓力,親朋好友以各樣的明示、暗示,提醒他這份承擔的重量。

「你有事先跟妻子商量?要注意她的感受喔?」台灣的牧師在LINE上提醒。

「你們應該會請人幫忙吧?」大姑姑擔心地問。

「你太太很乖,但不能讓她做所有的事喔!」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小阿姨在先生離台前的聚餐上,一臉憂心地向他耳提面命。

"Figures in a boat with an extensive landscape beyond", by Robert Thorne Waite

歲月恩典中擁抱的機會
就在先生帶婆婆回美之前,我參加了一場主題為「聆聽歲月深處的呼聲」退修會。退修會上最震撼的信息是:老,是一種來自神的呼召進入人生的黃昏,儘管外體一天天衰敗,靈魂裡仍有許多更新與轉變的機會。神像是在預先裝備我,提醒我用更深的理解與慈愛,陪伴走向終點的親人。

回想過去八年內,相繼送走了母親與父親。陪伴他們走向人生終點的歷程,截然不同,路上雖然有辛苦有掙扎,但更也布滿豐盛的恩典。

母親驟病前毫無預警地全身癱瘓,緊急送醫後經過各項檢查仍查不出病因,MRI發現她腦中風(腦血管不斷破裂)入院第三天便陷入重度昏迷,一週後移至安寧病房,兩週後便離開。

在安寧病房陪伴母親那段期間,是我和妹妹成家後第一次與爸媽如此密集相處,兩位阿姨也遠道從台灣趕來與我們相聚,意義深遠。安寧病房位於洛杉磯北邊郊區,是一座私人小屋,共八個房間。環境清幽舒適,24小時有護士值班。我們感恩地陪著早已失去意識的母親,每天在她耳邊朗讀詩篇,播放她最愛的《耶和華祝福滿滿》詩歌,安靜地度過兩週,直到她嚥下最後一口氣。

母親過世後,父親花了兩年的時間走出哀傷。往後五年時間裡他維持高度自律的精神,生活自理,每週固定與球友打球、主日聚會與教會活動一樣不落下、上網學習新知、閱讀寫作……一直到94歲高齡,他的身體才出現狀況。經歷了一場醫生說「必須要開,否則會全身癱瘓」的脊椎手術後,他的下半身癱瘓,從此臥床。

我們將父親安置在離家不遠的安養院,方便就近探望照顧。儘管下半身行動不便,坐在輪椅上的父親仍精力充沛,每清晨醒來愛漂亮的他會讓看護打開衣櫃,親自挑選當天要穿的上衣及褲子。雖然身體被困住,但心靈活躍像個青少年的父親,仍對信仰有堅持,對關係有渴慕,透過Zoom視訊他每週固定參加線上團契、查經聚會、禱告會。只要能力範圍所及,喜歡提筆寫字的他仍願意在紙上抄寫詩篇第二十三篇。

上帝恩待父親,當日子滿足的時候,在睡夢中平安接他回家。前一天,父親還大口喝著我餵的雞湯。在那之前他已經數天未進食。

荷蘭神父,靈修大師盧雲在《與歲月和好》一書中說,「我們相信老化不是失望的緣由,而是希望的根基;不是緩慢的衰敗,而是漸漸地成熟;不是要忍受的命運,而是可擁抱的機會。

在陪伴至親的旅程中,我懇求上帝賜下夠用的恩典,以及給予恩典的機會。

從服事者成為被照顧者
婆婆搬來美國後,因為時差及抗憂鬱藥的副作用,讓她陷入長時間的昏睡。一天內醒著的時間不多。

有一晚,公公外出打高爾夫球,幾個鐘頭過去仍不見人影。平常七點半不到就寢的婆婆,那天堅持要等公公回家才肯上床。八點四十分,她沈重的眼皮幾乎闔上,卻仍寧願坐在沙發上,握著我的手一起陪她等候。無論我們怎麼勸說,她用身體抵抗,執意不肯上床。

一個可怕的念頭閃過腦子:她是否害怕一旦躺下就醒不來,來不及向公公道別?

「媽,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跟我們說?」外子問出了我心裡的話。

「媽,你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們嗎?」空氣彷彿凝結。我們能感覺到死亡的陰影正悄悄籠罩這個房間。同時在靜默中,我們彷彿也在等待某些啟示?

婆婆閉著眼睛,臉上毫無表情。這艘小船是否是否已悄悄鬆開繩索,緩緩滑向永恆的彼岸?

也有清醒的時日。那天,婆婆用餐完畢,心情愉悅,比平日看起來更精神些。在餐桌上,我跟小女兒討論政府的非法移民政策問題時,順便分享阿嬤30年前經營旅館時,培養許多半句英文都不會說的員工。

「那時候她(阿嬤)帶著馬莉亞巡視旅館房間,指著房間號碼一個個念給她聽:one, two, three, four…….」我看見婆婆的臉上綻放出難得的笑容。

似乎打開了年輕奮鬥史的回憶檔案夾,婆婆的眼神閃著光。

「教會的新牧師上任前,長老教會總會事先派人來南加州問我的意見呢。」她輕輕地吐出一句話。

婆婆一生中最讓她引以為傲的是擔任教會長老期間,她的探訪服事安慰並建造許多經歷人生低谷的弟兄姊妹。她愛主的激情感染身邊人,待人溫和,樂於款待的婆婆在教會裡廣受愛戴尊崇。會眾們舉凡有事必登門諮詢,讓她感受到自我價值的肯定。當時銀行戶頭裡並不豐裕的她,在神國的戶頭裡,卻始終有豐富的存款,隨時慷慨的奉獻、給予。

與長輩一同守候神聖的召喚
然而,生命總有它殘酷卻誠實的樣貌。曾經為人帶來安慰與鼓勵的婆婆,如今走到了需要被人扶持的年歲。從服事者到被照顧者,角色的轉換不僅是身體的退化,更是尊嚴與親密的試煉。

有一次,為婆婆沐浴更衣,我一時忘了她已經失禁。當溫熱的蓮蓬頭水柱傾瀉而下,她的身體微微一顫,一秒鐘內,突如其來的失禁仿如毫無預警的洩洪, 我頓時手足無措,手忙腳亂。

在那個混亂的瞬間,我瞥見婆婆臉上閃過的羞赧與歉意,她垂下眼,不發一語。「沒關係,媽,一下就好喔。」慌亂中,我小心溫柔地擦拭她的身體,一邊輕聲安慰。腦中浮現三年前為臥床的父親換尿布,甚至再倒退八年前母親剛失禁時,也碰過類似的情況。

彷彿有一條看不見的線,串聯過往這些年來所有的照護經歷——母親、父親,如今是婆婆。那些曾經讓我手足無措的時刻,如今不再只是尷尬或辛苦的記憶,而是被時間打磨後留下來的柔軟與堅定。

當親人漸漸的以各種形式從生命裡「退場」,身為照顧者的我們,在永恆裡有確據的我們,在陪伴扶持的路上所能做的,不只是照顧,也是與他們一同等待、守候神聖的召喚。

使徒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在這條神聖奧祕的扶老旅程上,我不僅在服事裡學習與主同行,也在每一次扶持中,看見自己的靈命被擴張。有一天,我也將踏上這條道路。願那時,我也能夠握著至親的手,微笑著,滑向榮耀的彼岸。

(本文由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